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之間的夾層
■
我其實也是個常常陷入思考與現代的人
很多時候我也不太明白
反覆中也常常打昨日自己的臉
不過隨著接觸所謂的復古越久
或許也越能體會所謂「復古」與「仿古」
或著是包裝以外
我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
為什麼我可能不會喜歡Zfc
這一點跟造型可能沒有太特別的關係
就像是為什麼我們拍底片
僅是為了底片的「樣子」
像是色調、顆粒或著它呈現出來的顏色嗎?
■
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在看事情的時候
最容易陷入的角度
拍照是為了取得照片
騎車是為了到達終點
■
拍底片的過程中所經歷的
或許是我們拍底片最重要的事情
該怎麼選擇底片
該怎麼使用不同的相機
包含如何對焦
選擇怎麼樣的鏡頭
如何讓相機變得更順手
又該怎麼去讓相機符合自己的習慣
■
這也是為什麼在底片相機當中
我總會跟你說我喜歡用什麼相機拍攝什麼樣的主題
而在什麼樣的時候
我會更喜歡這樣子的相機
■
數位相機則沒有這樣子的生態
由於每一家的相機都趨向一個完美的答案
因此連機身結構、選單、甚至是感光元件
都會來自同一個廠家的解決方案
■
這也是為什麼我最喜歡聊底片相機
就說用來計算底片張數的計數器
每一家廠商的解決方案就不盡相同
如何讓快門速度能夠從1/500加快到1/2000
又為什麼有的設計容易故障
又有的能夠承受幾萬次仍順暢運行
■
有時候玩「壞的」相機
這個過程讓我們學到一個技術的進程
■
我喜歡騎老車
尤其是那種白金點火搭配化油器的老車
這種車其實有種脾氣
下雨天有感情、大熱天也會懶懶得走不動
■
我也明白電子點火的車溫順許多
我也了解電子噴射有諸多好處
但我就特別喜歡這種隨著環境
感覺起來有自己靈魂的機械陪伴
■
你可以放一百遍Spotify
每次一次的再生都如同第一遍那樣乾淨而純粹
但是我的錄音帶
隨著每一次的撥放
都帶有一點潮濕
音調甚至會因此而變化
■
我的五佰在去高雄的路上壞掉了
他卡在我們家瑞獅的錄音機當中
整路都只能聽著《挪威的森林》
沒什麼不好
只是那幾天講話都開始有點台灣國語
■
我去過不少地方
但是記得的事情很少
平淡的事情太多
只能記得很多第一次
年紀漸漸不再年輕後
許多的第一次也不再新鮮
■
隨著越來越多的體驗逐漸麻木
我開始喜歡那些舊的體驗
這些體驗可能不在乎是否「完美」
實際上很多時後第一次都覺得掉漆
■
可是很酷
■
你可能很難想像有時候
我們可以聽一台老本田的雙缸引擎聲
就這樣放著然後聽上好幾根菸的時間
■
在許多睡不著的夜晚
我會拿著一台哈蘇轉著旋鈕
靜靜聽著它過片的聲音
■
我猜這是一種偏執
我對於現代的車改上舊的油箱
沾沾自喜的樣子覺得有點可惜
它可能只看到了車子的外觀
但卻沒有碰觸到老車裡最重要的體驗
■
Nikon ZF或許就是這樣子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