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了一些東西
彩色反轉的步驟其實很簡單,也就是雜揉著黑白顯影流程與彩色步驟的綜合顯影辦法。
與彩色相紙反轉有類似的概念
先用黑白顯影流程將原本底片上的銀反應完成之後,這些已經反應的銀就沒辦法再去驅動耦合染色體的發展,如此一來就消除了負像的顯像效果。此時再重新曝光,重新將已經發展完負像的底片再次進行顯影,就可以得到正像的彩色影像。
彩色反轉的步驟其實很簡單,也就是雜揉著黑白顯影流程與彩色步驟的綜合顯影辦法。
與彩色相紙反轉有類似的概念
先用黑白顯影流程將原本底片上的銀反應完成之後,這些已經反應的銀就沒辦法再去驅動耦合染色體的發展,如此一來就消除了負像的顯像效果。此時再重新曝光,重新將已經發展完負像的底片再次進行顯影,就可以得到正像的彩色影像。
Konica Minolta Centuria 400 |Nikon F5
Konica Minolta Centuria 400
他有個台灣名字叫做優世紀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卷底片即便是玩過期底片的人眼中
也是很不受歡迎的選項
就沒有人拍出好的樣子
大部分都用很悲劇的姿勢收場
以沖印店的角度來說
收到一卷創世紀
基本上都可以判斷這一捲十有八九是一卷黑片
雖然我自己也是玩過期底片長大的
對這捲底片我也少有成功的經驗
總而言之上一次講了一次,感覺這個系列可以發展成一個系列
雜談|過期底片要怎麼用
學會一個新的沖洗流程總是有各種過程;有時候拍完一捲底片後也在斟酌是要用還沒有熟練的沖洗方法,還是就保守的用老經驗的方法。但這就是一個要原地踏步或是艱難的往前踏一步的過程。
這次是黑白正片反轉沖洗的第八輯,中間偶然跳過了一個沒有計畫要寫的Fujifilm Presto 400的番外篇,意外的保存得還不錯,正片流程也很順利地跑完了。這類底片的測試有時候也是兩難,是要好好的拍完然後賭一把他會順利顯影,又或是拆成兩個部分先處理前面六張,而後再看看結果來決定要用什麼方式來處理,是要增感、減感、打薄、負沖還是直接他成為一捲練習底片。
急性子總是這樣,像以前在暗房打試條的時候,按照舊規矩就是先將原本的相紙裁成四分之一,分別用隔板印上六到八格色階來判斷適合的濃度。沒有在管濃度的我就是一張下去,濃度適中就是神來之筆;要是差了那麼一點舊是再對畫面做細部的調整,總之試探性的實驗好像從以前開始就不太是我的風格,真的是大膽的假設,然後大膽的求證,結果通常就是極好,或是剛剛弄半天的時間通通打水漂。
《比特幣的走勢》
反彈是一個很有趣的關鍵點,各種指標都會失效
五月的第一個禮拜世界面臨了今年第一次升息的影響,緊接著就是六月份開始的縮表。這意味著在市場上流動的資金會開始退潮,尖牙股受到的影響會特別明顯,過去高成長的科技股首當其衝。
但也是因為這種收縮讓過去沒搭上車的散戶,有機會在這次震盪當中找到入場的機會。
《2022 Toyota BZ4X》
訓車是不會,但我車友開電車會挑電的品質。
他是這樣說的
玩電車最後就是玩電源。 用火電的瞬間加速力度大點,電流聲偏暖,用水電的電流聲偏冷,但加速較為延綿不絕,水電中,以石門水庫的電流音色最好,火電中以台中火力發電廠的電流音質最好,因為燒的無煙煤的比例最高。
1)同一隻充電樁,晚上8點到10點的時候加速就感覺有點偏慢,晚上11點之後聲音明顯偏暖,後來才發現高峰電用的是北部的水電,低谷電台中火電為主,鐵證如山!
