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6-老車修得好嗎-CD125-KMOTORS

過年後來講講關於老車這件事情
最近寫的東西好像都直接在臉書上打稿,有時候想找自己寫的東西都忘記放在哪裡
整理一下字好像也是有其必要

永星機車行有感

★永星車業商行是一間在103台北市大同區錦西街47號的機車行
目前在Google上的評分為1.6顆星

因為這幾個月都在黏各種本田車的FERODO剎車皮,順路去找國業修修補補的時候,都剛好會停在永星對面,這附近好像都開始都更,前幾年來的建築現在都變成圍起來的空地。永星其實算是蠻大的一家機車行,有的車種也蠻多,不過車修得多總會有一些不同的意見與聲音。不過就來講一下關於老車的翻修,其實一般的機車行對於翻修老車,我認為都算是比較粗淺的作法,像是一般維修大部分都只能做到外觀件,也就是拆下來烤漆、電鍍,但基本上大部分想買車的人就能夠接受,其他諸如電發、引擎狀況就沒這麼在意,也因為看不太出來所以也沒辦法。更多時候是老件難尋,一般很難在普通的零件行叫到像是川崎或是雄獅這種有年紀的車子。

Honda-CD125-CANON_Luna-Caption-Greensheep-Kmotors

Canon Luna Caption
Honda CD125

大多數的翻修方式都是堪用者流用、又或是將幾台車的零件挑選其中較好的部分再組合在一起,這就有點牽扯到該怎麼樣復原,以及性價比上的問題。畢竟一台車的零整比(零件與購買新車的價格差)一直以來都是買新的比較划算,在目前的機車生態當中,從零開始買零件組裝一台車需要花的錢,通常在一台新車價格的一點五倍甚至更高,對於停產的老車來說,整理一台車可以花到當年車價的兩倍甚至三倍都不是什麼問題。

討論裡頭車主本來只是想問問有沒有車友可以幫忙看車,往下一看滿滿一排都是對永星的負評,挺意外的是咱們騎Z400FX的家靖也在這裡修過,然後也是一鼻子灰。二手車好像本來就有滿滿的地雷可以踩,我覺得這可能是台灣二手車的普遍現象,一來是如果有錢可能就買新車了,那麼屈就舊車(或著二手車)那通常都是預算有限,那至於喜歡老車跟預算不足很多時候又剛好疊在一起。我以前也是這樣子起來的,那時候我想買競戰,不對,應該是賽道情人,但因為沒有錢所以只能騎家裡的偉士牌。說起來大學也實際修出了一台競戰,秉持著修什麼壞什麼的心情,也幾乎把能修的東西都修了一遍,對玩老車的人好像很正常,修不好算是一種玩車的樂趣。

HONDA CD125

老車真的修得好嗎

這是一個悖論。

幾天前在PTT有一篇文章是說,機車行修不好為什麼敢收錢。這個命題我其實眉頭皺了一下,我第一個想到的東西比較接近醫生看病,仔細想想好像又不太一樣,但偏偏我們這樣子的人又很喜歡把車拿來跟人類比,這樣譬喻起來有點驚悚,畢竟我們長時間在做器官買賣與器官移植,常常拔人家的腎來裝,然後把自己的腎賣了換一個更大的膀胱之類。

我以前也覺得機械的東西是修得好的,但隨著越來越深入機械的領域,認知到加工與精度的範疇時,公差與材料之間的關係讓我越來越體會到一件事情,

000048 - Acros100 - Hass06

機械能正常工作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沒有什麼東西理應是直上,即便是專門設計的東西,都會存在些許的誤差,這種誤差都在每一次的拆裝、加工中互相彌補,有點像是打靶,一般的東西很難一次就打中十分的位置,但可以很接近九分或八分,或著用一些方法把八分的位置移到九點五分(像是把靶紙畫大一點)以機車來說,很多東西都有一定的彈性,包含牙距、螺絲的尺寸,他其實在反覆工作的環境中加熱、延展、伸縮,跟新的東西會逐漸不太一樣,不同的位置也或多或少有些改變,這導致像是我們在拆汽缸的時候,四根天柱的位置最好按照原本的位置來安裝,雖然它們是同規格的東西,但鎖到別人家總覺得手感有些怪怪。

這裡額外提一件事情,也是在PTT講扭力扳手與螺絲。很多剛學會看手冊根拿到扭力板手的人,會有點執著在把扭力鎖對,但忽略了手感與螺牙的狀況、安裝的順序以及使用的狀況。以至於即便手冊建議是一個範圍(像是本田汽缸頭螺帽是鎖2.0-2.4公斤牛米)但通常幾十年的老車很難鎖到2.4公斤牛米,這時後如果你硬是轉到標準值就很容易扭斷什麼東西。東西都會跟著時間變老,金屬與螺絲也是,所以不是將老車上的零件換新就好,很多零件如果不是一起更換,反而會導致漏油與緊迫失效。

