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的開始 @ Photo by Greensheep
20130724 IN GARAGE
前言
我其實蠻喜歡老車事務所,R董應該算是玩老車中的前輩,無論是廣度或深度都比起很多車友「德高望重」許多。
提到這一段主要是之前在老車事務所的粉絲頁看到R董的抱怨,稍微翻了一下的回應與討論,我覺得依然有一種不太好解釋的迷思。跟Mobile01或是小老婆上的一些發言的問題很常見。大部分的問題就是選擇性的回覆,例如改裝品、車種資料的判別(貼牌、完稅)以及檢舉的部分。先來提一下為什麼改裝品裝上車違法,但是卻可以賣這件事情。
被害妄想症
「民眾擅改車體犯的最大過錯是:他花了一筆錢買零件,而這筆錢竟然沒有進入大老闆的口袋,」→老車事務所
很多人常常會抱怨政府,像是驗車與改裝品取締、排氣空汙和環保法規這件事情。要講起改裝品,就不免要提一下法規,單就環保法規說起,排氣管其實身負很重大的任務,轉化污染的觸媒設備。也因為觸媒是貴金屬,所以很貴,所以大部分的便宜的改裝品大部分繪捨棄的一部分而壓低成本。另外一種則是為了性能,觸媒和消音塞這類設備其實會影響部分的性能,一部分的聲浪也會受影響,所以以性能為主打的排氣管,大部分也都沒有觸媒。其實這樣說起來,這類改裝品的結果就是排汙不會合格。但是這跟官商勾結有沒有關係?提到五期環保改為噴射系統導致車價大漲一樣,很多車友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車商和政府聯合搶錢。我覺得這種論點聽起來就有點被害妄想症,另一方面也是忽視電子噴射化所需要的研究成本。
環保的議題在台灣一直很不友善,大部分都會直接被貼成政府的幫凶。但是如果你在台北通勤過,你會發現台灣是個過度密集的地方,每個人所排放的汙染比起工廠等等雖然小上很多,但是加總起來的廢氣卻也相當驚人。至於很多人常常會提:「為什麼那些高污染工業不先抓,反而要先抓小市民。」這個問題就很像闖紅燈,然後抓到一個之後那個人對著前面喊,為什麼你不抓他。同樣我們對吸菸者的態度也很像,其實吸菸造成的汙染比起機車或工廠來說,又更小許多,又為什麼我們允許人在路上製造更大的汙染,而不能接受人在室內抽煙,其實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污染的直接。他比起幾百公里外的工廠,他的不舒服是更直接而且立即的反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很同意你不能在我面前抽煙,卻覺得一群人在車陣裡頭燃燒汽油覺得還好。
有人常說為什麼台灣要這麼嚴格的機車排放污染標準。原因跟上面一樣,因為台灣都市的機車密度太高,能盡量減少機車的數量與污染對整個城市是有幫助的。如果你去比較像是日本和美國這類國家的交通工具密度和法規,其實台灣是需要對環境更友善的交通工具,很務實的來說,在尖峰時間的台北橋上等紅綠燈,那是一種莫大的折磨。既然提到這邊,我想多講一個關於二行程的空氣污染。
我自己騎的車也都是二行程,但是我卻也覺得:二行程有罪。有很大一部分在於大家對老車有種溺愛,認為老車冒煙很正常,但是也沒想過在某些地方可以改善的地方卻是能廢的都廢、檢驗的時候能調就調,驗過之後再調回來。這導致台灣有最嚴格的交通檢驗法規,但是路上還是常常可以看到不合規則的車跑來跑去,原因就在於設立的時候很重,但是沒有完整的處罰與配套,所以這種法規淪為一種裝飾與平安符。當有人質疑為什麼明明台灣有最嚴格的環保法規,卻還是這種爛空氣的時候,立法單位說我們嚴格立法,但是沒有確實做到,那充其量就只是一種表面的工作,而無實際的作為。這些規範下我們應該享受好的空氣品質,捨棄一些便利和付出代價,結果這種法規下就是付出一大堆代價,結果依然得到這種空氣。
檢舉與抓耙子
老車事務所提到一段:
「所以政府給警察公權力,民眾改車就罰,政府也賺罰金,也保障大老闆利益。最可惡的,政府居然開放民眾檢舉,因為有獎金,還造就檢舉達人,這是政府撲天蓋地的嚴密的管制人民車輛,造就貪得無厭的無良巨賈。」→老車事務所
