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小弟不是相關科系畢業,文章內容如果有錯誤的資訊煩請各位前輩提攜指教,感恩”

二行程引擎的浪漫

二行程比起其他移動機器別具特色的地方,我就是那顆需要額外添加機油的引擎。

這也是許多剛騎二行程機車的新車主,第一個學到的事情:套黑油與算比例。加得太多車尾冒起白煙、加得少車子不太順,硬派一點的車就騎不動了,嘎然而止這個字拿來形容縮缸的二行程機車,我想十分貼切。

不過騎了這麼久的車,包含我的偉士牌與川崎,縮缸的次數其實也不少,但是最慘絕人寰的大概就是兩台都炸穿過一次汽缸,偉士牌比較倒霉炸了三次。

但是,事出必有因,很多時候,不見得是汽缸本身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問題都來自...

這些騎二行程的日子以來,很常看到許多車主著急得上網求助,都自發性的覺得是不是縮缸的問題、機油不夠好或是沒有馴好車。又許多車主都是在剛把車整理好之後,騎不久就遇到車子發出怪聲或騎不太動的樣子。又蠻多車友的解決方式都是加重機油、重新搪缸,但這又似乎變成一種循環:縮缸→搪缸→馴車→縮缸...


什麼是搪缸?

搪缸其實這個字在修老車的店家比較少聽到,大部份的師傅唸的是:ボーリんグ。台語的唸法接近音譯:摸令古。這個字其實來自於英文的:Boring,有穿破、破冰的意思。在早期有什麼東西需要進車床,老師傅都會習慣說:拿去摸一下。就是指拿去搪或研磨的動作。

搪缸主要的用意是在把汽缸當中不平整的地方給磨平,讓活塞的運作的時候可以更加的密合,氣密性足夠的情況下,爆炸散失的動力會越少。我最早也以為搪缸時只能搪大,後來再裝175.c.c汽缸的時候,有一顆STD(Stander,標準,意思是沒有加大過)的汽缸,Klaus捨不得搪,聽師父說可以讓機器去「走」一次,可以維持原先的公釐數。好處是原本的活塞「或許」可以沿用,重新配活塞環就可以了。

縮缸又是什麼?

活塞在汽缸裡頭工作,其實很難不去摩擦。事實上這是一個兩難:太過於精細的引擎,氣密效果雖然好,但是高熱下活塞容易膨脹,又因為公差較小,就更容易因為膨脹而摩擦缸壁。而公差較大的引擎,雖然氣密效果不好,但是引擎相對可以忍受較苛刻的運作環境。前者大多是競技用的引擎,壽命較短,大多有散熱系統輔助(譬如水冷)、後者則大多是街車或是商用車,以耐用、好保養為主,因為不講究動力,大多都只是藉由空冷來幫引擎散熱,少了複雜的水道與幫浦也比較好維修。

這裡,還是舉一般的商用車為例,像是偉士牌或是川崎的B1。這類商用車款設計都是上述所提到的後者,公差本身就比較大,對於機油跟高溫的忍耐程度就高一些。

其實一般車忘記加機油其實不會馬上縮缸,二行程的機車除了原本的空氣冷卻以外,燃油也是相當重要的散熱機制,藉由汽油(與機油)的汽化熱來帶走引擎的餘溫,但是這類散熱方式並不精準,在極端的操作環境之下,若帶走的溫度不夠,則引擎則會一直累積廢熱,這也是許多車友在激烈操駕過後說的熱衰,在二行程引擎當中這類狀況又特別容易體現。

在我自己縮過的次數裡頭,有幾次的成因都來自於空燃比過高(空氣比較多、油氣少,稀薄燃燒),稀薄燃燒比較接近省油的曲線,但缺點就是動力比線比較差,廢熱比較高,不過會變得比較好騎,事實上會感覺車子靈敏一點點。在這個氛圍下,油門就不自覺越騎越快,有幾次就是在這樣子的「得意」下,把車子推回家。

縮缸又該怎麼辦?

縮缸並不會造成車子馬上騎不動,大部份的情況下是活塞環卡住,發出很恐怖的聲音,這時候引擎的循環大多會中斷(或點火失敗),但是稍微等一下讓膨脹的活塞降溫,稍微用踩發桿帶動曲軸,車子都能順利地發起來,但是每縮一次,都破壞了一次汽缸的氣密性。有一次我騎偉士牌騎到縮缸,雖然當下還發得動,但是晚上要騎回家的時候,缸壓驟降,得用推發才發得起來。

縮缸這件事情其實沒有想像中嚴重,但卻常常被拿來當作很多事情的原因:譬如車不順、發動有異音、抖動很大,或是車主人品很差之類的。

通常發生縮缸的時候可以檢查幾個問題

1.有沒有騎太快?(60公里以上)

