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來講講小貨架。

mobile01-19b379de3d801956aeb8fcc9e57468b5.jpg

最早一期車式樣的樣子

從這張海報上其實你可以發現,最早最早,B1就是一台以載貨為主的車款,是一種商業車款。

後來的小尾架就是用來載貨與綑東西的小鐵板。同年也有長坐墊的車款,目前主流上看到的大多都是適合雙人椅墊的尾架設計。

畢竟,直到現在還會裝這種小貨架的,

一定沒有女朋友。

 

12888766_1098944443503612_7107217447560212858_o.jpg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16-03-2017.jpg

K Motor工作室裡頭的墊片小精靈祐亘

前言

前一步講了各個版本離合器片的不同,那麼後一步就要來實裝看看了。

[關於]條碼貓/關於離合器片這件事情/Kawasaki B1/250

0216-16-2017.jpg

工作室這幾天剛好再處理一台追風,車主訂製了許多客製化的零件,像是卡鉗、錶架、手把,下午過去的時候,Klaus剛從外頭回來,把需要打孔修邊的零件送出去。

回來的時候把車坊裡頭兩台車的汽缸給拿了回來,一台是野馬、一台則是CB100的缸頭。

0216-17-2017.jpg

一月出的時候才剛剛過9000英哩,二月剛開始,就默默的敲了一萬英里的門口。

離合器片其實從國外寄來好一陣子了,但也不急著換,畢竟在半年前Klaus剛幫我換上日製離合器片,這樣算算可能還用不到三千英里。

平時騎騎也還堪用,高轉的打滑倒也無傷大雅。

不過因為幾個月前換了新的機油泵,雖然說是國外庫存全新品(NOS),但是裝上後。停車時總會有一些漏油,所以這次趁著檢查機油泵的時候,一併更換離合器片。

0216-04-2017.jpg

(´_ゝ`):條碼貓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EOS5D-14-2017.jpg

Kawasaki F21M的離合器片,料號13088-009,英文名稱「Plate-friction」,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數量,是五片。

 

前言


好一陣子沒有寫關於川崎的文章了,大概也是因為這一陣子條碼貓都沒什麼大事。騎起來也一如往常。里程表也悄悄來倒9000英里。

2017年一月時,K Motor工作室成立三年多來第一次校外教學,就是拖著4+1台老車,從台北高雄一趟來回的42耐,將近一千公里。

咱四個玩車的老屁股還真的第一次騎到怕了,但也因此工作室多了一台1968年的老傢伙,未來慢慢的會寫一下這一趟路程。

這一次,先來談一下離合器片這件事情。

 

離合器片


離合器片這東西是夾在離合器裡面的摩擦板,你可以想像他是一種藉由彼此的摩擦力來傳遞引擎動力的東西。這幾片東西他其實壽命很長,許多車友可能都是在引擎大整的時候,才更換這組東西。

當你會注意到這東西,往往都是在離合器"打滑"才會意識到他的存在。所謂的打滑,或是所謂的燒離合器,就是指摩擦板過度摩擦導致原本粗糙的平面變成光滑的狀況,導致沒辦法傳遞動力。

可以直接觀察的狀況就是在入檔的情況下,引擎轉速上升速度卻沒有明顯提升。又或是從空檔進一檔瞬間放開離合器的時,車沒有馬上熄火,這些都是簡單的檢查離合器片狀況的幾個方法。

離合器打滑並非馬上不能騎,但是會感覺到動力傳遞有點延遲,剛開始催油門時,引擎轉速會先提高一陣子後,才感覺到開始接合,像是拉了離合器般。

像是常拉轉速、半離合、爬坡與燒胎,都是比較容易耗損的場景。不過不要擔心,一般品質良好的離合器片都有三萬到五萬的壽命。

undefined

燒黑的離合器片

undefined

新的離合器片長這樣,一共有四片

undefined

離合器片就是這樣塞在離合器裡頭,用六個彈簧鎖上。

[維修]宜河阿伯的修車馬拉松(二)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DATE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DATE
  • 請輸入密碼:

大家好,我是Whatevergraphy的綠羊,距離工作室在2016年第一次推出中片幅電影底片,到今天這個時候,其實也剛好滿一年了。

2016年是一個漫長的一年,有許多興奮、新奇的事情陪伴,當然也有一些殘酷、悲傷和一些些的惆悵,不過不管未來如何,我們都張開雙臂迎接嶄新的2017年。

去年,身為一個底片圈的後進,我做了一些過去前輩提過的嘗試,在這些過程中做了一些改進,經過這一年的挑戰與學習,我們做出和年初不同的改變與進步,也感謝在這一年持續而且不斷在拍攝底片的你與妳,讓我與工作室有機會為了你們嘗試更多不同的事情。

但在這一年我學到最大的事情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柯達在2015-2016年為旗下的底片更新的新的底片背紙,在這兩年陸續有攝影朋友發現影像上印有背紙上的圖樣。由於工作室使用的背紙皆為回收的中片幅背紙,所以在2016年的後半年,也可能會產生與柯達類似的背印問題。

 

工作室暫時在十月份之間中斷了一陣子中片幅的販賣與製作,目的是要做底片上的測試與預防。

在2017年之後工作室製作的電影底片,暫時皆會挑選富士的背紙,待工作室的合作攝影師大量測試之後,未來才會慢慢將柯達的背紙放回來。

IMAX04.jpg

IMAX05.jpg

 

如何辨認新款與舊款的柯達背紙?

 

IMAX06.jpg

上圖為舊款的柯達背紙,下圖為新款的柯達背紙。

主要的差異其實跟背紙的材質有關,但是你可以從上下底片的黑色線條來判斷新舊。

 

IMAX08.jpg

但對於未拍攝的底片來說,你可以從片頭捲至Start線來判斷背紙的新舊。

這次回收的對象為左邊背紙,主要差異在於前段與後段的顏色,所以你可以在未上片辨認出這捲底片是否為新款或舊款背紙。

雖然這次工作室主要回收的為可能有背印可能的新型柯達背紙,但如果你手上仍有舊版的柯達背紙,你也可以寄回工作室交換富士背紙的版本。不過在拆開後請小心翼翼的幫我們貼好,這些底片會做為工作室未來研究背紙材質的材料。

另外一個部分是工作室目前會建議,若半年以上沒有拍攝的計劃,我才會建議你放置在冰箱冷藏,由於工作室製作的底片沒有額外的鋁箔包裝,在某些時候,未妥善回溫可能會造成底片潮濕,造成底片表面產生沾黏。

以下這捲底片是刻意不做任何隔絕,直接將放置冰箱一天,拍攝前直接拿出,未回溫的狀況。

 

2017-01-18_003316.png

2017-01-18_003415.png

(放大200%)

2017-01-18_003149.png

可以注意到在成像的部分,皆有斑駁的小點。

在暗部或是曝光較不足的地區會更加明顯。

另外一捲則是相同的底片,也使用新款的柯達背紙,

但僅存放在室溫,在同一個場景下拍攝。

2017-01-18_003455.png

2017-01-18_003512.png

(300% Crop)

2017-01-18_003526.png

(300% Crop)

2017-01-18_003554.png

(300% Crop)

無論在亮部或是暗部皆比較沒有沾黏的問題,即便是使用新款的背紙。

在這個新年年初,我自己也購買了幾盒新款的Portra和Tmax來做測試,底片的影像皆不太有影響。

推論新款的背紙筆較容易受環境的影響,類似受熱、潮濕,比過去的底片容易產生轉印或沾黏。

所以在保存底片上面,建議要盡量避開溫差過大的環境與可能造成潮濕的可能。

 

以下室新款的底片與新的尾貼。(仿富士Quick Seal)

IMAX09.jpg

IMAX10.jpg

IMAX11.jpg

IMAX12.jpg

IMAX13.jpg

IMAX14.jpg

IMAX15.jpg

IMAX16.jpg

IMAX17.jpg

IMAX18.jpg

IMAX19.jpg

IMAX20.jpg

IMAX21.jpg

IMAX22.jpg

趴設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5coyuam9nay2vnzhrwp.jpg

Copyright from CineStill Medium & Large Format Film in Indiegogo.

