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年代買二行程機油有幾個難處,第一個是要去哪裡買,第二個則是要花多少錢
其實現在買機油也幾乎不需要到處跑,水貨商已經行之有年的鋪貨了好幾年了,所以就以網路上來說明
從最簡單的網拍上來看,舉個我比較常逛的油工廠的頁面,光是二行程機油排開就有三十幾款,所以其實二行程的市場在一般通路可能慢慢消失了,不過在另外一個世界還活得好好的。最便宜的機油大約是65元,最貴的則是550元,相比起神油到處飛無上限的四行程機油來說,二行程機油好像比較落地些。
這裡舉幾個機油的品牌來做討論
力豹士Repsol系列
→Sintetico $200
→Town 溜油 $250
→Competicion 飆油 $300
魔特Motul系列
→100 $210
→510 $260
→710 $450
→800 $550
→Kart $550
噴火龍Eni AGIP系列
→Racing $300
→Kart $350
銳寶Eurol系列
→TTX Superme $220
→Outboard $229
→Formax $300
→SR2000 $360
→Racing 1 $380
先從這幾年才在大家視野裡看到的銳寶說起,其實這一家在台灣有代理,不過在代理當年(2012年)大部分人幾乎都沒什麼聽過這一家,這一家的機油瓶形狀算是非常特別的造型,同時區分方式也很清楚,基礎的入門油用藍瓶子,進階的全合成用金瓶子。不得不說它們家的網站與搜尋方式都非常先進,不會像一些網站對產品的分類雜亂無章(https://eurol.com/)
在Eurol的網站上總有六種二行程機油,油工廠沒有進的是最入門的礦物油SX Sport系列,但意外的是有進船外機版本,反而這個版本在官網的分類中沒找到。
荷蘭大麻EUROL
品項 | TTX ProScoot | Super 2T Formax | SR 2000 Road Racing | Racing 1 Ricinus |
油種 | 半合成 | 全合成 | 全合成 | 蓖麻油 |
顏色 | 綠色 | 棕色 | 棕色 | 淺黃色 |
等級 | FD | FD | FC | - |
密度 | 0.864 | 0.8754 | 0.8861 | 0.96 |
低溫黏度 | 64.8 | 60.3 | 150 | 250 |
高溫黏度 | 9.4 | 10 | 18 | 19.1 |
黏度指標 | 124 | 152 | 133 | - |
閃火點 | 92°C | 81°C | 125°C | 150°C |
流動點 | -18 °C | -51°C | -24°C | -36°C |
解釋一下
通常密度越高的機油會有比較好的潤滑效果,按照閃火點則可以預測機油在高溫下殘灰的剩餘程度,通常閃火點越高,殘灰率也相對較高,這也意味著道路使用盡量要減少這類機油,避免運作溫度不夠造成排氣管堵塞。蓖麻油油種沒有過認證其實也算好理解,不過意外的是沒有附黏度指標。另外一個怎麼樣確認這個機油能不能在機油箱裡面工作呢?我建議可以參考低溫黏度,譬如超過200cSt以上的機油<我就建議不要使用在機油箱裡面了。文件更新的日期是2016-03
法國西裝暴徒MOTUL
品項 | BIO | 510 | 710 | 800 | KART |
油種 | 全合成酯基 | 半合成 | 全合成酯基 | 全合成酯基 | 全合成酯基 |
顏色 | 綠色 | 綠色 | 綠色 | 紅色 | 紅色 |
等級 | FC | FD | FD | - | - |
密度 | 0.884 | 0.858 | 0.862 | 0.911 | 0.916 |
低溫黏度 | 37 | 66.5 | 46.4 | 120.2 | 135 |
高溫黏度 | 7.5 | 8.2 | 8.9 | 15.5 | 16.9 |
黏度指標 | 176 | 118 | 175 | 135 | 136 |
閃火點 | 124°C | 117°C | 88°C | 252°C | 256°C |
TBN | 2.1 | 1.2 | 2.15 | - | - |
接下來講一下來自法國的魔特
魔特我覺得也沒什麼好計較的,它的產品分類就很明顯,數字越大的越強,數字有帶字母的更強。它們的官網設計可以說是最優秀也最齊全的版本。在模特的官網上一共有四款二行程機油,跟油工廠不同的是缺了100與310這兩種版本。最近推出的新產品是BIO這個產品線,按照數據面來看大概介於510與710之間,比較特別的是他的認證BIODEGRADABILITY,意思就是生物降解,比起過去2020年之前的機油,這隻算是很新的產品。雖然這支台灣沒有進,不過在國外大約是介於二十五美金左右的產品,也算是相對高價的規格了。
我後來在其他機油網站上找到2014-12的版本,數據就變得比較不一樣了。這裡要提一下魔特的機油分類裡面,如果是全合成大都會直接寫有100% Synthetic,那麼如果是寫有Synthetic Base則就是半合成,通常全合成都會順便有Ester,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酯基。那麼出現Mineral就是礦物油的意思了。
這裡提一下TBN的意思,這個是酸化程度,表現指標是需要多少的KOH來中和,這個酯飆越高代表機油燃燒過後可能的酸化程度越高,一般而言酸化程度TBN數值越高,意味著機油劣化的程度會越快。不過由於二行程機油燃燒後就立刻排出,所以這個指標在二行程機油意義不大,但是卻可以來確認機油的保存容易程度,TBN越高的機油,儲存的環境就可能要多加注意。
