老車,究竟有沒有味道?
當初會跳進來騎偉士牌,其實並不算什麼品味或什麼喜歡,可能說得上喜歡,但是沒這麼喜歡。剛從高中畢業的我也是個小屁孩,但是只差沒拿著型錄去跟老父老母說;「爸、媽,我要這一台。」(其實沒意外的話,我應該也會牽競戰之類的?然後把它改得油油亮亮)
那時候,我們家唯一的一台速克達是老母的光陽豪邁如意,剛畢業又已經確定考上台藝大的我,天天就想練車,但是,老媽的車要騎去上班。老爸這個時候說,我在車庫還有一台車,你有沒有興趣?
那台車就是我現在的PX150E。
當初會跳進來騎偉士牌,其實並不算什麼品味或什麼喜歡,可能說得上喜歡,但是沒這麼喜歡。剛從高中畢業的我也是個小屁孩,但是只差沒拿著型錄去跟老父老母說;「爸、媽,我要這一台。」(其實沒意外的話,我應該也會牽競戰之類的?然後把它改得油油亮亮)
那時候,我們家唯一的一台速克達是老母的光陽豪邁如意,剛畢業又已經確定考上台藝大的我,天天就想練車,但是,老媽的車要騎去上班。老爸這個時候說,我在車庫還有一台車,你有沒有興趣?
那台車就是我現在的PX150E。
前情提要:[維修]KawasakiB1整理小清單
能自己整理車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小時候看著美國影集,每個要成年的男生都會拿到一台老爸年輕的時候留下來的機車,但一定是哪裡壞了,被塑膠布蓋著放在車庫的某個角落。就在小男孩長大的那一天,他拍去塑膠布上的灰塵,掀開。小男孩拿出爸爸的工具盒,拿著扳手一個一個去對車上的螺絲,翻開放在車庫抽屜的維修說明書。咬著手電筒,邊開始檢查哪裡壞了,讓他發佈動呢?於是,經歷過這些敲敲打打的過程,小男孩他踏上成為男人的路程。
從小時候第一次打開收音機的背蓋開始,想修好東西的心就沒有改變。
但問題是...
七月六號。
在板橋環河北路熄火,踩發無缸壓。拆開引擎蓋檢查火星塞,顏色磚紅偏黑,中央電極偏短。不尋常的是接地電極有些熔化的樣子。試著推發車子,有點火的跡象,但是始終沒有發動成功。收完工具,大白就放在人行道上,說完晚安,就離去。
隔天下午,不尋常的午後大雷雨,雨下的相當大,是走在路上三秒半就會弄濕全身的豪雨。我到熟悉的富源車店找阿章,阿章和阿承剛好都在。阿章穿了雨衣,我們兩個騎著阿章的老迅光,從台北橋沿著三重環河北路接新北大橋,回到前夜大白停車的地方。
雨中,大白依然停在人行道上。
其實我只是想把它拆下來烤烤漆。結果一拆就把整台車拆下來了。當初只是想把椅墊拆下來,準備換上新找的單座馬鞍。一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容易的。(撒花)所以就繼續往下拆,連油箱也拆下來了。其實一直想把男子漢身上的塗裝好好整理一下。整體而言,其實擋車的零件其實算是相當好拆,各種線路也不複雜,比起速克達的線路和組裝而言,似乎是比較簡單的。速克達要拆裝外殻很不容易,除了要拍,要敲,用力過頭還會拍斷鎖點。
每次到停車場牽車的時候,看到角落裝着子彈頭的箱子,都會想著,什麼時候該把它裝起來呢、又該怎麼裝呢?有沒有辦法自己裝起來,又有沒有那樣的時間... 有時候做一件事情就是靠的那股傻勁,先動手拆了,踏出第一步自然就會往下一步前去。(然後弄到現在裝不回去(つД`))不過慶幸的是,KawasakiB1本身的結構並不複雜(複雜的反而是電系),像是椅墊與油箱都是用扣具的方式鎖住,所以只要解開其中一邊的螺絲,就能夠簡單的拿下來。比較難的反而是龍頭與油箱線路的部份,因為油箱有油路與油杯,要小心在拆的時候不要扯到線。龍頭的部份是最頭疼的,有好幾條線路,拆之前最後先一一記錄一下誰和誰原本是連在一起的,不然最後插錯發不動就尷尬了。
都是因為這個子彈頭害的,但是又覺得這個子彈頭好漂亮,可惡!
這次想順便換新的東西。
黑油桶,350元/個
黑油桶蓋,50元/個
煞車弓,50元/個
鍊蓋螺絲組 120 /組
化妝鏡螺絲組 40/ 組
方型尾燈含牌架,400元/組
汽油濾油蕊 20/組
男子漢和大白一向都是輪著騎,這個禮拜剛好輪到男子漢,距離上一次加油已經是四月中的事情了。其實和下雨這件事情或許有些關係,對男子漢來說,下雨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應該說對武車來說,下雨是最大的考驗。無論是街車、仿賽,在下雨天都呈現一整不想出門的樣子,尤其是輾過小水窪,腳一定被水濺得滿鞋淒慘。五月初的時候剛好陷入台北憂鬱的梅雨季,男子漢自然就默默的在地下室待了好一陣子,五月底的時候或許是鋒面剛過,帶來不少好天氣的日子。最近,常常騎出來透透氣。
The Petri Racer is a Japanese fixed-lens 35mm rangefinder introduced in 1966.