New Campaign Update!

 

歡迎又讓我們來到2017年。

2016年是一個漫長的一年,我們的興奮這個項目伴隨著一些挫折,殘酷的悲傷和損失。不用說,我們都張開雙臂迎接2017年!

去年,是一個挑戰和學習的一年。我們學到的不少的事情,其中有一件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目前,我們正在安排與運送每一位Backer的貨品,每捲底片都是從歐洲寄送到世界各地,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往往會比其他日子延長寄送的時間,但我們依舊很期待當你們收到第一批底片、並把他沖洗出來的喜悅!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7287943adec596e852b2c05702ebfd0-200-153.jpg

前言

[配電腦]老電腦新生命/Intel i7-920/因為Klaus的電腦爆炸了

接著老I7的下一台電腦,其實也是老核心E5-2670,這一個核心被稱為洋垃圾神器,可能也不是沒有原因。

ScreenShot00854.png

Xeon E5-2670為2012年第一季推出的產品,常用於工作站平台上的八核心十六緒處理器。當初推出的價格為美金 1,556元(折合台幣48,982元),在當初可是相當高階的多核心產品。

即便是目前最階近的對手Intel Core i7-6700k,目前的報價也在11,900元左右,而目前大部分流出的老Xeon,你可以再掏寶用不到2,000的售價買到這顆年過四年的處理器。


什麼是洋垃圾

洋垃圾,是固體垃圾由外地進口,包括行賄取得入口批文、經走私或者水客偷運等。洋垃圾種類包括廢舊電子物料、二手服裝、廚餘、工業及放射性廢料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55條:不合法將境外固體廢物運進中國境內,將視為走私罪,干犯刑事罪行。洋垃圾會環境污染進口地,出口地多數是第一世界,而進口地多數是第三世界國家或鄉鎮。但另一方面,在中國大陸,洋垃圾也會被用於指稱一些來自其他國家的貨物,包括舊貨、二手物品、甚至是平行進口的新貨等,而並不限於一般意義的垃圾。

其實拿洋垃圾來比喻這顆處理器其實相當合適,它的來源其實是被淘汰的運算中心、工作站,甚至有些來自Intel的倉庫去庫存的產品。在國外被淘汰掉的高性能處理器,現在成為家庭主機裡頭少數兼具強悍與划算的選擇。

主機菜單

核心:
Intel Core Xeon E5-2670 2.60 GHz(八核十六緒)

散熱系統:
Cooler Master sedon 240P

主機板:
華南金牌(X79)

記憶體:
Kingston HyperX DDR 3 1600 8GB*4

儲存裝置:
SSD PLEXTOR 128GB M6 PRO
HHD WD Black 2TB
HHD WD Purple 3TB
HHD WD Bluw 500GB*4(RAID 0)

顯示卡:
Asus EN9600GT

機殼:
Cooler Master 690 III 黑化機殼

電源:
振華SUPER FLOWER 冰山金蝶 400W 金牌80+

預算

大概配起來的價格大約是

核心主機板$5990

散熱器$1800

記憶體$5000

電源供應器$1590

機殼$1500

總共$14380

低成本,高效能(゚∀゚)

後記

這台配給工作室的菜單主要的工作就是掃描與出圖,大部分在做的事情其實都是回覆與一些文書作業。過去的經驗來說,多核心以及較大的記憶體對出圖的工作都有加分。儲存設備的部分則是延用上一台主機的設備。電源供應器則因為電腦長時間開機,所以選用金牌的電源供應器,效率會好上一些。

不過因為不打電動的原因,延用了八年前的顯示卡。(゚∀゚)

雖然是八年前的顯示卡,但已經配置了兩組DVI接頭,後期配製雙銀幕也沒有問題。希望這台電腦可以繼續陪我度過八個年頭。

隱憂

這次最大的隱憂其實就是那塊主機版(((゚д゚)))

如果主機板燒機的時候直接升天,再找一塊的時間可能又是一個禮拜以上,保固與換貨都有困難,所以不管長時間或短時間內,這塊主板都讓我有點擔心,要放一包乖乖。

Cooler Master的水冷排要放在主機上面

...(゚д゚)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56anaaXlKWW.jpg

前言

好久沒有寫菜單,上一次寫菜單的時候,已經將近八年前了。也許是因為考上了設計系,所以腦裡通通都是iMac/Macbook Pro之類的東西,當你開始用了Apple/Mac之後,你對菜單這種東西就有點無動於衷,只能選花一點錢跟花很多錢這樣。不過在2015年我也購入了Macbook,大致上也決定了工作室的電腦負擔繁複的運算轉檔工作,在外就是選圖與展示這樣的工作流程。

2016的年尾,這一篇算是關箱的文章,2017年,即將開箱的也是年紀一把的Xeon E6-2670。

[配電腦]舊核心新主機/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INBOW-02.jpg
Find the film here>One dollor to buy Rainbow Film

 

前言

 

#WeAreAllTheSameInside

#OneDollorFilm

這一句話來自2014年,漢堡王驕傲華堡(Proud Whopper)廣告標語。

"即便我們的外表有諸多的不同,但是內在,我們都是一樣的。"

那時候,還在做標籤的我有了一個額外的小想法。雖然我們只是在做一個小小的設計,但一點點小小的貼紙,可以帶來許多不同的意義與力量。隔了一年,就在後天,在台北的街頭上即將有一場別具意義的音樂會。

這次,身為一個底片工作室,我們想做得更多。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vuafgkd76wnh0ni23sn.jpg

Copyright by Cinestill

前言

今年在三月開始募資的Cinestill成功完成十萬美金的目標,在這個各家廠商持續減少底片種類與品項的時候,推出中片幅的電影底片。Whatevergraphy studio這次也參加了這次的募資共兩百捲的募資。不過在預計出貨的七月受到一些流程上的延宕,所以在這裡翻譯給有興趣的朋友。你可以在Cinestill的官方網站與INDIEGOGO的Campaign上頭找到原文。

Cinestill Medium&Large Format Film by Brothers Wright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D3_0113.JPG

前言

先附上一張條碼貓倍受寵愛的一張照片。(゚∀゚)