2.機油的比例正不正確(其實2%就夠了)

3.若是有自動幫浦的車款,第一個檢查機油箱是否有油、第二個檢查油路是否順暢、第三檢查幫浦是否作動

3.化油器的空燃比是不是過低

以上可以觀察火星塞來確認是不是過熱的問題,過熱的火星塞顏色往往偏白。

縮的時候可以稍微試踩一下踩發桿,感受一下引擎的缸壓。壓縮如果還在,就等一下就可以上路了,不過記得注意一下上面幾個問題。以前騎偉士牌的時候,聽過許多前輩一時騎得太開心,引擎縮了,把車停到路旁,抽根煙,抽完就可以繼續上路了。

剛大整好的車常出事

這裡的問題又複雜一些,絕大數的狀況我都沒遇上,都是在Klaus的工作室拆開引擎時發現的。這個問題來自許多整理引擎的車行,再組裝一些零件的時候沒有正確安裝(或使用特工)導致有些零件再安裝的時候不正常,運作的時後就不順暢,譬如培林、曲軸這些重負荷的配件。初期試車的時候交代車主慢慢騎,雖然是騎得動,但是不太順,常常用的就是馴車會越馴越好,後期沒有變好的時候,那時候也是一年半載的事情了。

有些零件裝錯就直接發不動,這種事情就比較少見了。我唯一聽過的是活塞環裝反,一發動活塞環直接斷在引擎裡面。

另外幾個是比較後期的改裝遇到的事情,常舉例的就是川崎175.c.c的汽缸,早期很多車主因為原廠的銅頭無力啟動175.c.c的缸壓,所以很多會使用125.c.c的曲軸來降低行程,達到降低缸壓好發動,以前三重的宜河有不少175.c.c都是這樣來解決電發打不動的問題。不過在Klaus剛開始研究175型汽缸的時候,發現如果使用125型的曲軸,活塞會到不了原本設定的上死點,同時也沒辦法完全地讓排氣與進氣(油)口完全打開與關閉,導致這類175型汽缸改125曲軸,常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過熱與縮缸。

但是正常人比較不會遇到,因為175型的車到現在,有許多車主在整理的時候都換成125型的汽缸(像是RIK)。

另外改裝化油器也會有這些問題,但主因還是在調整的方面,這一點只能藉由不斷的調整與測試,來達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在動力與散熱之間。

以條碼貓為例

條碼貓還是125型的時候,裝的是1991年的大鐵缸,也因為這顆汽缸被我騎到活塞炸一個洞,所以後來才有幸走上175的路,但是怎麼炸的,至今還是只留下活塞上的一個洞,是個不解之謎。但是當下爆活塞的時候,的確是在激烈的速度之下自我引爆,所以只能說騎快車的年輕Boy,多買一個活塞跟找一個可以幫你好好整理車的師傅比較重要。

後來改上175型汽缸的時候,第一顆其實也縮得不少次,再第二次交換汽缸的時候,我數了一下活塞上的刮痕,好像有十四、五條的高速公路(刮痕)。一開始我是以為我沒有好好馴車,機油加得不夠重(4%),後來Klaus比較深的研究之後,告訴我那時候配175活塞的時候,用的都不是原廠的活塞,更精確來說,不是設計給機車用的活塞。

當時你帶著175型汽缸62mm(不確定精確的數字,250型騎太久只記得250型是70mm)去給搪缸店施作的時候,大部份師傅幫你配好的活塞通常就是這種,只要合的上,運作沒問題就可以裝。雖然是這樣子,但是發電機的活塞環比一般機車用的粗大概五倍,缸壓比起原廠的設定就高上不少。後來第二顆175汽缸是Klaus當年第一台175型的STD汽缸,那時候用的是就是原廠的活塞,換上之後就沒有再縮過了。

不過這件事情說起來也很「不一定」,在Klaus這裡裝完175型的川崎大約有十五台左右,雖然大部份都是用非原廠活塞,不過大多也都相安無事就是了。

250型的活塞沒在跟你縮的

2015年末,我們把250型在汽缸裝到當時還是B1S車架的條碼貓,2016年,重新回到原本B1在沖壓車台上,一如所見到現在,那台綠綠的條碼貓。

當時剛改完234.c.c的汽缸,初期真的遇上不少問題:光是發動就是一個問題,這顆汽缸的口徑為的70.5(搪過一次),重新組好之後,踩發的壓力實在非常人可以接受。那時候放在工作室時,有不少騎175的車友想騎看看250,都被條碼貓咬到小腿瘀青。後來三月退伍後,條碼貓變成我平常通勤會騎的車,相處一陣子之後,踩發倒也就沒這麼難了。

接著是化油器和點火線圈。

一開始的時候化油器的油嘴配置還是一個謎,原廠的油嘴在我們這樣騎的狀況下,很容易過熱。250型汽缸過熱不會縮,但是會一直敲缸,你可以聽到汽缸會發出叮叮叮的聲音,然後車子會變得很難騎,怠速依舊穩定,但就是會敲缸。那時候抓了一個舊175時期遇到的問題,像是旋轉閥、進氣口徑、排氣管...

