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換輪胎已經是2018年的時候了
開箱│ZRX1200:男子漢的新鞋子/Maxxis MA-ST2
在這個三年裡面輪胎用的好像也不算快,直到今年里程數才慢慢到六萬八千左右
大概剛好是一萬公里左右。
平常可能更多是騎著小車兜轉,2021年多了我們家瑞獅之後,
短短一年也開了要一萬多公里。
不過最近倒是又重拾對男子漢的感情
還是有一種特別的情愫,畢竟他是我第一台厲害的大重。
後輪好像快不行了
這幾天看起來中間已經磨到指示線,預估再一千左右就會正式磨乾淨
Maxxis MA-ST2本身的定位就是休旅取向,大致上跟米其林家的Pilot Road 4很接近
通常這個等級大多會強調排水、抓地與耐磨
從Pilot Road 4的競品比較表來看,
主要就是針對普利司通T30、登祿普 Roadsmart II、象牌 ROADTEC Z8與倍耐力Angel GT
在車友推薦普遍就是登家的聰明胎跟倍家的天使胎,尤其是倍家因為旗下的大閃很有名
所以也常常會在推薦的行列裏面
預算先決的情況
接下來就是來看多少錢做多少事情
上一次的預算總共花下來是$7600完工
前輪大約是$3300,後輪大約是$3600元
預算先決的情況
接下來就是錢的事情了,當年MA-ST2的對手其實主要也是國內的輪胎廠商
南港家的WF-1
WF-1屬於強調排水與輪路與磨耗,本身的定位就是MA-ST2很類似
WF-2則是比較偏運動的胎面,胎質偏向熱容胎,屬性上較有運動性格
男子漢的規格是120/70-17與180/55-17
NANKANG
WF-2
$8,300
*2017年推出,採用雙複合材料
WF-2的價格分別為$3900與$5200,一套約$8300
WF-1的價格分別為$3800與$4700,一套約$7600
這兩款大概可以代表國產最便宜的性能胎與街胎的地板
其剛好也對硬瑪吉斯的兩款輪胎MA-SP&MA-ST
價格也基本上貼著,兩種性格也差不多
查價格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米其林出到Road 5代了
MICHELIN
PILOT ROAD 5
$13,900
*2018年發售
Road 5的價格分別為$5800與$8100,一套約$13900
其實這一代的胎紋變得比較好看了,後輪的橫向切水紋少了不少,以前長的跟前輪一樣
後面的排水塊變得比較有造型,重新設計的胎質讓他比原本的第四代都好上不少
MICHELIN
RILOT ROAD 4
$8,900
*上一代的版本,於2016年發售
Road 4的價格分別為$3500與$5400,一套約$8900(大約比新一代便宜$5400)
以米其林換代會折扣的狀況來說,上一代的Road 4已經跟WF-1與MA-ST2很接近了
如果當年以$8000左右的預算來看,MA-ST2雖然說省下1300元,不過在品牌與性能的考慮下
或許我還會繼續使用Road 4,雖然當年還沒打折前大概是兩倍的價格
倍耐力的ANGEL GT後輪也是6000左右的等級
PIRELLI
ANGEL GT
$8,900
*也是上一代的產品線,於2013年發表
目前的PIRELLI ANGEL GT 2在2019年發表
ANGEL GT的價格分別為$3900與$6000,一套約$9900
胎紋方面我覺得天使胎比較好看,價格大致上是ROAD4貼一點跟Maxxis貼多一點
PIRELLI
ANGEL GT II
$12,900
二代版本的胎紋設計相同,價格大約是12900元,看起來算是貼著ROAD 5的價格區間往下打一點
如果在露天找輪胎很容易會找到對岸的東西,有點麻煩
不過你要是能找到低於3000元的前胎,大概也是對岸的價格了
比較特別的是正新在國內大部分都是小尺寸胎為主
不過對岸也有重型機車的型號
看起來規格也不錯,只是沒有在台灣內銷售
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從台灣訂了輪胎會怎麼寄過來好像也是一個問題
DUNLOP
SPORTMAX A-14
$9,900
登家的阿法Sportmax a-14一套是$9900,其實登路普現在已經是日本公司囉!