條碼貓在2016年的年尾有了新的衣服,大概以後就會長這樣子了。在工作室一個晚上的時間,Klasu就把引擎對調完成,把電路重新整理,插上插頭。深夜就讓我騎回去了。這些在別的車行可能要三四天的工程,Klaus幾個小時就完成了。

感謝晚上賠我們加班的哲偉,還有玉米車/香港人的故事。(。A。)

真的是笑到我嘴都歪掉了。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lm-09.jpg

"許多人需要調整DX CODE,一部份是要實現增感、減感以及補償曝光,這類相機通常只能從底片殼上讀取感光數值,所以想嘗試不同的曝光條件,只能從片殼上著手。另外幾個狀況是分裝片、特殊片,這類底片通常是讀取不到DX CODE、另外一個問題則是感光度與實際底片沒有對應"

前言

“因為小弟不是相關科系畢業,文章內容如果有錯誤的資訊煩請各位前輩提攜指教,感恩”

如果你曾經聽過修改底片的感度,你可能有聽過刮片殼、或是刮DX CODE這種說法,這類塗改DX CODE的方式主要是要更改底片的曝光設定。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會有相機需要作這樣的塗改,就讓我在下面解釋一下。

film-02.jpg

什麼是DX CODE?

DX CODE其實是後期電子相機推出時,在底片殼上藉由導電與不導電,產生32種不同的類比訊號(但是實際上可以使用的感度訊號只有24種,有8種為自訂感度)。在過去機械相機由於感度(ISO)皆為手動設定,但是在後期推出的隨身機,為了節省機身上的按鈕與配置,所以僅依賴DX CODE作為判斷底片感光度的依據,這類型的相機才會需要修改DX CODE。

大部分早期的機械相機,也僅有中期加入測光機能的機種才有ISO旋轉盤可以選。後期的電子相機逐漸加入了電子選單與組合鈕,後期逐漸分出專業機種與隨身機型。後者如同上述所說,因為設計或是電子設計上的問題,將調整的機構捨去,交由底片殼作為判斷底片感度的條件。

film-04.jpg

另外一個考量大概也是怕消費者如果沒有調整到正確的曝光,拍出來的成品不佳而遷怒相機吧(?)

DX 是英文Digital indeX的縮寫,最早是在1983年的時候由柯達加入它們的產品當中,絕大部分也是為了新一代的APS相機鋪路。APS原意為先進攝影系統(Advanced photo system),與過去的135系統不同的是加入了許多當時先進的技術、譬如自動偵測曝光、可自動判斷當下拍攝到的張數,所以拍攝中途可以回捲,待日後再放入拍攝,相機會自動捲捲至上次紀錄的張數。同時你也可以從APS的外殼上判斷這捲底片是否拍攝完畢與否,對當時的底片攝影來說是相當先進的設計。 

DX CODE的組成

你可以在底片殼的屁股找到兩行像是斑馬的條紋,總共有六格、兩排。將底片的凸點向左邊的方向,上面那一行為控制感光度的訊號,下面為控制張數與寬容度。

ScreenShot00821.png

上面由左至右有六格區域,藉由黑色的(不導電)以及銀色的(導電)來讓機身讀出片殼的資料。所以我們要作的其實就是將原本遮蔽/通電的地方,改成我們需要的感光度指示就可以了。下面的表格是DX CODE控制感光度的填表格方式。

ScreenShot00819.png

(紅色的是常見的感光度)

film-13.jpg

至於下方的那一行則決定底片的張數 ,但是很有趣的是許多相機並沒有為第二行作讀取的機構。

我手中的NIKON F100與Contax T3的DX讀取接點都只有一行(對應感度),所以第二行的機構普遍來說對後期的相機沒有特別的作用。

底片殼實做

既然相機感應的方式是藉由通電/不通電來得到訊號,所以我們我們要作的事情就是找東西導電或讓片殼不導電。

film-10.jpg

先講不導電的方式,其實不導電的方式比較簡單,一般來說你可以用奇異筆在金屬片殼的地方塗黑,待乾掉在表面形成薄膜,接點就不會導電了。但這個方法有一個小缺點,就是如果你在裝入底片的時候太過大力,有時候會把原本塗黑的地方刮開,這樣子就沒有用了。

ScreenShot00822.png

所以一般來說我會建議用貼紙取代以前大家常用的奇異筆。

 

第二是導電。

原廠在製作底片殼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原本金屬的表面上保持原樣,而需要阻隔的地方則印上顏色。所以如果你原本需要導電的地方被覆蓋了,可以把那個地方用導片刮開到露出金屬色就可以了,但是有時候不確定有沒有確實刮乾淨或是不是刮在接點的地方。

所以我們也是建議你可以使用導電貼紙。

film-12.jpg

這種貼紙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黏著面也是導電的,所以當你貼上片殼時,接觸的地方都會被視為導電的狀況。

film-11.jpg

上圖原本為100度的底片殼,將左邊貼住後,就成為感度25度的底片殼了。

結論

其實會使用到DX CODE也不見得是完全的傻瓜相機,有些高階P&S相機雖然可以補償+2EV,但有時候會作到大幅度增感的時候也會略顯不足。所以刮片殼這招可以擴充相機在不同光源下的曝光條件,但是也有幾個要注意的地方,在製作完DX CODE的時候,建議還是可以從機身的反應去判斷機身有沒有抓到正確的曝光。有時候製作的時候會對錯位置或是沒有完全導電/阻隔時,反而會讓機身讀取到錯誤的曝光數值。

所以建議如果身邊有可以讀取(顯示)DX CODE的相機,可以在做完後請朋友檢查一下。

15284182_10154124805937844_8857328592621784401_n.jpg

F100的ISO盤除了可以自訂義6-6400之外,有一個DX CODE模式,在數值顯示的旁邊會有一個小小的DX。但是如果讀不出來會直接顯示"ERR"。

後記

這一篇其實是替[底片仕事]超低感度電影黑白底片/Low Speed Black&White Film寫的。這類特殊感度的底片已經超出原本底片設計的感度範圍,一般非高階的電子機種,很難達到如此低的感度。

另外一個則是大多數的電影底片皆為分裝底片,分裝底片不見得找到對應感光度的片殼。所以最早會自己刮DX CODE的,一大部分都是使用自動相機的分裝片愛好者。使用比較早期的機械相機或後期的自動相機,反而就沒有這個問題。

#Whatevergraphy_Studio
#DX_Code
#How_to_Fit_DX_Code_in_Your_Camera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uperLow-01-5.jpg

前言

“因為小弟不是相關科系畢業,文章內容如果有錯誤的資訊煩請各位前輩提攜指教,感恩”

2016/12/06更新原文於:[底片仕事]超低感度電影黑白底片/Low Speed Black&White Film

關鍵字:柯達電影母片拷貝用黑白電影底片LOW SPEED B&W PRINT FILM

晚上原本沖完電影底片之後,要把沖洗機裡頭的溫水倒出來,想到今天早上沖洗的電影黑白底片,覺得調整溫度似乎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因。所以用了桌上的相機簡單拍了幾張測試的範本。隨手裝上片罐,就讓它用一開始嘗試的二十分鐘來沖洗,唯一的變因是溫度由原本的20度提高為30度。

