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0605 - 250D - OM2-23-3


在防潮箱找到一顆【Vivitar series 1】的OM口變焦鏡,在底片的鏡頭裡面,變焦鏡頭好像一直不受待見。除了鏡群比較複雜以外,如果鏡組發霉要整理也幾乎令人髮指。這類早期的鏡頭都是採用推拉式對焦,久了其實多少都會有一些垂頭與滑動的問題,這一點在現代鏡頭好像也會發生,雖然後來的Canon在L鏡頭上做了Lock來讓鏡頭不要亂跑,但用久了,鏡頭還是會遇到垂垂老矣的晾在一頭。

意外的狀況還蠻好,沒有什麼霧化或是發霉,倒是有一些灰塵,不過看起來好像不太影響。

掃描器的問題


記得工作室的Noritsu LS-1100來工作室已經五年左右了,有一天在保養的時候看到機身後面的名牌,是2010年七月份出廠的。雖然是從美國AAA(一家專門販售與維修Mini Lab設備的公司)寄回來的,不過當時也以為大概是2000年左右的機器,沒想到在美國只工作了五六年就汰換了。

今年十一歲的他也逐漸有了一些小問題,像是滾輪有逐漸老化的樣子,以及掃描頭有時候會有沒辦法歸位的問題。有時候好、有時候可以跟你折騰半天左右。這幾年工作室也逐漸補齊了兩台掃描器,除了Noritsu HS-1800以及Fujifilm SP-3000以外,平常處理一些135底片還是會打開LS-1100來使用,相形之下,平台式的Epson V850或是片匣式的Nikon 9000ED,就沒這麼「好用」,一說是掃描效率、二說是如何把底片好好擺上,有時候都讓人心煩。

2021-11-07-《在工作室裡面東拍西拍的樣子》-Olympu OM2 - 21mm - Kodak 250D.jpg

老設備的問題


說到Fujifilm SP-3000,他算是比較複雜的機器,他的系統組成有三部電腦,分別是影像輸出主機、掃描機控制主機以及掃描器主機這三台,輸出主機比較簡單一些,軟體也有陸續更新到Windos XP(是的,能夠用Windows XP對暗房設備來說已經是阿秘陀佛)比較複雜的是,掃描機控制主機就特別有年代感年代。這台電腦應該是2004年左右,當時還使用著IDE硬碟、標配一台光碟機以及3.5磁碟機,CPU則是感人的噴火龍Pentium 4,為了避免這個將近十幾歲的硬碟有一天會突然叫不醒,正要備份硬碟的時候才發現,

「我要去哪裡找IDE的接口?!」

作為一個硬碟大戶各種救援硬碟的設備都有兩三套,殊不知這些接口都是Sata的設備,這個時候要讀取一顆還未成年的硬碟,竟然就有一種VHS錄影帶的無力感。

但換個心情來說,我現在可讀取3.5磁碟片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底片掃描器
    全站熱搜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