《從山風滾下山》
投資就是這樣子,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對的。
五月每個人都過得很傷心,
仔細看一下每年五月好像都會發生一些恐怖的事情。
算一下在股市裡面的資歷也有了短短了兩年,
這兩年學到的東西就是,不被股票左右生活。
但是要做到很難。
虧錢這件事情很有趣。
如果投資前就知道會虧錢,那你就不會想要把錢丟進去。
但唯有覺得賺錢,
所以才會把辛辛苦苦的錢放進去。
一來一往從原本我要打十個的心情
變成錢還給我我不玩了。
《鄰居的花》Nikon F5/
Zeiss MP50
Kodak 250D
時間依舊的稀少,我們都在跟時間賽跑,可以抱怨的事情很多,這就是生活;我有時候也搞不太懂自己是外放或是內向的人,心裡這種東西很複雜,很難一言以蔽之。
現在有了吃早餐的習慣,說是早餐可能有點晚。我的早餐是十二點那一種,但吃的是早餐店,那應該也算是早餐了。
一早,就是在十分鐘前,桃園的車友在社團裡面留了十五吋、8吋、114.3、五孔、負ET值的洞洞鋁圈。我很少直接打電話去問,但這次我打了。但不知怎地原因電話裡確認了,私訊的時候反而不是第一個。有點可惜,兩萬塊含老米的Saver輪胎。速利工廠當初一車份大約是一萬六千塊,只是這個圈在這幾年停產了,理論上是世界工廠做的,但現在114.3的車好像越來越少,又或是這麼小尺寸的輪框、帶越野性格都開始從16吋、139五孔開始。
總之很可惜,
看來我命中注定還是要去買鐵圈。
ˍ
老瑞獅要換輪框這件事情一直在計畫內
不過仔細做功課才發現
換輪框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最主要有以下幾個東西要顧慮
尺寸、孔位、PCD、ET值、寬度、中心孔
缺一不可
而且每一樣都有特別的影響面向
現代車想要一副鋼絲框
喜歡老車的人大概都已經習慣鋼絲框的形狀了
不過在80年代後,各種形狀的鋁框都逐漸取代鋼絲的市場
跟鋼絲一起離家出走的還有鼓煞
接著就是初期版本的實心碟盤
目前主流的配置大致上都是打洞的浪花碟盤
以及爪幅式的鋁框
像是男子漢的前後框為90年後常見的三爪框
原廠為鍛造大廠ENKEI製作
說起來也是不錯的輪框,單重六公斤(後輪七公斤)
市面上的緞造鋁框大概是一半
Galespeed GP1S為三公斤半少一點
KINEO
無內胎鋼絲框的唯一代表
如果你是喜歡現代復古的人
想為自己的車準備一組鋼絲框
既要有復古外表
也要有強悍性能
那就是世界御用的鋼絲框廠商KINEO
現代如凱旋、BMW N9T
要使用無內胎的輪框大都是KINEO的作品
男子漢也有同樣的規格
前後輪從英國寄過來一組大概是$2,491塊英鎊
折合台幣大概是九萬兩千塊
大概就是半台男子漢去了(゚∀゚)
不過常見的緞造鋁框也介於六萬到十二萬之間
說不上特別的貴
在性能上其實也不輸鋁框的表現
在偷輕減重上也有不錯的幅度
3.5的十七吋前輪大約是3.89公斤
5.5的十七吋後輪大約是4.94公斤
大概會比原廠少四公斤左右的輪下質量
不過說到最後
會特別選擇鋼絲框的人
又哪是為了重量
而不是那好看又騷氣的外觀呢?
太晚發現
後來才發現好像沒有特別寫過CD125的東西
連個分類都沒有(゚∀゚)
一直到四月在討論活塞的時候
才發現就這樣默默騎了兩年
記得以前有寫過這一台CD最原本的樣子
但是仔細一找發現文章有不見的樣子
「這個是Honda 1968 CB125 Benly K2的指針錶」
上一次遇到的大問題:男子漢|換輪胎的大難題 / 男子漢|下一顆輪胎
在15號的時候Klaus說:「來換吧!」(゚∀゚)
那時候的想法是陸續問了幾間比較靠近三重的重機車行
有些沒有臉書或是賣場就得打電話過去詢問
不過大部分車行還是比較少做報價的部分
最少應該都要牽車過去才知道
如果你是像我這樣自備輪胎
那你還得把輪胎背在身上騎過去一家一家詢價
(´◓Д◔`)會像白癡一樣
編號【0513】【0514】【0315】,帶兩台相機出門,原本要去信義區修手機,然後發現預約時間錯了。吃完早餐到工作室附近走走,發現長時間再旁邊的停車場開始整理,蓋上金屬鐵皮,感覺附近要開始蓋大樓的感覺。這好像是重劃區必經之路,從停車場回歸空地,然後長出水泥建築物。
ˍ
去年家裡的Premio爆炸之後,新年前家裡來了一輛RAV4 Hybrid。差不多也剛好一年了,原廠配的輪胎是普利司通【Alenza】{225/60 R18}也是第一次開這麼大輪的車子,【Bridgestone Alenza】的等級其實很高,屬於偏高階以舒適、安全穩定的產品。如果滾完之後要再換一次了話,在小李輪胎網站上查到的價格在{$5,500元}左右,而且產地是很標準的日本,這樣相比起來其實原廠配了相當不錯的輪胎。
ˍ
ˍ
ˍ
刊頭是一顆海克力士1.2公升的引擎,
七零年代的引擎都使用這種塞蓋,
像是瑞獅屬於八零末期的設計,
使用的就是現代的旋蓋。
豐田的符號在九零年代過後,
都改為了橢圓形的牛頭標,
不過喜歡老東西的我
其實更喜歡片假名時代的浪漫。
ˍ
ˍ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各種的檔車社團裡面,裡面總是會有很多奇異的討論。
機油、懸吊、底盤、輪胎總是各有說法的部品,不過看下來二行程比較特別,因為機油的魔力不知道為什麼在二行程裡頭得到了昇華,成為一種男人間的香水的感覺,一種機油會有各自表述。所以看這些討論格外的有意思,
ˍ
ˍ
不曉得你有沒有仔細讀過關於底片的敘述
這種寫在底片介紹上的文字大概只有我們這種以底片為生的人
才會特別去揣摩的東西
看了這麼多關於底片的解釋
其實意思都是
它們都很棒
總而言之你先拍拍看
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