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車的價值

這年頭賣車真的要很小心,雖然買賣雖然是買家與賣家的事情,不過在網路上總會遭人閒言閒語,交易做多了之後,總覺得落人口實沒有必要,因為也不曉得哪天自己也會成為大家街談巷議的主角。

1977-Suzuji-GS550-BRAT
示意圖,非當事車,不過真的長得很像 (1977 Suzuki GS550 Cafe racer brat)

故事從一台十九萬的雄獅開始,紅色的油箱,印上黑色的SUZUKI字樣,沒有太特別的塗裝,側蓋、引擎以及排氣管都做黑化消光處理,手工單品看起來不多,前後重編的兩顆復古大胎,改裝後搖臂,低把,大概是這樣。眉頭一皺的確很多人以為是少了一個零的價格,不過仔細揉了揉眼睛後,還真的是四個零。

當玩車成為一門生意

說起來我自己也賣過十萬塊的白金野狼、花差不多的價格作一台雙管的Kawasaki B1,雖然就算花這麼多錢,本質上還是一台瓦斯車。

Kawasaki B1-條碼貓
我們家條碼貓,雖然花了很多心力,但終究還是一台瓦斯車

今年三月的時候,也想試試做一筆快進快出的交易,簡短的紀錄寫在這一篇(老車翻新中:三陽白金野狼/SY125),這件事情的濫觴是有一台在白金老野狼,停牌半年左右,引擎咬死,預售九千塊。簡單打了一下算盤之後,這台車的重新翻新的價格有機會抓到一筆還算不錯的利潤,所以當晚聯絡了車主,也談好了最後的價格,但是說起來也是第一次處理到停牌過戶的事宜。至於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大概就是預算花到爆炸,所以捨不得賣所以就成為車庫裡第五台收藏了,好像變成慣性買車的合理藉口。(這件事情大概也只是證明想賣掉的車都變成自己的車)

0929-Kodak800-14X.jpg
Honda CL125 / 雖然不是世界冠軍紅,但是是我很喜歡的本田原廠糖果紅

過轉頭看一下聽過交易過的車款,今年車坊的Honda CB160大約二十初出售,前年的Honda CD125也是以二十左右售出,最近少見的黃牌老本田Honda CB350也是三十左右的金額成交。綜觀這些老車的外觀雖然算不上緊繃,大多都有著歲月的痕跡跟或多或少的划痕,但引擎都經過KLAUS做過基本的檢查與保養,去年從台北一路到南投的偉士牌大會師,以及在冷到不行的冬天從台北一路從宜蘭武嶺嘉義這樣子走傱(zau-zŏng),都還算輕鬆自在,不過一群老車差點在武嶺上沒油,這倒是讓我們嚇出一身冷汗。 

花盡心力的一場夢

手工車是一個有趣的範疇,因為它不像老車有稀缺性與保值的成份,或許也有,不過牽涉到完成它的工作室以及花費的心力。的確也是有手工車在完成之後比新車更加有價值,但那總就像是班克斯(Banksy)之餘街頭塗鴉,不是每一個塗鴉都能被拿上蘇富比(Sotheby)。

初階的手工車打造會因為車主的預算以及單品的售價而有一些取捨,譬如說上檔次的油箱,在市場的價格總體來說是固定的,而車主喜歡的樣式,在不同車種之間要安裝總需要敲敲打打,一顆GB250的油箱,即便要安裝在同為同源本田CB125S車系的野狼車上,因為車體大小與固定鎖點形式的緣故,免不了要有一段"直上"的過程。異種移植在手工車界來說都不是問題,有問題的通常不是如何裝上,而是車主的預算。

KMOTORS-C95-TWIN-HONDA
Honda C95 / Honda Twin

手工車很常跟老車一起被討論,不過大多數的時候是因為價格總超乎一般人的想像,我以前也對一台老車可以賣得比新車還要貴嚇得吃手手,開始接觸偉士牌之後稍微心穩重了些,但是似乎踏入老車圈越深,總還是可以找到繼續把你嚇到吃手手的事情。先不論一台正牌的漢克路(HEIKEL)或是蘭美達(LAMBRETTA)可以接近四字頭的價格,這幾年老米漿(BMW)車系的老車價格更是突破天際,破百來到新的高點,這一點我想連國外的老米漿藏家都會很好奇台灣老車收藏者的口袋。

