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程老車入門
在1960年代的日系老車指南裡頭,本田在引擎方面可以說出獨出一轍,在鈴木、川崎、山葉都在大力發展二行程跑車的時候,本田宗一郎對四行程引擎的決心,讓60年代二行程當道的流行中,多了那麼一首四行程的交響樂章。
目前能夠在台灣市場存留的車系大多以商用車為大宗,另一個層面也可以表達在民國50年代時,一台可以工作的交通工具對一個家庭生計的重要性,在很多老車友的口中,這些車紛紛是所謂的「起家車」,有多少的重擔都從這些車開始。六零年代用腳踏車代步的人還是大宗,而你有一台「機動腳踏車」,在當時的售價幾乎可以買上一棟房子。
六零年代
在四行程的祖譜當中,台灣當時進口的本田小排量車系可以追溯到1959年款的Honda C92 Benly Dream,雙缸並列125.c.c空冷引擎,後期推出了擴缸至150.c.c的150.c.c.c版本,型號為Honda C95 Benly Dream。車架結構相同的情況下,彼此的零件與前後期的油箱、避震、座椅都可以互換,前期與後期的主要版本分別是前期平把手、鐵製護蓋與後期高把、裸露的空把。這個時期的車款仍使用沖壓式車台,可以說是六零年代二輪機車的主要特徵,諸如1966年川崎推出的二行程商用車B1-125,也同樣屬於這個年代。
六零年的
下半場
1966-1969對玩老車的人來說是個特別的年份,你可以想成是一個本田蓬勃發展與超車的五年,在各種方面都可以看到技術與商業應用的急速發展,從沖壓車台開始邁入鋼管車架、更大排氣量的引擎與變速箱系統的引入,化油器的改進、引擎形式的更新,對應在馬力上也有十足的發展,從前面五年的經驗,在六零年代的結尾,本田可以說是正式踏上王者之路。
1965 CB450當作起點,則1969 CB750可以說是本田集大成的機械巔峰。不過這些車在台灣太多稀少,來談談小車的進展。
在這個年份來說,1966 Honda CA160可以說是從商用車邁入街跑車的一個起點,這具引擎應用到後來的CB160,屬於有別於過去的單化油器,採用了雙化油器並加入了轉速表,CA160仍採用跟C95同樣的沖壓式車台,而CB160則採用了鋼管車架,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引擎形式,在這個年份的車款都還屬於斜引擎,引擎的汽缸朝向前方有一個微小的夾角,與後期七零年代的直引擎有了小小的區分。
這個年份的區間算是大多數台灣日規進口的主要年份,這個時候三陽與光陽雖然已經開始進口本田的機車,但仍沒有製造主要零件的能力,還在摸索組裝與進口,所以這個年份的車款大多屬於日本進口時期,也是台灣老車收藏的主要年份,這個區間的價格帶也較大,從二十萬至四十萬皆有,能有一張1960年代的車籍,光是那一張紙可能就價值十萬元。
六零年代的
下半場
1966-1969對玩老車的人來說是個特別的年份,你可以想成是一個本田蓬勃發展與超車的五年,在各種方面都可以看到技術與商業應用的急速發展,從沖壓車台開始邁入鋼管車架、更大排氣量的引擎與變速箱系統的引入,
七零年代
起飛
有了前面十年的打底,本田在七零年代可以說是迅速擴張,針對更為蓬勃的商用車市場,本田第一次推出了CB系列的單缸車型CB90、接著從CB100到最常見CB125S。但同時本田引以為傲的雙缸車型也因為售價跟後勤技術的緣故,逐漸在單缸的市場中逐漸敗退,老氣的形式不再能吸年輕客戶,而商用客戶則不在意馬力,而更偏好更容易維修的單缸車型。
台灣也是從這個時候進入代工的環節,此時光陽負責了CB100、而三陽則是CB125S。CB100後來衍生出不少車種,八零年代後CG車型取代了光陽CB的車款,也就是後來的金勇(OHV),三陽則一直以CB125為基礎,後續推出的野狼就是以OHC引擎為主,也是一直生產到現代的長青車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