原本如果再不行,就提高到40度。這樣以後就可以跟電影底片一起沖了(誤)

2016-12-06-0013-Contax-T3.jpg
Nikon F100/AIS 100mm f/2.8/15secs
Kodak Xtol (STOCK/DOUBLE) 20mins in 68F Rotary Machine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creenShot00786.png

前言

“因為小弟不是相關科系畢業,文章內容如果有錯誤的資訊煩請各位前輩提攜指教,感恩”

這幾年來因為數位逐漸取代底片成為商業市場的主流,底片不再作為主流的商業用途,取而代之的是成為許多藝術家創作的媒介,使得底片不再侷限於過去的樣貌。這也促使攝影藝術家們不斷在各種底片裡尋找各種不同的突破。

像是把原本不是作為平面攝影(Still Photography)的底片拿來拍攝,有時候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這次要介紹的是作為拷貝/錄製母片的黑白底片:這類底片主要的特色就是

1.感度相當低(通常低於ISO/ASA 6以下)

2.粒子相當細緻

3.反差相當低

4.片基為正片常用的Polybase(像是柯達的ESTAR與祿來的digibase)

說起來其實還蠻好玩的,加上這類底片往往不太會有過期的問題;感度很低、所以銀鹽衰退的狀況也比較不明顯。更甚這類極低感度的底片曝光的時候,往往也是以秒計算,說實在也真的算不太準。

沖洗資料

一開始本來想用X-rite 396打一條試條,但是沖出來是白的,感度真的相當低。

試了兩種習慣用的濃度,後來決定用實機曝光的方式來取一下大概的時間。

拍攝資料

Nikon F100/
AIS 100 f/2.8

使用點測光,以ISO 6作為曝光值
作三種補償+1、0、-0拍攝

以房間的檯燈補光,機身測光判斷f/2.8 需要15秒

使用8秒、15秒與30秒曝光

最後放棄曝光直接拿去對檯燈光源曝光十秒XD

ScreenShot00787.png

負相的樣子

ScreenShot00788.png

軟體轉正後的樣子

藥水使用

第一次沖洗使用

Kodak Xtol Stock
20度
20分鐘
Rotary

沒東西。(死)

第二次沖洗使用
Kodak Xtol 儲存液(比Stock濃一倍)
20度
20分鐘
Rotary

底片稍微有些濃度,目測看起來曝光不足,判斷片頭濃度應該是足夠。

調方整像大致上是

1.增加曝光量,使用3以下來作曝光

2.增加沖洗時間

3.增加藥水濃度

4.提高沖洗溫度

不過即便是XTOL這類能有效提昇底片感度的沖洗藥劑,對這捲底片的效果都不太顯卓,
可能不建議你使用D-76或是鮮銳型顯影劑,比較容易感度不足,或是你得再多曝光一些。

 

實際照片

掃描使用EPSON V800
軟體使用VUESCAN 9
工作環境Windows 7

ScreenShot00789.png

拍的東西是桌上的SL66

嗯,大概這樣XD

濃度這麼低的情況下灰塵都相當明顯(糗)

黑白模式又不能開除塵(哭)

ScreenShot00790.png

然後另外一個就是到底是我的相機髒還是底片髒(爆)

結論

以習慣的沖洗時間來說,連續旋轉二十分鐘其實已經算相當長時間的顯影,濃度也比正常使用的濃度提高整整一倍。我習慣沖洗TMX100度的時間,XTOL(1+1)的時間也僅要6分鐘。這個顯影時間真的長的有些蛋疼。

觀察片頭的濃度,我覺得這捲底片適合在低一些的感度,用ISO 3以下可能會比較符合當下的時間。或是想辦法使用更快速的顯影劑;或著濃度更高來把時間控制在比較適合的時間內。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到
WHATEVERGRAPHY的FACEBOOK粉絲專頁找到這捲底片的購買方式!

以上!報告完畢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小弟不是相關科系畢業,文章內容如果有錯誤的資訊煩請各位前輩提攜指教,感恩”

二行程引擎的浪漫

二行程比起其他移動機器別具特色的地方,我就是那顆需要額外添加機油的引擎。

這也是許多剛騎二行程機車的新車主,第一個學到的事情:套黑油與算比例。加得太多車尾冒起白煙、加得少車子不太順,硬派一點的車就騎不動了,嘎然而止這個字拿來形容縮缸的二行程機車,我想十分貼切。

不過騎了這麼久的車,包含我的偉士牌與川崎,縮缸的次數其實也不少,但是最慘絕人寰的大概就是兩台都炸穿過一次汽缸,偉士牌比較倒霉炸了三次。

但是,事出必有因,很多時候,不見得是汽缸本身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問題都來自...

這些騎二行程的日子以來,很常看到許多車主著急得上網求助,都自發性的覺得是不是縮缸的問題、機油不夠好或是沒有馴好車。又許多車主都是在剛把車整理好之後,騎不久就遇到車子發出怪聲或騎不太動的樣子。又蠻多車友的解決方式都是加重機油、重新搪缸,但這又似乎變成一種循環:縮缸→搪缸→馴車→縮缸...


什麼是搪缸?

搪缸其實這個字在修老車的店家比較少聽到,大部份的師傅唸的是:ボーリんグ。台語的唸法接近音譯:摸令古。這個字其實來自於英文的:Boring,有穿破、破冰的意思。在早期有什麼東西需要進車床,老師傅都會習慣說:拿去摸一下。就是指拿去搪或研磨的動作。

搪缸主要的用意是在把汽缸當中不平整的地方給磨平,讓活塞的運作的時候可以更加的密合,氣密性足夠的情況下,爆炸散失的動力會越少。我最早也以為搪缸時只能搪大,後來再裝175.c.c汽缸的時候,有一顆STD(Stander,標準,意思是沒有加大過)的汽缸,Klaus捨不得搪,聽師父說可以讓機器去「走」一次,可以維持原先的公釐數。好處是原本的活塞「或許」可以沿用,重新配活塞環就可以了。

縮缸又是什麼?

活塞在汽缸裡頭工作,其實很難不去摩擦。事實上這是一個兩難:太過於精細的引擎,氣密效果雖然好,但是高熱下活塞容易膨脹,又因為公差較小,就更容易因為膨脹而摩擦缸壁。而公差較大的引擎,雖然氣密效果不好,但是引擎相對可以忍受較苛刻的運作環境。前者大多是競技用的引擎,壽命較短,大多有散熱系統輔助(譬如水冷)、後者則大多是街車或是商用車,以耐用、好保養為主,因為不講究動力,大多都只是藉由空冷來幫引擎散熱,少了複雜的水道與幫浦也比較好維修。

這裡,還是舉一般的商用車為例,像是偉士牌或是川崎的B1。這類商用車款設計都是上述所提到的後者,公差本身就比較大,對於機油跟高溫的忍耐程度就高一些。

其實一般車忘記加機油其實不會馬上縮缸,二行程的機車除了原本的空氣冷卻以外,燃油也是相當重要的散熱機制,藉由汽油(與機油)的汽化熱來帶走引擎的餘溫,但是這類散熱方式並不精準,在極端的操作環境之下,若帶走的溫度不夠,則引擎則會一直累積廢熱,這也是許多車友在激烈操駕過後說的熱衰,在二行程引擎當中這類狀況又特別容易體現。

在我自己縮過的次數裡頭,有幾次的成因都來自於空燃比過高(空氣比較多、油氣少,稀薄燃燒),稀薄燃燒比較接近省油的曲線,但缺點就是動力比線比較差,廢熱比較高,不過會變得比較好騎,事實上會感覺車子靈敏一點點。在這個氛圍下,油門就不自覺越騎越快,有幾次就是在這樣子的「得意」下,把車子推回家。

縮缸又該怎麼辦?