BMW-R50-1955-Andrew.jpg
1967 BMW R50 from Pete Cagnacc

手工車的價值,比起車子本身可能更在於是誰(Who Build),有點像是委託藝術家完成創作一般,在機械裏頭創作、加點巧思,成為一幅移動的交通工具,這一點和翻新老車有些不同,翻新老車的藍圖很明確,要像新的一樣,比當年原廠出廠還要更好(Better than Original)。

在漫長的翻修過程中,像是考古一樣考究、翻新每一個細節,這也是為什麼要取得一件當年生產的零件、翻修每一件從車上拆下來的部品,即便你有更多更好的現代零件可以取代,但翻修老車不只是要將車子弄得好,更重要的是要修得像樣(Retro),該是實心碟的地方就不能改打洞碟、機械碟說什麼也不能換成油壓碟,即便油壓碟更便宜、效果更好,但那終究不是那個年代的樣子。

翻修老車有不少堅持,某種程度上,我們與藝術家走在同一條不被人理解的路上。

手工品與老品不同的價值就在於"就只有"這一個,手工車雖然可以從鋁版打出一顆油箱、模仿焊接點、重新作出當年的手工痕跡,但那都是復刻件,即便模仿得在像,也仍不像老品有歷史的價值。不過老實說,真正的老品(尤其NOS,New Old Stock),很少會有車主裝在車上。

許多翻新老車的車主,也會裝可能沒這麼新但是翻修過的老件,最不得已的情況才會選手工敲製的手工品,其實原因也沒什麼特別,手工製作要合的東西相當多,大多數彎角沒辦法像當年用模具沖壓出的穩固,靜態展示可能看不出差異,不過要長年累月騎乘起來,老的東西有時候還是比較合用。

CB100-KMOTORS-條碼貓
Honda CB100 / 初期的小油箱 / 這種特地為油箱做裝飾的工法,已經是現代用貼紙烤漆的工法所不及的年代

一般在看改裝手工車的時候,價值通常都是一改就掉價,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改裝都會做"破壞性"的改裝,譬如切車架、焊車台,修改孔距(像是後搖臂),為了改大胎,車體要切的地方就不少,改前叉,那三角台也要砍大。改完之後的車基本上要回復原廠的機會非常小。

即便哪一天回頭,也是再買一台零件車回來回復,車架本身就變成廢鐵。因此手工車本質上是一條不歸路,有不少手工車在幾年的蜜月期過了之後,能易手則易手,最壞的情況下,就成為只剩下引擎的零件車,幾年後回頭不勝唏噓當年的熱情。
 
某一部分也是改完的車大多不好騎,不好騎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覺得這不完全是手工車店的問題,大多來自於預算。外觀與性能得取一個平衡點了話,走手工車的人,外觀總佔得多一點,也願意為了外觀犧牲諸如性能、操控以及便利。改大胎後就容易打滑、輪寬加大後起步就容易重拖,土除砍了下雨天會噴得滿臉都是,椅墊改窄了扁了就不好坐,同時也沒有位置可以載女朋友了,改了低把姿勢是低了,但是要出門買個便當也變得痛苦。

近年改Brat,前後大胎、無土除,國外大多改在400引擎的車上,動力比較游刃有餘,台灣因為車型的關係,大多還是以125的野狼、和150的KTR為主,老車則以150的愛將或著二行程的125雄獅。下雨天是鐵定不能騎的,操控性受限、動力也受到壓抑,這是大多數手工車有點悲催的命運,通常都很好看,但不好騎。

The Ace GS500 trackerThe Ace GS500 tracker from InazumaLuke

要做一台手工車,目前聽到的幾個價格大約都在十萬(不含車),大概有訂製的油箱、訂製後搖臂,兩顆大胎,跟簡單的烤漆,如果是特殊的烤漆、拉線,價格還會再貴一點,同樣的這個價格雖然有的含引擎翻新,但目前看到幾台手工車的引擎,都有些吃機油的問題(愛將),不過有部分要算在這台車當年汽缸頭設計不良的份上,雖然花了接近十萬的金額做翻新與改裝,但是脫手的價格往往僅剩下六折,甚至對折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惜物的車主寧願留著不騎,也不想要賤價賣給別人。