那時候幾乎將整顆引擎搬回來的我們,從點火、化油器、旋轉閥、曲軸、機油幫浦、汽缸甚至是變速系統,都幾乎1:1在從F21M的引擎上頭移植過來,但是就差在排氣管這個零件,唯一有找到的地方,在美國一家川崎博物館裡頭。裝F4的排氣管(像DT),Klaus又完全無法接受,所以從那時就一直沿用125型在排氣管到現在。

化油器再每天這樣旗下來,大約微調了四次油嘴,同時也經高壓線圈換成F21M專用的型號,點火方式也從原本的交流改成直流,比較大的火花似乎有助於將油氣燒得乾淨。(敲缸有部分原因來自油氣燃燒不完全造成下次循環的不正常燃燒)

調整到現在,250型的汽缸已經逐漸變得好騎,敲缸的問題也算是用堆疊起來的經驗克服了。

在這些日子裡頭,250型的活塞很爭氣的沒有縮過一次缸。據Klaus轉述搪缸店師傅的解釋:大概就是太大顆(70mm)...

不是二行程機油的錯

其實這個點我過去也提過不少次,目前我騎條碼貓騎出85mile(大概時速120km/h左右)加的機油也只是普通的國光牌白瓶。當你的引擎周邊完善的時候,是不需要靠機油來壓溫度的。如果不能用最普通的機油,將車子原廠的性能(譬如騎到70km/h不過熱),那我覺得就看你是要將車子推向競技派(靠補品延長維修週期)或是通勤派(降低動力換壽命)。畢竟昂貴的蓖麻油機油,相當於每次加油每公升汽油會多10元機油的費用。(以ENI Kart,一瓶五百元,每次加油五公升,每次2%機油約100cc)

如果你用的混合量(3%或是4%)更高,機油更貴(譬如摩特),那每公升汽油就接近30-40元。維持費長時間算下來,老實說也替錢包捏了一把冷汗。但即便用了高比例與昂貴的酯類機油,引擎周邊調整的不正確,在激烈操駕裡頭機油依舊沒辦法好好的幫你把廢熱排掉,長期高溫運作的狀況對各項高負荷零件的壽命也不佳。

但話題一轉,要用川崎這類引擎做高性能的表現,不是不行,只是天生的一些缺點(旋轉閥、低轉的曲軸設計),都比不上一些天生設計給高轉速的引擎來得好,我們最後走完250.c.c的汽缸,最後也是下修成通勤與山道樂趣的車型,善用每種車型設計的初衷,作為強化,我想比較能發揮車子的優點。

服從車子的靈魂

改裝有時候就是隱惡揚善的過程,每種設計的取向都有它誕生的原因。

以川崎B1來說,他就是一台設計簡單好維修、低轉就能夠達到最大的扭力,同時又省油的商用車,動力加大的同時,引擎的特性也只是放大,並不會說排氣量增加之後,就可以解鎖萬轉引擎。即便是F21M/F4這類已經有點不太像商用車的設計,他的引擎依舊還是維持低轉高扭力的表現,拿來拉尾速可能不太適合(原廠設定極速比175還低),但是因為齒比的關係,F21M四檔的出力比175型二黨的出力還強,這也是為什麼在後期,我們更期待他成為一台Scrambler的車型,而不是Cafe'racer的樣子了。

至於Caf'racer,我們也是不會放棄的,但現在,我們要先把Klaus工作室的A1SS修好才行...

備註

1.Klaus和他的工作室:K Motors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三段292號
聯絡方式:0988-987-393 林師傅

2.F21M跟F4共用同一顆引擎平台,在一些週邊上有些不同

3.刊頭第一句為:Daweenchen前輩
為PTT Bike上寫過
[biker] [分享] 山葉TZM50R 主線組仿製/復刻隨記
[biker] [分享] NSR引擎整理心得(文長無圖)
[biker] [分享] 關於愛將改前碟之FZ三角台可直上方案

在開頭的時候都會留的一段話,覺得很棒就留起來了。
其實大多時候修車的人都是Klaus,我只是在旁邊轉述與寫筆記的鍵盤修車手,有時候也會寫錯一些Spec.,而Daweenchen的文章寫得都相當縝密,希望未來有一天可以跟他一樣寫得這麼工整,所以引用他的話為第一段刊頭以勉勵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