縮缸並不會造成車子馬上騎不動,大部份的情況下是活塞環卡住,發出很恐怖的聲音,這時候引擎的循環大多會中斷(或點火失敗),但是稍微等一下讓膨脹的活塞降溫,稍微用踩發桿帶動曲軸,車子都能順利地發起來,但是每縮一次,都破壞了一次汽缸的氣密性。有一次我騎偉士牌騎到縮缸,雖然當下還發得動,但是晚上要騎回家的時候,缸壓驟降,得用推發才發得起來。

縮缸這件事情其實沒有想像中嚴重,但卻常常被拿來當作很多事情的原因:譬如車不順、發動有異音、抖動很大,或是車主人品很差之類的。

通常發生縮缸的時候可以檢查幾個問題

1.有沒有騎太快?(60公里以上)

2.機油的比例正不正確(其實2%就夠了)

3.若是有自動幫浦的車款,第一個檢查機油箱是否有油、第二個檢查油路是否順暢、第三檢查幫浦是否作動

3.化油器的空燃比是不是過低

以上可以觀察火星塞來確認是不是過熱的問題,過熱的火星塞顏色往往偏白。

縮的時候可以稍微試踩一下踩發桿,感受一下引擎的缸壓。壓縮如果還在,就等一下就可以上路了,不過記得注意一下上面幾個問題。以前騎偉士牌的時候,聽過許多前輩一時騎得太開心,引擎縮了,把車停到路旁,抽根煙,抽完就可以繼續上路了。

剛大整好的車常出事

這裡的問題又複雜一些,絕大數的狀況我都沒遇上,都是在Klaus的工作室拆開引擎時發現的。這個問題來自許多整理引擎的車行,再組裝一些零件的時候沒有正確安裝(或使用特工)導致有些零件再安裝的時候不正常,運作的時後就不順暢,譬如培林、曲軸這些重負荷的配件。初期試車的時候交代車主慢慢騎,雖然是騎得動,但是不太順,常常用的就是馴車會越馴越好,後期沒有變好的時候,那時候也是一年半載的事情了。

有些零件裝錯就直接發不動,這種事情就比較少見了。我唯一聽過的是活塞環裝反,一發動活塞環直接斷在引擎裡面。

另外幾個是比較後期的改裝遇到的事情,常舉例的就是川崎175.c.c的汽缸,早期很多車主因為原廠的銅頭無力啟動175.c.c的缸壓,所以很多會使用125.c.c的曲軸來降低行程,達到降低缸壓好發動,以前三重的宜河有不少175.c.c都是這樣來解決電發打不動的問題。不過在Klaus剛開始研究175型汽缸的時候,發現如果使用125型的曲軸,活塞會到不了原本設定的上死點,同時也沒辦法完全地讓排氣與進氣(油)口完全打開與關閉,導致這類175型汽缸改125曲軸,常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過熱與縮缸。

但是正常人比較不會遇到,因為175型的車到現在,有許多車主在整理的時候都換成125型的汽缸(像是RIK)。

另外改裝化油器也會有這些問題,但主因還是在調整的方面,這一點只能藉由不斷的調整與測試,來達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在動力與散熱之間。

以條碼貓為例

條碼貓還是125型的時候,裝的是1991年的大鐵缸,也因為這顆汽缸被我騎到活塞炸一個洞,所以後來才有幸走上175的路,但是怎麼炸的,至今還是只留下活塞上的一個洞,是個不解之謎。但是當下爆活塞的時候,的確是在激烈的速度之下自我引爆,所以只能說騎快車的年輕Boy,多買一個活塞跟找一個可以幫你好好整理車的師傅比較重要。

後來改上175型汽缸的時候,第一顆其實也縮得不少次,再第二次交換汽缸的時候,我數了一下活塞上的刮痕,好像有十四、五條的高速公路(刮痕)。一開始我是以為我沒有好好馴車,機油加得不夠重(4%),後來Klaus比較深的研究之後,告訴我那時候配175活塞的時候,用的都不是原廠的活塞,更精確來說,不是設計給機車用的活塞。

當時你帶著175型汽缸62mm(不確定精確的數字,250型騎太久只記得250型是70mm)去給搪缸店施作的時候,大部份師傅幫你配好的活塞通常就是這種,只要合的上,運作沒問題就可以裝。雖然是這樣子,但是發電機的活塞環比一般機車用的粗大概五倍,缸壓比起原廠的設定就高上不少。後來第二顆175汽缸是Klaus當年第一台175型的STD汽缸,那時候用的是就是原廠的活塞,換上之後就沒有再縮過了。

不過這件事情說起來也很「不一定」,在Klaus這裡裝完175型的川崎大約有十五台左右,雖然大部份都是用非原廠活塞,不過大多也都相安無事就是了。

250型的活塞沒在跟你縮的

2015年末,我們把250型在汽缸裝到當時還是B1S車架的條碼貓,2016年,重新回到原本B1在沖壓車台上,一如所見到現在,那台綠綠的條碼貓。

當時剛改完234.c.c的汽缸,初期真的遇上不少問題:光是發動就是一個問題,這顆汽缸的口徑為的70.5(搪過一次),重新組好之後,踩發的壓力實在非常人可以接受。那時候放在工作室時,有不少騎175的車友想騎看看250,都被條碼貓咬到小腿瘀青。後來三月退伍後,條碼貓變成我平常通勤會騎的車,相處一陣子之後,踩發倒也就沒這麼難了。

接著是化油器和點火線圈。

一開始的時候化油器的油嘴配置還是一個謎,原廠的油嘴在我們這樣騎的狀況下,很容易過熱。250型汽缸過熱不會縮,但是會一直敲缸,你可以聽到汽缸會發出叮叮叮的聲音,然後車子會變得很難騎,怠速依舊穩定,但就是會敲缸。那時候抓了一個舊175時期遇到的問題,像是旋轉閥、進氣口徑、排氣管...

那時候幾乎將整顆引擎搬回來的我們,從點火、化油器、旋轉閥、曲軸、機油幫浦、汽缸甚至是變速系統,都幾乎1:1在從F21M的引擎上頭移植過來,但是就差在排氣管這個零件,唯一有找到的地方,在美國一家川崎博物館裡頭。裝F4的排氣管(像DT),Klaus又完全無法接受,所以從那時就一直沿用125型在排氣管到現在。

化油器再每天這樣旗下來,大約微調了四次油嘴,同時也經高壓線圈換成F21M專用的型號,點火方式也從原本的交流改成直流,比較大的火花似乎有助於將油氣燒得乾淨。(敲缸有部分原因來自油氣燃燒不完全造成下次循環的不正常燃燒)

調整到現在,250型的汽缸已經逐漸變得好騎,敲缸的問題也算是用堆疊起來的經驗克服了。

在這些日子裡頭,250型的活塞很爭氣的沒有縮過一次缸。據Klaus轉述搪缸店師傅的解釋:大概就是太大顆(70mm)...