但是另外一方面來說,急著脫手的車主,那就不僅是對折了,對折再對折都願意出手,這也是為什麼改得好的手工車不僅掉價不多,反而還會相當保值,但其實也不是保值,而是車主不願意賣而已,那麼改得不好的手工車,在還沒找到下一位車主之前,大多都進了報廢廠,領了一張可以折舊換Gogoro的環保補助了。

如果有十九萬了話

十九萬,目前雄獅的行情大概接近一萬五左右,如果要作全車大幅度翻新,則可以找一萬以下的車即可,因為前後輪勢必要加大重編、後搖臂要切、後車架也要切、椅墊也要訂做、油箱有這個預算也會算成大車的油箱,前叉做滿碟,那麼原廠前叉也幾乎可以不用,

就車的行情來說,車子本體的預算抓一萬就可以了,只是為了那張牌與引擎號碼。 所以十九萬說起來可能是貴了點,畢竟還是原廠油箱,原廠側蓋(沒掏空,大概是沒地方藏電池),漆面用的是消光色,油箱的拉線有些普通,雖然價格是水份可能多了點,不過會遭受這麼多人吐槽的緣故,大概真的是做得不太好看。只是阿,如果真的有這個預算($190,000)做上一台改裝車,以要把錢花光的。

我自己的想法可能會往上提升一級車格,以同樣為Suzuki二行程檔車的GT250引擎與車架為藍本,我覺得是可以考慮看看的選項,畢竟都改到爹娘認不出,那麼雙缸二行程的感覺,就讓你變成熱血彭湃的行動派。

Suzuki GT250 Cafe Racer

Suzuki GT250 Cafe Racer from Dat Mai

認真把錢花完

這幾年台北有一台正牌1973 Suzuki GT250,託禁行二行程的福,賣了整整好一陣子,開價是$95,000。如果秉持著把錢花完的份上,扣除買車與過戶,我們還有90,000的預算可以做改裝。選擇250級距一方面是這個排氣量仍在白牌的範疇,可以避免每年驗車的困擾(拆拆裝裝),在這個份額上可以最高限度地提高排氣量,某種程度來說可以解決一些改大、改寬而動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這些正牌老車,即便只剩下引擎與牌照,都仍有一定的價值,這是老車在台灣這樣受限的領牌空間裡頭,得天獨厚的一種稀缺性,在台灣玩老車,十萬的預算,往往有四分之一都花在買車籍上頭,車籍某部分代表面子,也是一種詛咒,你可以跳過車籍用一些方式來讓一些車子上路,不過在玩老車一見面就是「你這台車正牌嗎?」的場合,一見面,面子就薄了。不過手工車沒有這個問題,比起車籍,如何改好一台車,是手工車更令人著迷的地方。

Suzuki GN Brat
Suzuki GN Brat  from Suzuki GN

Suzuki GT250是當年數一數二的街頭跑車,雙缸雙化與當年Yamaha RD200成為強勁的二行程對手,搭配當年相當先進的實心碟煞系統,即便只是整理乾淨,與大改的手工雄獅見面也別有一番氣勢,更不用說那猛烈的二行程加速感、直接了當的化油器供給每一個汽缸十足的動力,32匹馬力可以直接拉著你直接來到極速來到180公里,裡外都有面子,我想這錢就花得值得。

不管是老車還是手工車,最怕的就是被當作盤子,即便車是漂亮了,光是要應付那些無知的訕笑就失了裏子。這總是雙面刃,獨特的東西讓人羨慕,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遭人議論,這我想是老車與手工車之所以比較喜歡小圈子的緣故。

GT250

Suzuki GT250 Cafe Racer from Dat Mai

額外一提,這台車的空濾跟我們家大白是同一個廠牌。沒想到GT250車架掏空之後,引擎後面背的東西這麼大,都拆掉之後(空濾、電瓶、機油箱),顯得異常空曠。國外許多改裝車坊直接把這個空間改成中置避震,也是意外的改裝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