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OTING SVEMA FORMER USSR BULK FILM – GUEST POST BY ERIC ‘KAAS’ SLUIS
SVEMA FORMER USSR BULK FILM From www.35mmc.com

先講一些別的事情

這幾天因為在研究Svema家的底片,加上上個禮拜法國攝影師寄來的底片委託當中,有遇到一卷Svema家的黑白正片,這幾周稍微研究了一下黑白正片的原理以及化學結構。前幾天研究東歐國家的底片產品(介紹│老蘇維埃黑白底片 - Svema 64),Svema在蘇聯解體後就停生產底片了,不過有另外一家烏克蘭的底片工廠Astrum,從1995年開始承接了Svema與Tasma這兩家底片工廠的設備。

Astrum

雖然有設立官網,官網的設立日期是2009年,最後更新的時間為2013年,不曉得目前Astrum公司的狀況,在市面上也幾乎其他的販售與二手底片銷售,算是間很神祕的公司。不過倒也有很多人會將把與Svema放在一起,譬如有一些2008左右過期的Svema Foto 64,其實就是Astrum工廠在後期製作的底片。

KOSMO

這樣說起來,有一捲在英國販售的Kosmo 100度的黑白底片,也可能來自於Astrum(Svema)工廠,而且是日期還是屬於2019到2020的新鮮底片,前幾個禮拜這捲底片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查了一下他的沖洗時間,意外地跟Svema系列的底片有些不謀而合的地方。

言歸正傳,Astrum復產的底片裏頭,還有一款黑白正片叫做МЗ-3 (MZ-3),前幾個禮拜的法國攝影師其中有一位寄來的一捲,外觀是一卷沒有標籤的黑色舊式鐵殼,外頭貼上一張貼紙寫ISO 3,一開始我以為是跟工作室之前推出的電影黑白拷貝片類似,沖洗出來的結果也相近,只不過齒孔邊緣沒有任何註記,故也不曉得是什麼底片來著。

昨天晚上稍微詢問了一下,才知道他當初購買的時候以為是一款低感度的正片。於是我去查了一下M3-3的沖洗方式,Astrum也沒有提到太多資料,不過倒是找到了黑白反轉正片沖洗的流程與配方。事實上,其實沒有特別的「黑白正片」,所謂的黑白正片的組成,與一般負片並沒有差異,也都屬於鹵化銀塗佈、感光形成負像的底片結構,真正影響負片而成為正片的關鍵點是,沖洗中的反轉。

2018-10-20_062856.png

黑白反轉流程

黑白正片在黑白沖洗當中算是一項分支,有一種底片一開始就是設計用來作為正片拍攝使用,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底片的成分與結構都沒有不同,即便是彩色正片,也是依靠沖洗的流程來驅使色彩反轉,因此黑白正片如果使用一般的黑白流程沖洗,那麼還是會得到影像,也同時為負像。

嚴格說起來任何黑白底片都可以是黑白正片,不過取決於片基的材質,有些底片會相對比較適合作為正片來使用,大多數就是片基透明、反差大的乳劑調配,但這也不是什麼太特別的性質,反差可以依靠顯影劑配合,片基了話則取決於底片材料,大多數適合的片基材料皆為滌綸(Polyester)片基,過去的底片大多為醋酸纖維,滌綸為材料的底片較韌、片基也較透明,大多數正片都以這個材料為基底,像是Rollei CR200、Rollei Superpan以及Retropan等等。

黑白反轉流程其實並不是什麼太特別的顯影方式,當你知道他的過程之後,可能會覺有點太過簡單。比起彩色底片的顯影過程,黑白正片的成形方式反而簡單的有點不可思議。

一般黑白底片的感光是藉由鹵化銀照射光線後,形成帶有電子的浅像(AG+),接著在沖洗的時候被還原成金屬銀在畫面上,這是一般的負片成型的方式。那麼正片的意義就是讓負片反轉,就會成為正像。

所以過去也有土炮的做法就是拿負片去拍負片,就會負負得正,也算是一種負片複製的手法。

在黑白反轉沖洗流程當中,有一道特別的藥劑叫做「漂白」,這裡我會好好介紹黑白反轉的漂白,有什麼用途。

漂白(Blench)

