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Film_package011021-Film_package.jpg
中間的是1994年的Neopan SS、左邊的是2011年最末期的NeopanSS、右邊則是接替SS的Acros,也在2018年正式宣布停產。

前幾天去友人R家的時候,拿了一捲底片給我,他知道我一直有個喜歡收集底片包裝的習慣,所以有一些特別有趣的底片,他偶爾看到也會貼給我看。這次的底片是是Fujifilm Neopan SS,這底片的年紀幾乎快要跟我一樣大了,他是1994年出生,真好,是個不用當兵的四個月小朋友。

現代乳劑的開端

富士在現代底片的競爭當中,跟隨著柯達T-Grain、依爾富Delta,那麼富士底片的現代粒子的代號叫做SIGMA(Sigma Crystal Technology),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生產出薄型銀鹽粒子的三大家廠商,就屬於這三家(不過我也蠻好奇過去德國的AGFA與ADOX有沒有類似的技術)

AGFA當年的技術含量其實並不亞於柯達,但是在二戰過後,德國的工廠被切成東德與西德兩家,之前在介紹東歐底片的時候,許多蘇聯工廠的技術就轉移至AGFA(Agfa-color),1970年代是世界攝影踏入T-Grain的年代,而1980年代之後推出的產品,大多都已經加入T-Grain的製造技術。話說,說了這麼多次T-Grain,有沒有一種一直看到T-virus的感覺,

什麼是T-GRIAN

T-Grain是Tabular Grain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對於銀晶體的製造技術有所改進,可以讓原本不規則且立體的銀晶體,變成排列整齊、大小穩定的排列方式。這種底片的幾個特徵就是

1.更加銳利的邊緣
2.更加優秀的曝光(單位面積感光力提升)
3.更好的倒移率(曝光越長也不用額外補償)
4.單位面積減少銀粒子的數量(粒狀性變好、原料成本也降低)

底片感度的革命

總而言之,配合T-Grain技術的廠商,通常都會一併推出超高感度的底片,柯達就是TMZ3200、依而富是Delta3200,富士則是推出Super Presto 1600,至於為什麼沒有一路做到3200,這一點就相當特別(或許是特別老實的緣故)。其實底片的實效感度,大致上是介於1250-1600左右,而梗更高感度通常是藉由增感沖洗來將感度往上推,實際上妳拍攝柯達或是依而富的底片,使用包裝上的3200度拍攝,大多會有一種反差提高、顆粒大爆走的狀況,那麼如果你想按照柯達所宣傳的12800來拍攝,那麼底片或許跟狼牙棒沒什麼兩樣了。

染色型底片

今年停產的Acros也是來自於Neopan家族,屬於後期的二代乳劑,接替在2011年停產的Neopan 100 SS,如果你有接觸過早期的富士黑白底片,會有一種印象就是底片上的紫色染料相當難清洗,定影時間延長也沒有太多的改變,這一點在後期的Acros就獲得了改善。依般來說這類紫色染料,都會被視為染色型乳劑的特徵,因此定影部分通常會延長一些,來消除這些紫色的染料。

我自己很喜歡老式的底片包裝,比起現在的包裝,往往更加注重細節與設計經驗。這個時候的富士底片已經從原本橢圓形紅色的FUJI FILM,變為由FUJI四個字所組成的快門LOGO,ネオパン (Neopan)的片假名字體,也是因應之後世界市場而取消,算是相當可惜的字符特徵呢!

圖集

1021-Fuji-Neopan-SS-07.jpg

1021-Fuji-Neopan-SS-10.jpg

1021-Fuji-Neopan-SS-15.jpg

1021-Fuji-Neopan-SS-16.jpg

1021-Fuji-Neopan-SS-18.jpg

1021-Fuji-Neopan-SS-19.jpg

1021-Fuji-Neopan-SS-20.jpg

1021-Fuji-Neopan-SS-22.jpg

1021-Fuji-Neopan-SS-24.jpg

arrow
arrow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