再講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以前翻新的時候遇過把一些螺絲換成白鐵(不鏽鋼),一來是避免生鏽,二來是有些規格的螺絲不太好取得,但是有些部件是不能用不鏽鋼螺絲來鎖鐵件,長時間震動會導致螺絲鬆脫,但這種問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現,而發現的時候可能也已經難以歸咎是店家還是車主的問題。然後白鐵就真的不會生鏽嗎?其實還是會,磁鐵能不能吸得住,其實也要看白鐵裡面的成分,但往往我們在討論材料的時候又常常以白鐵來溝通,但實際上不鏽鋼是316或是304,鎳與鉻之間的比例為何,這些可能都會影響我們常見對白鐵的認知,包含有沒有磁性(其實400系列的不鏽鋼因為不含鎳,所以會帶有些微的磁性,像是410的麻田散鐵系)會不會生鏽(往往是成份內的鎳與鉻濃度比例不同)這些都屬於看不見的數據,就很難一概而論。更多時候,即便是白鐵件也還是會因為環境中的化學成份與電化學而破壞表面的保護層,因此還是有可能會生鏽。

在認知到這些化學性質之前,我也覺得白鐵的東西就是不會生鏽,也因此比較貴,但我現在才理解即便是不鏽鋼,也可能會生鏽。

其實很多老車都沒有被修好,也永遠沒辦法被修好,這可能是一個哲學問題,畢竟沒有真正全新的東西,同時也沒有兩個同時一模一樣的零件,大多數時候我們很難同時更換老舊的東西,大部分都是一部分新的、與一部分舊的,又回到最前面買老車的客群,大部分人很難一次修好所有東西,因為預算的緣故,然而正是因為很難一次性修復大部分零件,所以只能有調件的維修特定幾個「看起來」壞掉的東西,但很多時候是別的零件導致某個零件損壞。

舉一個有趣的例子,像是川崎Z400FX這個時代的車系很常會發生機油壓力不足的狀況,但這個不足的情況又不足以亮機油燈,以至於在原廠的狀況下,機油壓力不足時會導致汽缸頭的潤滑不足,進而導致汽門與凸輪軸異常磨損。這也是為什麼以前川崎車主很常在討論機油的好壞(要很好的機油車才不容易壞,譬如要用到很黏的番號)又或是將問題轉向過熱,另外來安裝油冷排(實際上原廠也這樣子修改),但是你又會發現在同樣引擎,但是汽缸較大的車系譬如KZ550或KZ900的狀況就沒這麼嚴重,其實主要的問題來自於機油泵的流量不足,將Z400FX的機油泵更換成排量更大的版本就可以解決壓力不足的問題。

但問題是,一般會翻修引擎看到的都是汽門跟凸輪軸的異常磨損,大部分先判斷的都是機油更換的時間可能過長、抑或是指向機油的號數與變質,你沒有把機油壓力表直接插在車上騎,你很難直觀的發現行駛間壓力不足的問題。

然後車就壞掉了,即便你用了Motul最高級的300V、又或是每500公里就換一次機油,又或是換任何競技品牌的高壓線圈、點火考耳,加再多的添加劑奮力一搏,最終問題還是會回到引擎過熱然後騎熱了就沒力。

回到車真的修得好的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是發生了才知道,即便是新的(就算是原廠)縱觀歷史還是有很多從源頭就發生的鳥事,川崎其實到近代還是常常發生一些很奇妙的設計問題,從千禧年的ER6N炸汽門、到忍400墊片瑕疵會漏冷卻水。其實即便是男子漢這種已經經過一個時代流用加以改進的引擎,依舊會有汽缸頭墊片漏油(得定期更換)與從ZZR時代就有的啟動鏈條打離合器外蓋這種問題。

如何看一台老川崎好不好

說真的,沒有拆開來看都不知道。記得十年前我從台中牽著小百合回台北,三萬塊的老傢伙,也硬是再花了兩萬多塊才能夠好好的騎,但一頭栽進宜河算是我的問題,所以這就是玩車,特別有趣的地方。


其實二行程車最簡單的幾個就是看火星塞跟看車好不好發動,不好發動(缺少電發)本身就有幾個隱憂,像是老式發電機跟啟動馬達做在一起,這類直流發電機的銅頭翻修起來就要花上五千到六千,而且往往伴隨著車台線的滲漏以至於有燒保險絲跟偷吃電等問題。
/
最好的車其實就是實動車,能夠正常騎的車,其實都不太會有什麼問題,反而是翻修好不怎麼動的車,那才是最容易要大修特修的車。

新車主說已經付了一萬塊的訂金才跑上來社團上問怎麼辦,版面上一片倒說能退就退,拿不回來就算了之類。這讓我想到如果是以前沒有社團或網路的年代,我想老車無底洞的故事又會多添一則。
/
B1或著C95這類有車台的車烤漆其實不是難事,烤漆一向都不是最難的事情,最難的是斟酌鈑金的狀況,同時週邊配件的孔洞與螺絲玩不完整都很重要。早期很多翻修的狀況都用黏的,譬如土除、有空洞的避震排骨這類地方,最簡單的就是用補土黏起來,但這些地方都是結構,久了或是車體應力這些地方都會裂開,而且會從最深的地方裂開,那外面再漂亮,烤再貴的漆,從底部裂上來都沒辦法用小範圍的修補來美容。
/
那這樣前面烤漆不就變得很多餘呢?
但事實上只看漆面了話,感覺錢花得很值得,但這種漂亮的外觀沒辦法堅持太久,這是很多漂亮的車,都沒辦法活著久的原因。

