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哈蘇的人哪有人在用
PM的全名是Prism Meter,意思是觀景器,PME則是多了一個內建測光儀。Prism屬於哈蘇觀景器的其中一個配件,種類相當繁多,除了原廠大多配置的垂直取景器(Focus hood,42315)以外,光是垂直的部分就有四個分支,為了SWC的屏後取景框也特別推出了另外一種潛望版本。
為什麼會說「哪有人在用」主要的原因是哈蘇的拍攝方式還是以垂直觀景的姿勢為主,無論是45度或是90度,都要捧在臉龐邊,對於快門與鏡頭的操作其實相對憋屈,又一般的500與2000相機都沒有與鏡頭光圈連動的機構,所以拍攝時得多抬起頭確認目前的光圈與快門。SWC/M系列後期搭配的觀景窗則有一個反車小窗可以看到目前的光圈與快門,算是比較直觀的眼平操作。
再者是裝上45度或90度取景器之後,哈蘇就會變成很大一包,看起來其實就多了一份累贅。
豐富的配件,但是務實主義不流行
說到配件,其實哈蘇在各種用途上都有推出讓攝影更方便的搭配,譬如自動的過片把手、以及原生自帶過片馬達的EL系列,但只要多了這些配件,哈蘇整題的形狀就會多一塊,重量也會稍微重一些,這一點讓明明是比較後期而且理論上比較好用的EL,價格一直沒辦法與早期的500C相比。某一部分也可能是因為多了電池的緣故,除了重量也遇到原廠電池停產需要改裝等問題。
正片不可或缺的好夥伴
雖然上面這樣說,不過在特定攝影上,有測光模式的觀景窗還是有很多好處,諸如拍攝正片、微距攝影(接寫環)、望遠攝影(增倍鏡),藉由直接從觀景窗獲得的測光資訊,會比起均衡曝光的手機或是測光錶來得更準確而且直接。雖然在攝影棚工作而言,手持式的專業用反射測光錶還是比較靠譜,但是在戶外的時候,無須加減或是補償都是直接從觀景窗測光的優點。
後期的PME系列都有支援點測光與多點均衡,這又比早期的PM版本有更加準確的曝光可能。硬核一點的攝影師可能會覺得SEKONIC還是比較靠譜,在諸如風景、人像上可以提供更多而且精確的測光回饋,PME雖然沒辦法做得跟SEKONIC一樣多,早期的PM也受限於中央加權的固定範圍,直接的反應跟取景的角度還是適合一些攝影場合,諸如上腳架相機與人齊平、拍攝高景度的畫面時,取景窗帶有角度就會比垂直觀景方便不少,而這類取景窗最大的好處就是
取景的時候影像是正的
不過不管是45度或是90度的取景器,都必趨弓起手軸,比起雙手打直可以依靠身體的垂直取景,穩定度會稍微差一些。這個缺點可以藉由上腳架與增加把手來解決。對我們這種自備新鮮鮪魚的人來說,垂直取景的時候肚子也可以出一份力。(有夠穩)
《哈蘇操作手冊》裡頭繪製使用哈蘇的方式(p.7)
《哈蘇操作手冊》裡頭繪製使用哈蘇的方式(p.10)
《哈蘇操作手冊》裡頭繪製使用哈蘇的方式(p.148)
PM&PME
取景器在當年其實不是標配,所以數量說起來並不是很多,價格也蠻穩定,大致上PME介於$5,000~$12,000之間,後期的PME則從$15,000至$30,000不等。在搜尋關鍵字的時候要注意PME與PE的差異,最早我以為所有的觀景器都叫做PME,才發現也有不帶測光版本的觀景器PM,在日拍與EBAY上也都有PME3、PME5與PME51。所以在搜尋的時候,兩種關鍵字都會跑出來,這時候就要注意左邊有沒有調整ISO/MAX的旋鈕。
兩條藍線
你也可以在後期的片盒像是E12上找到類似的標記,最大的區別就是觀景器側面有兩條藍線,這個藍線也銜接著CFE的世代(503CW),這個E意味著可以在後期的電子機身上使用,跟500系列就沒什麼關係了,主要是203與205等系列機種的連動功能有關。為了銜接203與205這類機身的特殊曝光板,在與觀景器的卡口上是「ㄇ」形,來避開前面的曝光區域,不支援這類系統的卡口惠是完整的「口」型,像是早期的PME3。
PME3 PME5 PME51
早期的版本有以上三個,還有一個更早期的指針版本,搭配的年份是500C的年代,後期PME51一直生產到2000年,所以你可能也會看過她出現在503CW上頭,這三個頭長的其實很類似,除了上面說的卡口不同以外,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差異,都屬於LED顯示EV數字、三倍放大率、使用6V電池(4LR44貨PX28)、中央重點測光(EV2-19)、偏重中央略為上方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後期的PME45與PME90的放大倍率只有兩點五倍與兩倍,所以很多人喜歡早期的測光頭,除了造型漂亮之外,放大倍率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不過放大率最大的還是垂直觀景器,打開放大鏡後有五倍的放大率(42315、52323為503CX後期的觀景器)。不過如果你已經有了PME也別擔心,如果你想要更大的放大率,哈蘇也還有一個目鏡倍鏡可以使用(42459、42462)。
電子的東西
會壞。
這一點在漫長攝影進展當中,測光錶是第一個電子零件,隨著技術的推移,對於曝光的技術有所改進,最早的曝光來自金屬對於光線內電子的反應,但隨著光子的激發,特殊的金屬變成一種消耗品,使用(曝光)久了之後,能轉換的電流會逐漸衰弱,逐漸會出現曝光偏移,到最後無法反映曝光。哈蘇的最早期的PME也是採用這類光電反應的指針,藉由光子的反生電壓去推動曝光指針。後期PME雖然使用比較新的技術,但電子零件還是存在短路與電池室腐蝕的問題。
壞掉的測光頭能夠修復的機率其實不高,但是如果不太在意測光了話,都還是個蠻稱職的觀景器。後期的PME45/90雖然有更好的電子技術,不過因為開始採用液晶顯示,所以存在有漏夜斷字的情況。最老的PME45/90,到現在也將近二十歲了。
價格
如果是以性價比優先了話,早期的PME價格便宜不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測光有沒有偏移,如果你是為了曝光準確為目的,即便PME-3與PME-51相差一倍的價格,但是PME-51的製造年份後期,精準度與耗電量都有顯著提升下,多花一點錢仍是比較划算的選擇,如果買到壞掉或不準確需補償的PME-3,即便是用五千塊入手,也不如去買一兩千塊無測光的PM版本。
不過就以我來說,即便PME45/90的精準度高上不少,但造型上實在是不討喜。另外PME45的價格即便在現在也將近三萬元以上,如果有三萬塊的預算,那麼即便多買一台Nikon D700來當作測光,好像也是不錯的選擇。
備註
另外很推薦一本關於哈蘇操作手冊的書,這本書可以在Google圖書館找到,The Hasselblad Manual($1,613),裡面可能會有很多你沒想過的哈蘇密技或大絕招,這裡的很多示意圖都來自這本書,有興趣的可以在這裡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