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ak GT800/Canon EOS 1N
無關的開頭
今天依舊來回在超商之間,有點複雜也有點苦惱找不到弄丟的件,店員可能都已經記起那個一直來找件的陳先生。下午送完件後,在趁著晚上去晶華吃飯的空檔又跑去超商詢問件的事情,未果,也只好先回家參加晚上的家庭聚會。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類聚會,大致上就是20比4的陌生人圓桌拷問,既不熟、工作性質也相當特別,做這個工作也沒什麼可吹噓,賺不到面子也只能默默的吃飯。
也不知不覺吃到晚上十點多,回到工作室十一二點,稍微檢查一下這幾天的件,凌晨著手沖洗手邊的底片,三卷電影底片與三卷黑白底片,今天晚上的水溫有比幾天前降了一些,27.1度。
Kodak DoubleXX/5222 Olympus OM2N
DoubleXX
下午拍了邊走邊拍了一捲DoubleXX,編號是5222,手邊的底片是今年三月的時候從國外買進來,年份是很新鮮的2018年,一直覺得新鮮底片可以有比較多的市場,不過好像市場對於新不新鮮的看法,我覺得還是屈於決策的其次,雖然新鮮總是比較好,不過看起來目前的黑白市場好像對於超過150元的底片還是有些卻步。
Kodak DoubleXX/5222 Olympus OM2N
我習慣用的顯影劑大多數還是HC110,簡單、經濟,方便調整濃度,對溫也很容易,調配這類高濃縮比的藥水,對好調配水溫,藥水溫基本上就穩定,如果是低稀釋比,像是XTOL或是D76,就還得考慮水溫差的比例。今天用的藥水是Kodak D76,不知道為什麼DoubleX(或著說柯達的底片),用老配方的D76總是特別對味。
Kodak DoubleXX/5222 Olympus OM2N
CB350 Tank hood
12分鐘、相機為Olympus OM2,感度設定為200,靜置顯影,只有在頭三十秒以及中間五分鐘搖晃十秒鐘左右,水溫是27.1度。
Kodak DoubleXX/5222 Olympus OM2N
從高光跟暗部的反差來看,這個時間覺得有一些些過頭,下一次的時間或許可以下修到10分鐘(或著9分鐘),或是保持十分鐘,水溫降到25度來顯影試試。或是保持原本的沖洗數據,將底片當作400或是800度來拍攝看看。
彩色底片的部分
今天測試的底片有兩卷是柯達與富士兩家的250D,柯達的表現一如往常就像是有點正常的Portra400,不過富士看起來就有點特別,不知道是不是跟過期的時間有關,這次試拍的版本為後期(與Vision3同時期)的Vivid系列,底片上的編碼為V250(代表著Vivid250D)。
Kodak 250D/5207 2017
Kodak 250D/5207 2017
Fujifilm Vivid 250D 633
Fujifilm Vivid 250D 633
Fujifilm Vivid 250D 633
Fujifilm Vivid 250D 633
最喜歡的幾張
富士的底片大多我會先認為過期,原因是因為即便是2013年後售出的底片,至今也已經過了五年,大致上也已經過了最適合的顯影時間,不過這並意味富士底片就一無是處,這次我最喜歡的幾張照片,剛好就是在這卷富士底片上。
Fujifilm Vivid 250D 633
新來的OM2N版,一開始來的時候雖然裝了電池,但是測光表不會動,今天換上新的電池後,指針恢復到應有的位置,算是鬆了一口氣。
富士的底片大多我會先入為主認為是過期底片,原因是因為即便是2013年後售出的底片(Vivid版本),至今也已經過了五年,大致上也已經過了最適合的顯影時間,不過這並意味富士底片就一無是處,這次我最喜歡的幾張照片,剛好就是在富士的底上。這樣講有些取巧,底片成為一種濾鏡,顏色正常的底片反而變成一種無趣的特色,不如去拍數位或是一張手機,反而是奇特的錢色讓原本預期的畫面有了不同的結果。當然,這很違背暗房沖洗的規則與流程,變質的底片,三條色彩曲線對不起來,變質的底片也就沒有好好料理的理由。
不過我想這也是底片在後數位的現代很有趣的原因,每個人都戴著不同的原因來拍攝底片。而現在也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得到畫質細緻、顏色正確的影像,這樣一說有點像是寫實派與野獸派之爭,但其中你也可以看到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之間的流動,對於畫面而言,以及對我雸言,就沒有這麼絕對的好與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