為什麼我喜歡老漆
#川崎 #雄獅 #本田 #KMTOROS
有一部分就是他沒辦法再更糟了,另一部分是這類原廠熱烤漆的零件,他的底層比起後期拋光再上底漆來得更加牢靠,很多二次漆做完只要兩三年金油就會開始泛白,烤漆這件事情本身就需要一定時間來烘乾,跟木頭有點像,太過急躁的流程短時間內看不出差別,但是長時間下來漆面裡頭的水氣都會慢慢浮出來
/
另一部分整台車做好板金跟底漆的金額,大多數都會超過車價的一倍到兩倍以上。
/
很多人烤漆的預算只有兩三萬的同時,玩老車的人都是拿一本以上的預算,這可能就是對這種工法與時間的想法不同。
//
但是換個方式來說,玩車跟買一台車本來就不太一樣,尤其川崎這種車,我也不太能說永星有什麼問題,畢竟很多車友大部分也只能接受這樣子的翻新(簡單來說就是烤漆漂亮就好)剩下的也就是拆裝的工錢。
/
至於川崎這車到底修不修得好,老實說玩這麼久我也還是不明白,畢竟大部分車主(包含我)都沒辦法拿出什麼太數據化的數字來科學討論,我們對於化油器的口徑、流速與燃燒狀況等等,都處於一種「這樣好像比較好」「如果這個調多一點會比較好騎」等,甚至大部分對車子性能的討論還是在「哪一種機油」比較好

大概也是今天的文章,雄獅社團友車友換了新的二行程機油(應該是飆油),我其實很推薦這一款機油,畢竟他是全合成當中最划算的選擇,一罐大概三百塊。
/
當然騎起來會變得怎樣,很多時候聽大家的形容詞都很玄妙,譬如油門變輕、加速變快、車子的噪音變小等等,其實也都好,畢竟機油這種東西在設計的當下,花在設計與行銷的費用都是為了這些心理暗示。退一步來說,雄獅或川崎這類早期旋轉閥的車種,低轉速與小口徑活塞跟低壓縮比,對於機油的要求本身就沒這麼高級,實際上日本石油認證JASO中的潤滑與散熱標準裡頭,分級上來看最基礎的FB與最高級的FD都有一樣的化學性,唯一差別只在於對排氣系統的清潔性(其實就是比較好燒,不容易殘留在排氣尾段)。

倒也不是說機油不重要,只是在一般走街的環境裡頭,機油的性能比較在於好燒不要冒煙而已,那如果是競技的場合,那要有的認知就是排氣管是一種消耗品,高黏度的機油堵住排氣管是遲早的事情,所以競技排氣管都是直通設計,回壓採用膨脹室的設計。那一般街道用的排氣管則是用隔板,因此如果在低負載的狀況下,燃燒不完全的油氣都會變成黏在隔板之間的油泥。

對很多老車來說,活塞只是幾百塊的東西,排氣管成千上萬,兩隻排氣管的車種再多一倍。

不過到現在看到二行程社團裡面針對冒煙這件事情還是再談機油,好像都沒有人好好聊一下化油器的調整,這件事情還是很奇妙。雄獅社團裡面分享機油的車主說這支油店家,好好推薦後交朋友價只要650元,幫你加到機油箱裡面。
/
或許像是我們這樣的車主都期待用量化的價值來評估服務的感受,化油器這東西實在太奇妙,花時間跟拆裝來調整,都不如一罐有著賽車圖樣的機油來的有光環,漸漸的我也能理解店家也習慣推薦機油來取代仔細講解,這些東西太複雜,還是機油實在一些。
/
但我總覺得這種錢只能賺一次,就像是外面換一隻300V要收到七八百,但如果你能把300V這個字打到Google上頭,那怕你只要打在搜尋欄上面,一罐最少都能省下兩三百元。
/
二行程機油也是如此,我也不知道那位車主在知道價格之後,下一次還會不會再買一次兩倍價格的機油。
/
不過也因為二行程機油的添加方式很簡單,工錢或是技術這部分就顯得比較普通,畢竟不像是機油有螺絲鎖壞這些問題。
/
一方便在修車的時候覺得技術有價,但在看機油價格的時候又覺得兩個世界,這或許是邊騎車邊修車特有的兩種立場與心情。

不過手工車最近也有一台W800在鹿港校長那修一修車主不開心,總覺得這種事情本身就虛虛實實,只能說可以找到自己喜歡修也甘願修的地方,比起玩什麼車、騎什麼車,都來得重要。
/
▍照片紀念一下去年的海力士(HILUX)照片上有日期總是方便我們去回憶當時做了什麼傻事。 #Canonluna #Kodak250D`

arrow
arrow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