所以在一些中高階的產品上都是日本製,對於有車款產地情節的人算是不錯的選擇。
看這個胎紋是要去跟人家打架的
MITAS
SPORT FORCE PLUS SF+
$9,000
歐洲公司,在台灣算是比較少見的品牌。產地也很特別
是斯洛維尼亞(推眼鏡)
不找一下應該不曉得他其實在歐洲的右半邊,算是中歐,在奧地利的下面。
看胎紋也是要拿來打架的
胎紋本身與DUNLOP SPORTMAX A-14 蠻類似
看分類屬於街跑的性能胎,在這個規格之上還有一個 Evolution 版本,
價格貴了一點點,一套為$10,100
MITAS
SPORT FORCE PLUS+ EV
$11,000
來說一下歐洲對於輪胎的分級,一般還是有所謂的街用(Street)以及賽用(Race tracks)
其中又會針對賽道用有分偏向街用多一點(Street Legal)或是更偏向賽道用一點
在國外賽道日這種戶外活動還蠻盛行
對於許多平時有在其所謂的Sport Bike,偶爾在周末可以嚇一下賽道
但是又不一定要準備一套熱熔胎下場比圈數的人來說
就比較接近 Evolution 的定位。
不過台灣其實只有進到 Evolution 版本,
其實他還有下一個就是 RS 的規格,看敘述就是更軟的胎質
對胎側兩邊使用了更多熱融的材料
MITAS
OURING FORCE TF
$9,000
那相同的有運動胎就會有休旅胎
價格上也算是親民,價格部份也針對在上一代的一線產品價格左右
看這個條紋就是要排水的,就胎紋來看也很注重排水性
AVON
STORM 3DX-M
$9,500
也屬於長途通勤排水抓地取向的休旅胎
比較特別的是英國公司,比登路普更英國的輪胎。
AVON STORM 3DX-M 一套是$9500,
同一家品牌也有出運動胎,價格一套也是$8800左右
如果含安裝也差不多在$9500左右
價格總結
基本上以男子漢這個規格來說,最便宜的地板依舊是國產的Maxxis MA-ST2
八千塊含安裝有找的價格帶來說,能與之相比的大概就是對岸的輪胎
四輪的部分比較多人會開始用中國的品牌
二輪目前看起來還是比較偏向歐陸與傳統的大品牌
即變再不濟都還有瑪吉斯跟南港撐著
雖然Maxxis也有成對推出性能的MA-SP,不過在運動胎的市場上
大家可能還是會比較偏向南港的WF-2
預算往9000到10000來看了話
選擇就會非常多樣,從國產頂級到進口隔代旗艦都能夠碰到
對於加一兩千塊就可以買到品牌跟性能來說
也是可以好好考慮的一個方向
另外一個面向
大多數人的車其實都有通勤取向
也就是80%的里程其實都在快速道路上面消耗
跑山再怎麼勤,從台北出發到北宜門口最遠的還是移動的里程
那很多偏向半熱融的設計,就很容易翻胎
下賽道有點不夠,通勤又有一點浪費
對於常用休旅胎的人來說,里程八千到一萬其實都很常見
不過運動胎的使用里程就相對較低
普遍在四千到六千之間
而且越到里程的末端
騎乘起來的感覺就會變得很不穩定
休旅胎則一直都長這個樣子
抓地力可能會差一點
不過支撐力都一直很穩定
如果不是看起來真的很恐怖
許多人可能還是會繼續騎下去
輪胎的形狀
這個好像沒仔細看好像比較難體會
有些輪胎即便是相同規格
會呈現胎頭有尖的也有圓的
通常是對於傾倒的安定感有關
譬如MA-ST的後輪就做得比較圓
換個方式說他的傾角可以做得比較大才吃到胎肩
但感覺起來車子好像會變得比較高一些
休旅胎好像都會有這種設計
相反的如果是運動胎就會做得比較扁
很容易就可以用到胎肩
有一說是側邊使用了比較軟的材料
在擠壓的時候會延展輪胎獲得比較大的接地
比較尖的胎型可以比較快完成傾角與回正的動作
至於要買哪一顆
講了這麼多
大概就是看哪一間有打折了(。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