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的時候幫這捲底片作了標籤,在分之前先抽了十張出來作測試,本來想做一下一下片頭,不過這種片頭刀裁不下去,有點可惜。
上片的時可以注意的點
後來發現像是EOS 1N這樣的自動相機,裝片的片頭行程較短,加上預拍兩張自動片頭,所以片頭的漏光其實不太明顯。但是這個還是有個但書,如果你在裝片的時候較長,那滲光的現象就會延長到後面的一兩張,所以我還是會建議你上片的時候可以選在室內,不一定須要暗袋或暗房,但是最好能夠避免陽光直射與將上片的底片艙見光太久。
這一張是底片的第一張
只要躲過前兩張,裝片的手速夠快,就不太會一路燒到影像。
Contax T2
不過如果是過片行程比較短的隨身相機,像是我第一次拍的相機是Contax T2,他雖然也有將前面的底片預留兩張,但是其實還是稍為有一點點透過來的漏光。
這一張其實是用EOS 1N的最後一張的片頭,像1N其實沒辦法燒片頭,原因跟上面說的一樣,因為他會直接幫你捲兩張起來。
很幾週前錄的影片,開頭就在抱怨1N每次都一定要跑兩張走。・゚・(つд`゚)・゚・
逆光的曝光測試
左邊多2EV,右邊為少2EV,使用快門速度來調整。
看起來曝光不足會些為的偏綠、過曝則會稍微偏暖一些。
這些反應在一般底片上其實也存在,不過沒有像這樣的底片這麼敏感,大多需要作到3~5EV才會有明顯的色彩轉變。
在暖光下面的靜物測試
每一個間距為1EV,向右遞減
每一個間距為2EV,向右遞減
稍微看一下演色的變化,大致上就是呈現亮部偏橘紅色、過渡為黃色調、暗部為偏綠。
這次的片頭長這樣。
如果你是第一次拍過期底片,不彷可以看看我之前寫過我對過期底片的看法:[底片]要不要用過期底片?(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