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小計劃。又把之前隨身帶在身上的Lieca C1拿了出來。
用簡單,記錄生活的態度使用它。有時候太計較一些攝影的基本元素反而阻礙了攝影的進行。
或許這是Lomo想告訴我們的精神。
挖掘生活中的美好。
十二月算是特別的一個月,
這幾月以來攝影和暗房的活動也算是停滯了。
最後一次的紀錄大概在十一月中。整理底片和檔案變成我現在的小問題。
太多底片,太多的檔案。
無論存在與現實與虛擬終都成為一種混亂。
找不到,或是想交主題的時候卻找不到印象中的作品。
或是在跟同學介紹底片/相機差異的時候,找不到過去的作品來解釋。
或是攝影手法,不同的手法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這讓我在帶大二的時候感到有些困擾。尤其是在討論濃度/反差的時候,
我想要找出一些以前的範本時都顯得,欸,放在哪裡?
印樣,突然認為印樣的重要性,尤其在面對掃瞄的相對問題。
自從換了Epson V600之後,太貪心去把檔案掃太大/太複雜。
「不然為什麼要換V600呢?」
這個想法讓我吃盡很多苦頭,每次都想要用2400dpi/tiff/ICE。
導致掃一捲底片需要一小時左右去Reload,甚至把電腦滿載速度也上不來。
時間成本間接變得很高。再加上修圖和調整的時間,幾乎佔滿了午夜到凌晨的睡眠。
雖然把這個歸類成翹課的理由很奇怪。
但的確有部分是因為這樣,造成隔天起不來而自主性翹課。
呼嚕嚕嚕嚕。
所以大概之後的掃瞄檔案又會回到1200dpi/jpge/ICE
改用Flicker來管理圖片。
掃描成Tiff的檔案其實當初以為有寬容性大以及更好的畫質。
結果是超巨大的檔案大小,編輯緩慢,以及當機,和記憶體不足。
16G Ram被佔滿,然後電腦像是慢動作重播一樣,真的不好受。
而在沒有輸出大圖的情況下,一般在網路上分享也不會用到Full Size,
最後還是出小圖Jpge。變成用Tiff的理由...
在哪裡。
另外一個是印樣。
印樣其實對我來說是個在暗房中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比起掃描的印樣,相紙印樣會比較真實而且比較具參考性。
不過,彩色目前還沒辦阿隨心所欲地沖洗。
所以彩色的印樣生不出來。(倒地)
之前在光影買了Adox的底片套,他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用底片的材質,
一方面來說也是種無酸的材質。最早會買這種特別的塑膠套還是因為透明度的緣故,
為了避免將底片一條一條拿出來作印樣,這過程中可能會刮傷或是因靜電而沾染灰塵,
所以這種是必要的。
只是後來發現透明歸透明...
好像也不需要買到這麼貴哦!XDDD
Print File/Adox/Keeper
只要不是那種PVC透明套,我覺得以上三種都有差不多的印樣品質。
不過還是要還要再試試小差異,不過價格倒是很實際。
很貴。
不過有印樣之後,在暗房的工作就變得很快,很快就能決定要哪些。
決定曝光濃度/反差時也會有好的基準,所以整體的速度快上不少。
而且放像出來的品質也有相當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