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寫關於偉士牌的事情,
說起來,他是我的初衷,以及初戀。
好一陣子沒有寫偉士牌的事情,說起來退伍後,一直都是騎著條碼貓,今年有了男子漢之後,大白就一直停在車庫裡頭。不過說起來,我還是很喜歡騎著偉士牌去巷道繞繞,悠悠的穿梭在城市的狹縫裡頭。
開箱文最好寫
這次要來寫的是上個禮拜從德國偉士牌專賣店SIP-Scooter購買的零件,主要是P180D使用的化油器24-24E以及對應24-24E的高流量空濾與文氏效應口。
怠速油針一開始是綁在旁邊的,一到我就把他插上去。
上面是注油口與左邊的指油針/浮筒和油室,以我現在P180D的問題應該是油面高度不足,不過偉士牌的化油器不像一般的直拉化油器可以摺浮筒,但大多數有問題的時候,譬如漏油、油面高度不正確,更換這個上座大致上八成都可以解決。
如果你有更換化油器,這個墊片建議可以一起買,畢竟如果有破了話,油會從下面流出來,一片大約是台幣六十塊。
原本的P180D混合比螺絲沒有反應,這個油針其實有單賣,不過有點擔心是不是裡面被鑽壞了,這樣換新的混合比螺絲也沒什麼用的,所以這是跟著化油器一起來的混合比螺絲,不過蠻有趣的是他是做成六角,而不是一字螺絲,為了以後方便,應該還是會在表面上刻一個痕跡。
你可以在化油器上面找到「SPACO」這個名字,不過原本的化油器都是由Dellorto生產,而SPACO則是D家的代工廠商,不過在化油器上,會同時打上Dellorto跟SPACO字樣。
好的,以上就是這次開箱的東西。
心中也一直有個計畫,要花點時間把我們家大白好好整理起來,即便以後可能不能像過去一樣每天騎著他到處溜搭,但在每個周末,都希望能帶他出去走走。以前的想法是重新換上更早期SV/GS的車台變成一台P引擎的老傢伙,又或是整車套用2000型的樣子。
以前總是這樣想著向著,這個計畫也放了好一陣子。說起來二行程的法規緊縮,要讓許多玩偉士牌的朋友都逐漸萌生退意,不少當年一起騎車的車友,慢慢的也都在拍賣上出售自己的車,這或許就是一代一代的時間篩子,能夠繼續被保留下來的老車,我想都不是單純字面上的意義與價值,要留下一台車,在每一位車主生命中都不見得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為了檢查大白化油器的問題,稍為查了一些資料,在過去台灣偉士牌最大的資訊交換中心,約莫就是台北摩德風了,2012年後臉書開始盛行,2014年大多數的討論都已經轉到偉士牌的社團上,這幾天點進去以前查找資料的老地方,都覺得有些感傷,熱絡的聊天室最後更新的時間都在幾個月之前,討論版的文章也都停留在2014與2015年。每當看到這些種種,突然覺得時光流走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都還要快。
我們家P180D從五月來到我們家車庫之後,一直到十月份左右都還活得不賴,簡單的小維修更換排氣管與止油浮筒外,也一直沒什麼小問題。不過十月初的時候突然有點吃不太到油,一開始總覺得是油沒了,不過後來發現,問題應該出在化油器上。
鬧了點脾氣,一陣子前換過止油針與浮筒,在短短的一千公里內,開心的騎了一陣子。化油器有點鬧脾氣,但總是突然的就吸不到油。 剛好,也迎來這秋天的第一場雨。 晚上到工作室難得只剩下K一個人和阿蘇,K其實不太愛偉士牌,但他還是幫我拆開的化油器檢查看看,處理了一陣子時好時壞,這也是化油器最神秘的地方,看起來什麼都沒堵住,但是油就是下來得不夠多,偶爾又好了、但之後又吸不太到油。這時候找了找網路上的文章,這幾年來,騎偉士牌的人好像著實變少了,又或著說,因為臉書的緣故,留在網路上的文章,少了。從2014年開始後,在網路上關於各種分享的文章,少了不少。比起過去在論壇或是東吳機研的文章,現在像是一個歷史本文缺口,就這樣缺了後續的章節。現在P180D還是騎得動,不過一大開節流閥就熄火,這一點,我想就是老車久久一次的脾氣吧。
前總騎習慣大車,覺得車是一個堆疊上去的單行道,從白牌、黃牌直到紅牌,像天梯一樣往上,應該只會往上,是一個單行道。 不過這幾天把小車騎了出來,跟著這個城市的所有人一般待轉、停在路口的前方,騎在這個國家特別幫小車規劃的危險專用道,忽然間有一種合群的感受,比起在一群四輪當中獨占著一個隱形的方塊,比肩繼踵的在台北橋上等待紅綠燈,或許許多人看起來不太成文名國家的樣子,但就這樣生活了二十餘年的我來說,是一種默默培養起的文化認同。畢竟,我們是這樣子長大的。
簡單查了一下類似的症狀像是
1.拉阻風門才騎得動
2.催油門會熄火
3.騎起來會一頓一頓
4.一起步就熄火
5.轉速上不去
P180D本身其實是國外版本的P200E,四號的時候Klaus除了幫我拆開化油器檢查,有順便幫我量了一下跳火距離,點火的狀況相當不錯,因為是電子點火的緣故所以也屏除了白金間隙、電容與高壓線圈的問題。所以最後還是回到化油器的檢查上面,幾個簡單的觀察是
1.油面高度有一點低。
2.從化油器周邊噴入GUNK會被吸進去,看起來有些像漏真空
Klaus也幫我檢查了兩支油嘴,也沒有特別賭注的樣子,所以暫時就只好先這樣把化油器放回去。回去想了想,還是從SIP上訂了新的化油器回來,與之前一直很想買的Polini高流量空濾和文氏管。五號早上下單,十二號下午收到,其實也因為晚報了關,所以晚了兩天,我想如果通關順暢應該可以早一些,不過大概就是一個禮拜左右收到。
P180D規格的化油器在台灣大約一組新品在$4500元左右,這次加上關稅與運費,最後約落在$2900元,算省下一筆小錢。 對應P180D的空濾POLINI Dellorto SI 24/24在台灣的價格約莫在$2200,這次的結算價格在$2000元,差距不太大,如果單純只買這個就不太划算。但這次也大略的知道SIP的訂購流程與時間,整體的運費算起來大約只有$843元,大約23歐元,不過關稅被打快五百塊,分別是225元的進口稅(5%)與236元的營業稅(5%)。
這次的小改裝針對引擎跟有點壞掉的化油器(混合比螺絲無效),一般來說化油器是不太會壞的,大多數只要更換化油器的上座就可以解決大半的問題,再者分解化油器,清潔油針就沒問題了,不過我有感覺我的混合比螺絲被轉到滑牙的感覺。這次也預計要一起更換油桶下方的油杯,之前也因緣際會從車友收到一組SIP的高流量油杯,就跟著化油器一起做更換,之前有過自己拆油箱的經驗,不過在對油杯開關的部分總覺得有點繞手,加上汽油漏得滿地,實在很怕一個火花點起來。
化油器的拆解可以參考摩德風2008年的文章:大車化油器分解分享~圖檔已修復和蠻牛哥的Vespa 偉士牌 150 化油器清潔,說起來其實不太難,有興趣可以按圖索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