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以前上學的時候,特別喜歡讀書,尤其是課外書。在不合時宜的時候做些不合時宜的事情,是學生時期想要當個體制內的乖寶寶,唯一能竄動的時候。
像是張愛玲、像是龍應台、又或是那些科學家們的外傳與野史。
你不能在國文課的時候看張愛玲,我推薦你看狄克森片語;
你當然不能在英文課看麥田捕手,我推薦你看牛頓微積分;
這是少數在體制內可以做的叛逆。
當生活中少了叛逆這個性質時,
讀書對我來說就少了點誘因。
或許讀書這件事情本身就帶有強烈的社會交換,
很少來自於自身的慾望。
漫畫或是小說什麼的自然而然會帶著鉤,
只是你閱讀的理由或許都不是為了某種目的。
而是打發些時間,等待一個需要經歷的時間過去
好比字典,
我不曉得現在有沒有人會再去翻字典。
現在我只在饒舌歌手的自傳中看過。
2003年
書櫃有一本書可能買了將近十年,
書封整齊,頁峰貼緊,
沒翻過,也不確定為什麼買了。
或許只是為了蔣勳一詞
翻開來的時後才發現裡面夾了片光碟
書裡面附份光碟
這種年代感撲面而來
你要我現在去找個能夠撥放光碟的機器
我站在原地踟躕
這一年很特別
蔣勳的文字內提到疫情
那是個SARS剛開始散播的月份
桃花剛開
蔣勳在書中(信中)呼喊著旋子
感覺有點距離
盛情邀約卻隔上了段物理的距離
颱風
颱風還在經過
說是台灣有氣象武器好像也不為過
希望一切都好
疫情、降雨、人生
一切都好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