比較想先說檢舉的地方,目前交通法規檢舉沒有錢,有錢的只有環保類,例如冒白煙、亂丟菸蒂這種。檢舉排氣管大部份也沒錢,近來有所謂的內視鏡檢查觸媒,說不定以後排氣管也可能會納入有錢的檢舉。目前大部分被詬病的比較是無責檢舉。這部分拆兩個部分來看:現在只要檢舉一台機車,舉證方基本上不必要有證據,檢舉車號和事由就可以了。也就是很常會有一種復仇式的檢舉,同時收到方就得花時間去驗車,給監理站看。根本上的問題依舊是監理站的審核有問題,他會刁一些東西,有可能跟安全無關,只是形式上的差異,又很多老資料庫沒更新,對於很多車種的審查接近蓋章,這跟公務人員的心態和訓練也有關係。這導致黃牛竄生,對車體的檢驗和規範都成為一種奇怪的限制。為什麼會談到這個,我想提的是改裝品。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幹為什麼政府開放賣改裝品又不讓車裝在路上跑?現在絕大部分的惱人改妝品,榜首應該是排氣管、接著是沒改好的大燈。排氣管有幾種東西是街道用途會有的,像是消音塞與觸媒。但是這兩個東西對於車的性能或多或少有影響,也有些人是覺得那種排氣聲不好聽,於是就會有「競技版」排氣管還有所謂「便宜」版(拔觸媒)的排氣管。先說幾件事情,競技的東西本來就不適合出現在街上,最大的原因主要就是噪音。我覺得第一件事情理虧再先,被檢舉也沒辦法說什麼。但是提回上面監理站的審查過程,之前看新聞再討論這種無責檢舉制度,被檢舉的車主有85%合格。因為有改裝東西的大部分都會改回原廠再回去驗。所以對於改裝品的取締而言,這種檢舉根本沒有用,只能降低改裝車主騎車的意願(驗車麻煩)。所以對於路邊臨檢事情或多或少可以期待,這就像事只要鴿子在北宜設臨檢哨,北宜版就會出現風聲鶴唳怒折回頭。
不喜歡的理由
我不喜歡的就是從字裡行間總能聞到一種驕傲的自尊。其實很多玩老車,特別是稀有的玩家很容易沾染這種味道,比較年份、老品,新舊與完整程度。這種細心過於極致就會變成一種小心眼。我喜歡車痴的細心和知識,但是對於這種自尊和驕傲,實在覺得不好消化。
同樣搭配著官商勾結和圖利財團的份上,成為一種風向。老實說真正在討論這種政策,巨觀的從交通層面,政府能省麻煩就會省麻煩,如果台灣人不在乎空氣和噪音,其實二行程車還是可以騎。二行程車冒煙算是個人私領域或是公家政府要糾舉的事情?到最後變成政府要二行程車死,算不算是一種詭異的走向,而且到最後變成半死不活。我自己還是比較喜歡英國的制度,同樣的嚴格、卻也製訂出一套完整的法規。即使是KIT車、老車,只要能通過對應的排氣規範與道路安全,哪怕是蒸汽車、眼鏡蛇都能夠在路上重新奔跑。台灣就是一個嚴格禁止、但是取締鬆散的國家。所以你可以發現在環保最嚴格的台灣六期法規下,不愛保養導致噴煙的車在台灣依然很多、無牌的三輪車、甚至是無牌的完稅重機、AB貼牌車,還有邊車都在路上跑。於是大家都知道不對,就像是紅燈右轉或是闖紅燈,或是雙黃線迴轉,大家都在賭那被抓到的機會,以及用人情跟警察互搏。是不是這樣子形成了一種有關係則沒關係的社會生態,以及對法規不尊重的環境下,大家更在意的是人情的關係(中國人心態)。當我們為自己的民主驕傲的同時,卻常常忽略民主下的精神是法治,導致台灣常常用民粹在解決問題、依靠風向和小團體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更重要的事情
最後,我覺得不管老車、新車、改裝車、賽車,最重要的還是和跟環境的調和。當你吵到別人、造成別人的不悅,即使你加入再多的文化或是藉口,都沒辦法抹滅這種討人厭的模式。像是偉士牌歧視塑膠車、老車歧視新車、大車歧視小車等等,越是踏進老車圈,你可以發現有些人的的心其實越走越狹隘。我想我現在也走在改裝的路上,如何兼顧自己的喜好,同時讓環境接受你,我想這是比「我有一台老車」更重要的事情。
延伸閱讀
老車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