在彩色顯影流程當中,漂白的用途比較像是停止顯影的一種方法。過去我以為漂白的目的是把銀離子去除,不過在研究成分的時候理解到,彩色沖洗的主要成分,為EDTA鐵離子,也就是原廠在底片上成形的金屬銀,在彩色底片上與耦合體結合產生染料雲後,漂白的作用是將他「還原」成淺像(AG+),接著再由定影中的硫代硫酸根給去除。

所以如果你在底片上有遇到彩色底片有返銀等漂白不良的情況,除了再過一次漂白以外,還要再用定影處理一次,才能把殘留的鹵化銀從底片上清除,如果單純只使用漂白,可能會在日後,淺像一就有機會再度返銀。

黑白反轉沖洗中的漂白,其意義是將底片上的金屬銀給去除掉。所以反轉沖洗中的漂白劑成分為可溶解銀的重鉻酸鉀以及濃硫酸,事實上硝酸、鹽酸等也可以做為漂白來使用,也因為這個步驟只是單純的去除底片上的金屬銀,所以濃度;成份比例可能都不用太精準,但之所以會搭配重鉻酸鉀以及創造酸性環境的濃硫酸,可能是出於效率與處理時間的考量。

當你把底片上的銀去除掉之後,目前在底片上的就是上一次未感光的區域,單純未受到光子激發的鹵化銀,這時候第三個流程是把底片拿出來照光,也就是光反轉。

光反轉再顯影

聽起來可能有點厲害,但其實也只是要讓原本沒有曝光的鹵化銀變黑,這個步驟也不用太仔細,原因是前面洗掉的金屬銀創造出來的空隙,就成為原本一開始顯影時的色階表現,現在光反轉的動作,僅是將原本留下來的空隙填滿,所以曝光多久、曝光強度如何,基本上即便曝光過度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這裡有另外一種化學反轉的藥劑,其功能也是讓強迫未曝光的鹵化銀,轉換為金屬銀,這裡就是簡單的氧化還原化學。在像我們大量沖洗以及工作的環境,光反轉算是比較有風險的作法,如果你不將底片從片軸取出,在特定的死角可能會有沾黏的現象,就會有斑駁的工作痕,其次是從片夾上取出底片的時候,會增加凹折與刮傷底片的機會,故以暗房工作的考量來說,化學反轉會是比較穩定的解決方案,只是因為這道藥水屬於強還原藥水,所以壽命非常的短,調配的時候要注意沖洗的數量與耗竭狀況。

明室顯影

經過反轉之後,這時候就要再做一次顯影的動作,這次的顯影也僅是將原本的銀曝光完成,這個步驟就是可以在明室操作,依照可見的濃度與反差決定顯影時間即可,當你覺得時間到的時候,倒入定影劑就可以停止反映,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些像是在暗房紅光下放相的感覺。

說起來不難,不過在實務你會遇到許多時間上的考量。不過了解過程之後,你會知道決定色階與反差的條件,依舊是在第一道顯影的部分,故第一道可以使用你原本所熟悉的時間與沖洗方式,經過黑白反轉沖洗之後,在明室下觀察反差提升的狀況停止顯影,也是另一種建立系統的方式。

調配藥劑

整套藥劑中,唯一比較需要額外調配的就是漂白,但其實你可以試試看一些居家用的藥品,譬如洗廁用的的鹽酸來溶解金屬銀,但因為濃度與成份的緣故,所需要的時間,就必須經過一些測試,但就如同前研所說,即便溶解過頭,也不影響後續的沖與語成像,所以如果真的抓不準,時間以拉長確保金屬銀能夠完全分解,添一份保險。

沒這麼困難

但卻同時沒這麼簡單,主要的原因是正片的視覺感要搭配適合的反差與階調表現,因為不像負片有第二次調整的機會,所以在黑白正片的產品當中,往往提出的一套顯影與沖洗流程,都是符合特定光場下的結果,如果使用不同廠牌的底片做正片反轉,則要考量到成果的反差與色階為何,這就是需要從特性曲線跟濃度反應來逐一找到士當的時間與藥劑搭配了,也因為沒有泛用的時間,而反賺的成果也牽涉到拍攝者使用的感度和光場,所以一般在商業沖洗當中,黑白正片一直都不是個被廣為推廣的沖洗方式,不過作為個人暗房與沖洗的實驗,那可以直接透過燈箱直視的悸動,那就是黑白正片有別於負片的感動。

arrow
arrow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