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著之前寫過的DX CODE文章:[底片仕事]底片上的電子標籤/DX CODE
不過真的要開始貼這個金屬貼紙,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主要就是因為這種鋁箔貼紙(雙導電銅箔膠帶),他其實非常的薄,所以當我這種粗手粗腳的人用起來就貼起來很痛苦。另外一個部分就是剪太大塊時,要貼上的時候也不太好控制,偶爾也會貼起來皺皺的。這次要改進的就是這個過程
2019年更新:技巧│學會讓你的傻瓜機跟電影底片相處得更好
首先
首先要先知道的問題就是,雙導電銅箔膠帶要去哪裡買呢?
其實這裡就有賣PCHJOME→◤雙導電膠帶◢10mm雙導電銅箔膠帶
一般我會建議只要買到一公分(10mm)的就可以了,因為在底片上的區塊大小也只有5mm,用一公分去剪成需要的大小其實就相當足夠了。
接著
可以先回到上一次我們講DX CODE理論的上一篇[底片仕事]底片上的電子標籤/DX CODE,理論上只要把貼紙貼上該遮蔽會貼上的區域,那就可以了。不過在實作上會遇到一些問題,主要是遮蔽的部分,一般我試用奇異筆,不過如果你有實際作過,偶爾會遇到漆料太薄,即便塗起來還是導電的狀況,又或是漆料還沒乾,底片一推上去還是刮開導電的狀況。後期我還是比較喜歡用貼紙把那個地區封起來,這樣就安心許多。
這次要作的改變就是製作一個紙張導片,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更方便的使用這種貼紙。
這個是我這次設計的貼紙
特別設計的長度是故意讓他可以直接對齊底片上緣,就可以讓DX CODE的區域對齊。接著在這張紙張上對應的位置打洞(導通),藉由紙張本身的絕緣性作到覆蓋的功能。
實作出來的樣子長這樣↓
搭拉!
這個DX CODE貼紙主要有兩個小特色
1.使用起來很簡單,原本的貼紙上已經有了背膠,所以撕開貼上就可以直接使用。
2.使用紙型固定容易捏皺的金屬貼紙,所以撕開後仍然可以保持金屬貼紙的形狀。(´゚д゚`)
如果你曾經自己做過DX CODE,把金屬貼紙的背膠撕起來的時候,都會像撕鋁箔紙那樣一捏就變皺(...´-ι_-`)
不過只要妳在背後襯上一張紙,就可以得到一張漂亮的金屬貼紙。
因為做了紙模,所以覆蓋的部分就由紙張來絕緣,可以避免許多絕緣不成功的問題,而要通電的時候,可以像我一樣用6mm的打洞機打上對應的點,或是直接剪下來也可以。
不過我自己是比較喜歡用打孔機,不過如果你可以找到4mm或5mm的大小會更剛好,可惜我手上紙有6mm的打孔機。
修剪成適當的寬度,所以只要對好其中一邊,就可以對應到原本管理ISO的金屬接點。
熟練之後就可以自己做做看不同的感光貼紙了,譬如說在我們電影底片常常找不到對應殼的50D,只要把第二、第五格通電就可以得到感光度50的底片殼。
那麼妳就可以開始自己做一些特別的感光殼,像是500T增感兩格的感光度:
或是可以做一些很特別的感光度譬如
以前的贴法常常會遇到贴歪或是對應點不到的地方,有時候以為做好了但是實際上感光度仍然是無法辨識,像這類藉由紙模完全遮蔽,加上平整的導電貼紙,對於一些無法確認的傻瓜相機來說,就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驗證曝光碼是否有確實讀到。
這一次我們也有製做一些我們已經做好打孔的贴紙,像是比較大眾的50度、250度或是需要增感的800度,有興趣的你可以到我們的工作室手推車找找看。
工作室的底片手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