不是二行程機油的錯

其實這個點我過去也提過不少次,目前我騎條碼貓騎出85mile(大概時速120km/h左右)加的機油也只是普通的國光牌白瓶。當你的引擎周邊完善的時候,是不需要靠機油來壓溫度的。如果不能用最普通的機油,將車子原廠的性能(譬如騎到70km/h不過熱),那我覺得就看你是要將車子推向競技派(靠補品延長維修週期)或是通勤派(降低動力換壽命)。畢竟昂貴的蓖麻油機油,相當於每次加油每公升汽油會多10元機油的費用。(以ENI Kart,一瓶五百元,每次加油五公升,每次2%機油約100cc)

如果你用的混合量(3%或是4%)更高,機油更貴(譬如摩特),那每公升汽油就接近30-40元。維持費長時間算下來,老實說也替錢包捏了一把冷汗。但即便用了高比例與昂貴的酯類機油,引擎周邊調整的不正確,在激烈操駕裡頭機油依舊沒辦法好好的幫你把廢熱排掉,長期高溫運作的狀況對各項高負荷零件的壽命也不佳。

但話題一轉,要用川崎這類引擎做高性能的表現,不是不行,只是天生的一些缺點(旋轉閥、低轉的曲軸設計),都比不上一些天生設計給高轉速的引擎來得好,我們最後走完250.c.c的汽缸,最後也是下修成通勤與山道樂趣的車型,善用每種車型設計的初衷,作為強化,我想比較能發揮車子的優點。

服從車子的靈魂

改裝有時候就是隱惡揚善的過程,每種設計的取向都有它誕生的原因。

以川崎B1來說,他就是一台設計簡單好維修、低轉就能夠達到最大的扭力,同時又省油的商用車,動力加大的同時,引擎的特性也只是放大,並不會說排氣量增加之後,就可以解鎖萬轉引擎。即便是F21M/F4這類已經有點不太像商用車的設計,他的引擎依舊還是維持低轉高扭力的表現,拿來拉尾速可能不太適合(原廠設定極速比175還低),但是因為齒比的關係,F21M四檔的出力比175型二黨的出力還強,這也是為什麼在後期,我們更期待他成為一台Scrambler的車型,而不是Cafe'racer的樣子了。

至於Caf'racer,我們也是不會放棄的,但現在,我們要先把Klaus工作室的A1SS修好才行...

備註

1.Klaus和他的工作室:K Motors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三段292號
聯絡方式:0988-987-393 林師傅

2.F21M跟F4共用同一顆引擎平台,在一些週邊上有些不同

3.刊頭第一句為:Daweenchen前輩
為PTT Bike上寫過
[biker] [分享] 山葉TZM50R 主線組仿製/復刻隨記
[biker] [分享] NSR引擎整理心得(文長無圖)
[biker] [分享] 關於愛將改前碟之FZ三角台可直上方案

在開頭的時候都會留的一段話,覺得很棒就留起來了。
其實大多時候修車的人都是Klaus,我只是在旁邊轉述與寫筆記的鍵盤修車手,有時候也會寫錯一些Spec.,而Daweenchen的文章寫得都相當縝密,希望未來有一天可以跟他一樣寫得這麼工整,所以引用他的話為第一段刊頭以勉勵自己。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163.JPG

 

 

 

 

2012年10月22日,會記得這個日期大概是因為那天我拍了一個影片,把車暖一暖之後,騎到外頭的街上,發動,然後把排氣管的煙拍了下來。所以我記得這天,以及前一天。那個時候我正年輕,還只是個大二剛失戀的普通大學生,買了一台車,去彌補那一年失去的某一種缺憾。

2016年,剛好是我騎川崎的第四年。中間經歷過許過事情,不像大白的里程數一直跟著我。現在條碼貓上的里程錶,大概是在2014年的時候才裝上條碼貓。那一年也是很特別的一年,Klaus把他的車賣了,他把這個錶拆下來送給我。

因為我那時候,特別想要TON UP,而那顆錶,在時速表的最後頁,就是那個我夢寐以求的

100MILE


最近,賣車了。

其實也不是賣車了,應該說又收了一台車。

將原本綠色的車體,給賣掉了。

IMG_0169.JPG

這裡要謝謝阿結,那時候其實也沒想到會來得這麼早,但要把條碼貓好好整理一下,也算是今年的小計劃。

原本以為會到2017年才完成,但因為阿結的緣故,這台車就這樣子就完成了,也算是川崎這台車的小終點。

 

我想我跟KLAUS都是很貪心的人,

我們不僅要速度、還要外觀。車子不僅要好騎,還要最快。外觀可以不美,但是有許多故事可以說。

Klaus已經不騎川崎好一陣子了,算起來也已經兩年了。我想他就是本田的命,

兩年前他賣了他的C95,圓了他的賓士夢、也開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2016年,他賣了他的賓士,把他的C95又買了回來。

M1604-024-7737-MPF-135-Greensheep-Kodak-5219-500T-07.jpg

老車說起來在各項都沒什麼特別,

就只是特別喜歡。

一個很無所謂也沒什麼說服力的解釋。

簡單,卻也很複雜。

 

K有時候也常常會問我說:台北市就快要禁二行程了,還要騎下去?

 

說不擔心當然是假的,但未來的事情,擔心再多也沒什麼用。

很多人在禁行前,紛紛把車賣了。

我想大概只有我覺得,就因為要禁行了,所以現在才正要騎。

騎到再也不能騎進台北市的那天,再說吧。

一個很無所謂也沒什麼說服力的解釋。

就只是特別喜歡,

可能不只是因為二行程,

而是他陪伴我走過的這幾年。

 

IMG_0156.JPG

這一天也很有趣。

K一早騎車來我的車庫幫條碼貓換高壓線圈。同一天,兩年前,剛好是我騎車的生涯中,牽車最遠的一段路。

整整從台藝大牽回家,原因是負壓管掉了,化油器沾濕了整顆引擎,發不起來。

結果就在上個禮拜,又牽車了。

這次更慘的是,那天從淡水載小貓回北投,就在大度路的最遠那一端,騎到沒有油,下著滂沱大雨。

小貓就這樣陪著我,從大度路的那一端,走到北投這一端的加油站。

三公里我們走了四十分鐘。

IMG_0190.JPG

應該是窄油箱加到最大的公升數,將近8.5公升。

IMG_0192.JPG

我常說與車的感情,都是牽出來的。

也因為這些走出來的路,讓車不再只是移動的交通工具。

但是那天差點要被小貓殺掉

 

New Project

條碼貓現在也已經完成了大半,大部分的老品也都收齊了。

其實也不算收齊,前一位車主阿結當初很仔細的都準備好了,雖然有些電鍍有些不漂亮,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種小缺陷,就很適合我跟條碼貓。

太漂亮的車,反而騎不慣。

 