這裡可以特別注意的是800 Factory Line這一支機油,這一支可以說是在車圈與比賽當中最常出現的機油,這隻的密度可以說是在眾多高規機油裡面最高的一款,同時無論在何種溫度的黏度都是最優秀的表現。文件更新的日期是除了最新的產品BIO是2020-01,其他的文件都顯得有點舊,譬如Kart的文件是2009年的版本。
義大利噴火龍ENI/AGIP
品項 | Racing 2T | Mix 2T |
油種 | 全合成 | - |
顏色 | - | 紅色 |
等級 | FD | - |
密度 | 0.869 | 0.871 |
低溫黏度 | 72 | 62 |
高溫黏度 | 11.1 | 9 |
黏度指標 | 146 | 121 |
閃火點 | 96°C | 111°C |
流動點 | -45°C | -28°C |
義大利的ENI其實在這幾年經歷過改組之後,現在已經從AGIP變成ENI,不過保留了過去的噴火龍標誌,在官網上可以找得到的二行程機油,只剩下機車用的Scooter 2T以及高階用的Racgin 2T,以及針對泛用性二行程機具所用的Mix 2T,還有一款給滑雪機用的 ENI SNOW RACING 2T,不過由於應該是差不多所以就沒有標在上面了。幾年前查過之前的產品線,譬如Kart、Speed、Smokless都已經是過去的產品分類了,而且當時的資料版本也有點太舊,都是2010年前的資料了,所以就不列上來了。
本田永遠的配色西班牙國旗Respol
品項 | Town | SINTÉTICO 2T | COMPETICIÓN | RACING 2T |
油種 | 礦物油 | 全合成酯基 | 全合成 | 全合成酯基 |
顏色 | - | - | - | - |
等級 | FB | FD | FD | - |
密度 | 0.88 | 0.87 | 0.87 | 0.92 |
低溫黏度 | 65 | 68 | 56 | 150 |
高溫黏度 | 8.9 | 10 | 9 | 18 |
黏度指標 | 110 | 130 | 140 | 133 |
閃火點 | 146°C | 116°C | 130°C | 200°C |
流動點 | -15 °C | -33C | -33°C | -42°C |
TBN | 1.6 | 2 | 2 | 5.5 |
殘輝量 | 0.1 | 0.1 | 0.1 | - |
來自西班牙的力豹士應該算是大家比較耳熟的品牌,台灣其實也有代理,台灣的睿爍已經代理超過二十五年了,力豹士這個品牌幾乎可以說是本田家的御用品牌了。在二行程裡面型錄上總有分三種,分別是
→ Racing
a.Moto Racing 2T
→ Synthetic Blend
a.Moto COMPETICIÓN 2T
b.Moto SINTÉTICO 2T
c.Moto OFF ROAD 2T
d.Moto SCOOTER 2T
→ Mineral
a.Moto Town 2T
台灣主要用的就是中間全合成/半合成這個系列以及最基礎的基礎油(溜油),以台灣目前的訂價來說,大概是最貴的礦物油了。Racing 2T在之前代理商有進,中文名稱算是杜漢全合成油,不過水貨商好像就沒有進這一支,這一支大概可以說是整體評測裡面最酸的一隻,TBN來到驚人的5.5,其他的表現也都不輸給頂級的非蓖麻油油品,不過缺點就是這支台灣代理的價格是一千元,實際大約購入價在四百五十元左右。文件資料是2010-10年
接下來就是...
既然有了數據可以來量話價格跟參數的關係了,你可以計算最便宜可以買FD最高規格的機油、也可以算用多少錢買最高的密度最划算,又或是多少塊可以買到最高的閃火點。
→最便宜的FD機油
a.中國石油白瓶 -$65元
→最便宜的全合成機油
a.Respol Moto SINTÉTICO 2T - $200元
→閃火點最高的機油
a.Motul Kart Grand Prix 2T- $550元
→高溫黏度最高的機油
a.Eurol Racing 1 Ricinus - $380元
→使用自動混合最高級的機油
a.MOTUL 710 2T - $450元
MINARELLI AM6 50.c.c 搭載在2002年Aprilia RS
我的意見
其實長時間騎乘下來,好的機油所能帶來的效益可能不一定這麼明顯,尤其是老車的培林其實潤滑效果也不需要這麼黏稠,換個方式來說街道使用用途上來說,其實最基礎的國光牌白瓶就可以勝任,而且對於排氣端的負擔也相對較輕微,至於你說買貴一點的不要這麼濃稠的機油可什麼多的加分,老實說差異也不大,無論是從低溫流動性、黏度指標或是TBN和殘灰度來看,入門與高階的差異都相去不大。最大的差異一就是高級的機油在非常極端的工作環境之下,其機油保持的黏度與特性都讓他可以應付非常極端的工作環境。
不過就我看來能這麼極端的車種,只有像是工廠賽車Aprilia RS125這類的高壓高轉水冷二行程引擎,才會需要如此的高規格性能機油了,至於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偉士牌雄獅川崎,不如好好把這些錢存下來,偉士牌改的Polini、川崎改個175、雄獅改個150來得實際。即便你加了十年Motul Factory Line,尾速其實都還是這樣子的。或著是你更實際一點,川崎直接存錢變大變成超大台的男子漢,那麼不管別人加幾倍的Motul,終究是要在夕陽下看著你的車尾燈海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