It features a built-in match-needle coupled CdS lightmeter but no automatic exposure program. It could be equipped with a Petri 2.8/45 or 1.8/45 lens. The shutter is a ten-speed Petri. In addition to the fixed lens, an auxiliary lens kit was available, transforming the standard 45 mm into short tele and wide lenses.
1966年日本廠牌做的底片相機。或許你也沒聽過Petri這個廠牌,或許還會覺得這可能是蘇聯做的...
他的測光模組是Cds,在60's的相機基本上都是以這種感光模組作為測光,不過這種測光會隨著時間衰減,所以流用到現在的相機多少會發生測光不準或是已經損壞的問題。雖然他看起來像是固定鏡頭的隨身底片機,如Olympus的半格底片機Pen。但是他可以加上延伸鏡頭組成45mm的鏡頭。
不過我想也相當難找到了...(?)
這台是RF相機,也就是所謂的=Rangerfinder。中文可以翻譯成「連動測距」相機或是「旁軸」相機。
我的另外一台RF相機(其實是拍立得)[開箱]Polaroid Land Camera 350 以及[開箱]Polaroid Land Camera Polaroid250
這台相機是美術系的朋友借放在我這裡的。
老實說,他壞了。
我借了我們家的半格機小武士和NikonFE以及50mm f/1.2給她。
其實常常來這裡修相機。
從玩相機的第一年開始就來這裡修過不少台相機,
我自己的FE、後來的第二台FE、幾台受委託的FM2等等。
最近拿去修的是自己的Canon數位鏡頭17-85mm f/3.5-4 USM IS
算是個遲早遇到的問題,ERRO01光圈溝通失效。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鏡頭裡的排線斷了、折了、扁了、歪了。
我的剛好是斷前兩根,13、35焦段會無法縮光圈。
其實後來想想也還好,因為其實大多數也是大光圈到處炸。
但是後來還是覺得把它修好好了,總不能一直逃避縮光圈的事情。
Kodak Tri-X400、Fuji NPH400、Kodak、Kodak Portra400
一句話,好累。
暗房的工作停滯了一陣子,突然間回來卻也覺得有些不習慣。
自從進入期中後,幾乎沒有進過暗房了。一來是生活挪不出時間,學校的課業逼近一種緊繃。
我自己也在和自己戰鬥,我是為何在這裡,我想要的設計是什麼?
這個問題大概環繞了整個十一月、十二月,直到一月。
存在於一種自省和自問。
火鳳凰、熱熔胎、350-10、51J
咳,總之,經歷昨天爆胎的問題,還是乖乖換了一顆新的輪胎。
G2000 火鳳凰熱熔胎
這個名字好台灣阿(捏下巴)
被機油嚇大了!不怕,不怕。
其實看到胎壁上的火鳳凰中文字還有熱熔胎,我其實有點毛毛的,也不應該這樣說,應該說品牌的概念不深。除了建大、華豐,剩下的都算是進口胎。如Maxxis(其實也是正新旗下)、Michelin、Continental等等...其實我也蠻習慣多花一些錢買進口胎,騎車騎這麼久,打滑、撇輪也遇過不少次,輪胎算是比較不需要省的耗材之一。不過最早我也換過巧克力胎XD,連牌子都沒注意...
很明顯前一顆[關箱]Shinko 270S White Wall Tire 就是直接的報應。
今天早上回去車行一趟,把內胎挖出來看了之後才發現,是胎唇軟化咬不住框。
最後框就噴出來了。
其實最早是打算也要再換入第四顆SM100。
不過距離上一年,輪胎好像又漲了haha...
加上這次爆胎也把內胎用破了,加上要更換變速座,預算變得不夠了。
阿章其實也建議我SM100、S1這種胎大多是放在前輪。因為大白後輪的規格其實是3.50-10(英制)。
而SM100的規格是100/90-10(公制)
100-90-10的意思是輪胎寬100MM,寬高比是90,也就是輪胎的高度是寬的百分之90,90MM,10是輪胎直徑10英寸。
1英寸等於25.4mm 3.50-10的意思是輪胎的寬和高都是3.5英寸,3.5*25.4=88.9MM。
從數字上看100-90-10的輪胎寬一點 100-90-10的輪胎直徑是434MM ,3.50-10的輪胎直徑是431.8MM
也就是說SM100的規格其實會磨引擎,稍微比正常規格的胖了一點。雖然可以靠墊片來解決。
或是這種輪胎其實是設計給前輪用的,放在後輪其實是邪門歪道。(?)
原本也是想說都邪了三年了,也不差繼續邪下去...