收了一台車,以及另外一台車。

Kawasaki B6

這準備這台車其實也是蠻倉促的決定,也是那天K來車庫的時候,決定的。

終究,還是想要一台Cafe'racer

 

15135515_10154084492237844_1096972715_n.jpg

 

15145272_1229167853792940_1177824614_o.jpg

但是好景不常,這台B6載來台北的時候,就發不太動。嘗試了一個下午,還是拿它沒轍,只好把他牽回車庫。

晚上放在車庫的時候,踩了一下,踩發桿咬死,就轉不會去了。

蹲下去看發現車底開始滴出機油,趴下去拍才發現區軸箱有了裂痕。

15241954_10154113291422844_7978002123853969434_n.jpg

那天,只好默默把機油放光,把車子放在車庫裡的一個角落。

今年解決了一件事情,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又要開始煩惱了。

大致上,就是2016年的結尾。

以上,報告完畢。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開頭都要先說一段

大家好,我們是Whatevergraphy電影底片工作室

這以後大概就會變成我們的開場白。

2016下半年的底片訂購收件從11/08-12,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們寫在PTT的文章

[徵求] 團購2016年款Kodak 500T/5219與DoubleX

這一篇文章主要是要來回應一些團購的Question/Answer,和一些補充。

 


1.一盤400ft的底片可以分成幾捲?

一般的底片廠商推出的盤片一般為100ft(30.5meters)、也有減量版本50ft(15meters)

以我們工作室習慣使用的西班牙分裝器AP,如果要拍攝足36張,則必須分裝40張的數量

也就是轉一圈記號對記號這樣。

100ft大約可以分裝19捲,但一般來說17-21捲都有可能,會因為你使用的分裝器以及使用方式而有所增減。

 

另外一的影響的變因則是電影底片的尺寸皆比分裝器的尺寸來的大,譬如400ft(122m)或是更大的1000ft(305m)

在要進入裝器之前要先分裝為100ft的尺寸,在捲動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多於或少於100ft/每捲,

 

所以如果可能以每人400ft做為一個單位是比較沒有爭議的做法。

若僅需要100ft,則會建議購買400ft的盤片分裝完後清點數量再除以四會比較得當。

 

工作室分裝的簡單工本費羅列如下

  • 400ft分裝為100ft
    以400ft為一單位,每單位以300元計算
    工本費含電影暗房用隔光黑袋兩個。
     
  • 1000ft分裝為100ft
    以1000ft為一單位,每單位以800元計算
    工本費含電影暗房用隔光黑袋四個。
     
  • 400ft、1000ft分裝為35mm規格使用
    以100ft為一單位,每單位以200元計算
    工本費含35mm鐵殼、片頭剪平、外袋標籤。
     

2.想購買各單捲底片可以嗎?

可以,沒有問題!相關底片種類可以參考我們的底片販售網頁

SHOPEE 蝦皮賣場

官方網站

 

3.想請問65mm的電影底片100ft可以分成幾捲120/220

1000ft大概可以分300捲所以如果大概可以分30捲

220的長度為120的兩倍,所以應該事14-16捲。

目前柯達開放的訂購列表裡面有兩種規格的65mm長度,分別為1000ft與500ft,

依照上列換算大約為300(150)捲與150(75)捲。

 

後面幾個是我自己在文章裡頭有補充的,其實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有寫過類似的東西

[說明書]電影底片怎麼用ですか

ScreenShot00563.png

4.如何判斷底片的新鮮程度?
首先要來看一下底片上的標籤

ScreenShot00564.png

這是柯達的底片文件手冊上解釋各項標誌與符號的意思,下面我會用我們實際的圖片來解釋:

比較值得注意的地方大概有三個地方

1.Film Speed
2.Emulsion number
3.Film Width

1.Film Speed
其實你可以翻譯做底片感度或是拍攝ISO等等,不過在電影底片的曝光測定裡頭,
Film Speed被視為比較嚴謹的標定感度,一般我們所拍攝的感度(Speed)與標定感度(Exposure Index)
有些許上定義的不同,但在柯達的指導手冊裡頭有一段簡單的說法是:

「標定感度大約比拍攝感度快上一級的曝光量」

在電影底片當中,攝影師透過底片上的EI值來決定攝影時該用的光圈,就某種程度來說,EI跟ISO代表的意思相近,但是不太相同,他們都是作為評估底片曝光能力的一個指標。因為電影底片需要投影到大銀幕上並維持高畫質的表現,所以在評估底片感光度的時候會採取比較保守的定義。一般來說,EI的定義值往往都比靜態攝影的ISO還要慢上一格(F-stop)左右,也就是說電影底片上如果標注EI 500的底片,在靜態攝影當中相當於ASA/ISO 1000度的底片。 而電影底片的標示感度方式,例如:500T,他的意思就是標定感度500度的燈光片,所以實際大約等於ISO/ASA 1000度的底片。那麼50D,就是ISO/ASA 100度的底片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沖洗的方法與流程都會影響到實效感度的量值,所以一般來說我們會建議配合你習慣的沖洗店家,對你使用的電影底片嘗試多種曝光條件以滿足你對影像的需求。

5D3_0115.JPG

2.Emulsion number
直白的說就是乳劑編號

底片在製作的時候,依據前後次序會來自不同的時間調配而成的原料筒,乳劑編號就來自於這些次序。
在某種程度上他有時序上的推移,在過去底片工作者而言,這是用來確定底片是否為同一批製造的底片。

同一批底片的好處是擁有較相近的接近誤差,在後期處理會比較容易做批次處理。

以我們拍攝電影底片或是準備要購買底片的工作室而言,在無法直接沖洗底片觀察底片上的製造日期、或賣家無法保證/確定底片的新鮮與否時,
可以藉由乳劑編號來推斷大致的製造時間,所謂的大致就是僅能推估為某年之前、或後。

舉個例子:

以下這張底片為5219(500T)乳劑編號為321,製造年份為2015年(右邊四碼)

ScreenShot00553.png

從這邊可以推斷乳劑編號321番之後,皆為2015年製作的底片,但你並不曉得什麼時候為2016年,也有可能還不到2016年。
同時你也沒辦法推估320是否為2015或是2014,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是2015年。

以下這張底片為5219(500T)乳劑編號為334,製造年份為2016年

14203369_10153872524402844_998543795655397583_n.jpg

由這兩個不同的乳劑編號,我們可以發現334番之後的製造日期應為2016年,321番之後為2015年。
中間的模糊地帶就是你不會曉得334番和321番中間,從哪一番底片製造日期轉為2016年。

以我們工作室在七月與台灣柯達代理訂購的底片來說,我們目前所擁有的底片皆為今年2016年所製作的。

3.Film Width
底片寬幅

目前業界常用的底片寬幅有8mm、16mm、35mm與65mm

ScreenShot00565.png

在同一感度的底片下,可能會有三種產品線,雖然包裝皆為500T,但其批號會有所不同。

譬如16mm的500T其編號為7219,如果沒有注意到他的格式不同,通常16mm會比較便宜,
誤以為買到便宜的底片但其實規格與35mm相去甚遠。

在早期購買底片的時候也曾經吃過類似的虧,像是在2012年停產的KODAK EKTACHROME 100D Color Reversal Film
也擁有兩個代號,分別為5285(35mm)與7285(16mm),有些賣家在販賣的時後僅會標註100D,

如果你誤以為16mm為35mm,那麼就可以開始尋找16mm的攝影機了。

以下這張照片為65mm(IMAX)用的拍攝底片
可以注意左下角的圈圈為65。

5D3_0127.JPG

這裡要提一下乳劑編號與不同片幅的差異。

柯達在製作底片的時候,同一型號(譬如500T),皆是先塗佈於大型片基上,再切割成需要的片幅如35mm或65mm。
接著再進行打齒孔、齒孔編碼等等的程序。

所以不同片幅但同型號的乳劑編號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這一點要提的是齒孔編碼再不同片幅有不同的標示方式,我們之所以能夠得知底片的製造年份,
仰賴的是35mm底片的齒孔編碼帶有製造日期。

但是65mm的底片(如下)的編碼方式是沒有製造日期代號的。

ScreenShot00566.png

所以僅能從乳劑編號去推估底片的製造年份。以上圖65mm的乳劑編號336番,我們可以確定最少為其製造年份為2016年之後。

但是不同產品(乳劑)彼此的編號就不具有比較意義,如下圖的Double-X,即便我們知道483番的乳劑編號為2016年製作,
若拿去比較500T則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ScreenShot00555.png

5.電影底片可以保存多久?

一般來說比較籠統的說法我會認為在製造日期出廠4年左右,皆可以當做有效顯影日期。
不過如果將底片放在較糟的環境,日期就會隨之縮短。

 

以2015年七月柯達針對Kodak Vision3 500T電影負片所編寫的技術參考裡頭,有針對保存做了一些描述:

如果你的底片為尚未曝光的底片,

短時間內(六個月內)建議存放在13度以下的環境並保持相對溼度低於60%

長時間(六個月以上)建議低溫存放在零下十八度到二十三度,保持相對溼度低於50%

但以我們工作室處理過的底片而言,我們其實不建議你冷凍底片、冷藏或室溫都相對安全許多,
問題在於"相對濕度"

相對濕度
當底片處於相對濕度較高的環境時,容易造成底片捲曲、碳粉沾黏,導致感光乳劑破損。
而許多濕度失控的環節都來自於從冷藏環境取出時,未妥善回溫而導致水器附著導致濕度失控。

更多的保存與相關控制可以參考柯達原廠所撰寫的「FILM STORAGE AND HANDLING

我相當喜歡他裡頭舉的一個例子,原文以皮膚來譬喻底片的脆弱與需要注意的地方。

原廠並沒有提到電影底片的"有效顯影日期"或室"最佳顯影年份"這類數字。
而絕大部分的電影工作者也鮮少使用過期底片做為拍攝用途。

事實上電影底片的保存一直是一個很"不定"的指標之一

你可能曾經看過有人使用過期三十年的底片拍出顏色相當飽和的作品;
也可能遇過尚未過期的底片卻拍出粗躁粒子表現不佳色偏的影像

放在冰箱妥善冷藏三十年的底片,其表現也會比新鮮的底片在中午炙熱停車場的車內來的好。
所以絕大多數的狀況,我們會建議測試曝光來決定底片使否還適合使用。

一般可以觀察底片無感光區域的片基濃度來確認底片自發潛像(灰霧)的狀況。

所以參考賣家所拍攝的實拍照片,就是確認底片是否正常很注要的一環。
若賣家沒有實拍,那我會建議你再拍攝重要作品前,先做將底片做不同的曝光測試。

一般消費型底片的保存日期大約為製造日期往後推算三到四年,
曾經我有聽過電影底片不會壞(笑)、或是電影底片可以保存十年以上,我覺得都存有不少但書。

我們近年的經驗,越是新鮮的底片能夠表達出來的飽和度與顏色反差都會更好,
這一點你可以觀察富士的電影底片與柯達電影底片的成像差異。

但一般來說比較籠統的說法我會認為在製造日期出廠4年左右,皆可以當做有效顯影日期。
不過如果將底片放在較糟的環境,日期就會隨之縮短。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02.jpg

昨天剛是入秋,今天就感到溫度著實像溜滑梯一般滑落。對於暗房人來說,溫度對我們來說總是別有意義。

越接近冬天,室溫越接近20度,就越能接近原廠標定的沖洗溫度,也不必費心在控制溫度上。

以前倒也是習慣隨著室溫增減沖洗底片的時間,每每季節更替轉換的時候,就要稍稍換算一下待會沖洗的時間與濃度。

室溫22度,宜人而且舒服,旋開顯影劑的保存瓶,倒出稀釋後,底片就在沖洗罐中嗷嗷待哺。


 

今天想講一捲沖洗到特別的底片

#ILFORD PAN 400 for Education

 

Photo-06.jpg

這捲底片其實在過去也交手過幾次,不過大多是原裝底片為主,

這一款底片似乎不曾有推出過盤片的品項。

一般代理商較長進口的品項就以

#ILFORD DELTA 400 與 #ILFORD HP5 400

這兩款底片為主,當然剩餘的品項像是 #ILFORD FP4 125 、#ILFORD PANF 50 、#ILFORD DELTA100

在早期以柯達為大宗的底片市場當中,使用過這些底片的攝影師不算多,到近日聽過這些底片的朋友,或許仍算少數。

而我們工作室知道這些底片的品牌,也要拜柯達破產的原因,逐漸高昂的價格讓這些過去不太常見的底片,

得以取代昔日攝影界不倒的巨人展露頭角。是非

Photo-01.jpg

但是有趣的是這一捲的底片編碼與標示方式,與原裝版本的PAN400相當不同。

除了缺少齒孔旁邊的底片型號,ILFORD PAN 400,反而由只有ISO 400

Photo-05.jpg

底片張數編碼的方式也與ILFORD慣用的方式不同,可以比較右邊Delta 400的數字。

 

Photo-03.jpg

其次是片基的顏色也稍微有些不同,竟然是帶些紫色。

雖然有可能是底片過期導致的灰霧,不過當初再沖洗的時候我誤以為是定影不足,於是重新加入新鮮的定影劑延長時間。

但過了標準時間之後,重新水洗後的顏色依舊沒有褪去。

這就讓我有些納悶了。

 

Photo-07.jpg

這個是底片原本的底片包裝。

Photo-08.jpg

這類外貼上貼紙的Repackage Label比較常出現在分裝底片上頭。

一般確認是否為分裝底片的方式就為將底片頭抽出檢查固定在片罐的狀態,

大部分分裝底片皆由片舌用膠帶延長接合而成,但若是原裝片則會一路延伸進片舌內。

(柯達底片的片舌倒是是用黏的)

Photo-09.jpg

但抽出來之後確認是原裝底片的片舌形式

Photo-10.jpg

撕開貼紙之後才是真的大開眼界,裡面是彩色負片的片罐,
這包裝倒還蠻像義大利品牌Ferrania solaris 100的包裝。

 

底片資訊

編號#3311

型號
#ILFORD
#PAN400

顯影資訊
#KODAK
#XTOL
#1:1
#10(mins)
#22(C)

觀察

反差適中、顯影時間尚可,但片基濃度有上升的狀況。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1234
  • 請輸入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