所以給阿章推薦,就是這顆了。XD
看到這顆的時候其亂忐忑的。因為這個牌子沒看過、也沒聽過車友分享。haha
加上熱熔胎其實對我來說有個問題。
熱熔胎雖然意思是抓地力比較好,但是它的前提是胎要熱、地要乾、路要平。
當初會換SM100有部份的原因是他的排水性非常優秀,這部分就跟胎紋有關係,
熱熔胎基本上不太有胎紋,因為它是靠胎質去增加抓地力。
但是呢,這個特質在下雨天就變得非常的致命。
因為排水線過少,很容易就因為排水不及就造成打滑,更不用說如果下雨又踩過標線,那簡直____。
另一個是熱熔胎的壽命通常都相對比較短,因為胎質比較軟,所以磨損的也比一般硬胎來的快。
有沒有跟退休的[關箱]Michelin SM100 一個樣haha....
不過綜合以上顧慮,這些都不重要!
一顆胎的好壞除了各家網友的評價以為,自己的體驗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各種神胎、M6029、M6039、TT91、MB520,各類說法有好,當然也有壞。
抓地力好就不耐磨、越熱熔雨天越恐怖、耐磨就化石殺人、等等的說法也不少,
所以實際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胎,經濟和用途上都參考進去才是最適合你的輪胎。
熱血跑山、都市通勤都各有各地需求,所以有沒有最好的輪胎呢?我認為沒有,
不過你卻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輪胎。
不過SM100這顆倒是在雨中狂奔也可以讓我有十足的信心(哪來的自信)
之前大會師從南投騎台三回來,經過苗栗一段的時候也是用不低的速度衝刺。
盡管如此,這種挑戰輪胎的事情總有它的極限,一但你的期望顆超過輪胎的極限,
這顆輪胎雖然是說不上便宜,不過的確,如果以熱熔胎的標準來說,
算是CP值非常高的胎。但是品質就要接受時間的考驗了。
目前現役輪胎
前輪[小開箱]白邊胎Maxxis M6011
後輪[開箱]固滿德G2000火鳳凰
備胎[小開箱]白邊胎Maxxis M6011
退休的後輪[關箱]Michelin SM100
補充:
小老婆上的一些討論。
kevin12341
如果拿TH-558來比較的話,這條除了冷胎速度跟冷胎抓地力輸以外。其他的表現都不錯,耐磨也不錯,熱熔狀況也很漂亮,這條輪胎抓地力不輸TH-558喔!
>UNILLI TH-558:是一款國產熱熔胎,大概也是便宜熱熔胎中的選擇之一。
arcangel
早期,車胎的廉紗是使用棉或縲縈作為蕊紗,強度不是很強, 一層的廉紗就稱為1pr,胎身的強度就以pr數量的多少來表示,如4pr就是有4層的廉紗層,就是1pr的4倍的強度。 後來,廉紗改用尼龍紗以後,蕊紗的強度大增,不必作到4層的廉紗層就有原本4pr的胎體強度.所以,只要有4pr的強度,就算是只有一層的廉紗層,也是可以標示是4pr,8pr亦是如此.而56j約等同於4pr. 這條車胎又是標示56j,又是標示8pr。
GTGT
這條很久之前就有人PO過了,固滿德(GMD)做的輪胎。那時候還一堆人開玩笑說~都有獅王.火鳳凰了~就差青龍與玄武等級的還沒出來。說實話~是不差,價格也OK,不過我機車是拿來通勤~所以不會裝這類有熱熔配方的輪胎 最近固滿德也出一組~MAXTONE ROAD RACE 近期雜誌上都有它的廣告。
Reno
分享一下心得。小弟是裝110/70/12的放於後輪,目前服役快滿2000km、市區晴天、ok、雨天也算可以接受的範圍。頂多遇到線&水溝蓋小滑,小弟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他的胎壁不夠硬,胎壓要打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夠打太低。因為小弟怕會掃case,剛裝好時 胎壓打20~22psi 去跑北宜 結果發現稍微速度快一點的過彎胎壁撐不住 我就想說 .... 疑 ... 奇怪正常來講應該是過的去的灣 結果奇怪怎麼一直外拋 ... 所以只能慢慢騎了 ... 再來就是小弟有拿這條胎去跑比賽 比賽都會把胎壓放低,因為熱胎很快。結果發現他低胎壓真的不太行 ... 因為9X高速過彎 後輪會一直跳 感覺就是抓不住 .... 還差點外拋High side .... 還好有用身體硬拉回來 .... 高速比賽10分鐘的胎面情況 .... 此時601都是滿滿的胎削... 他卻 ...
所以 .... 小弟覺得市區代步ok拉 如果要跑山&跑場地 小熱血就不建議了 ~ 謝謝觀賞
總公里數31,685-22216=9,469km
相處時間2012-05-02到2013-01-16=259天
其實9,000公里算是有點多了,基本上大約在8,500左右就該換了,大約那時候就已經磨穿安全線了。
剩下的一千公里應該算是撐出來的。
這是上一顆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