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蘇媽時代來臨!

最近的台北好冷,難得今天不下雨有了點太陽。適逢結尾來組一個年末的電腦。

用途!

這一台菜單是配給家姊用的,沒什麼太特別的要求,關鍵字是想要玩魔物獵人。剛好跟上明年一月的ICE BORNE資料片,趁著還在台灣先把菜單讀一遍之後開好組裝一下。過去受限於房間(只能放桌上),要顧及桌面的使用空間,所以特別採用ITX規格的小電腦,那時候香比較之後選了2014年版本的MAC Mini

[開箱]小空間買桌電的小確幸:Apple Mac mini

不得不說以現在看起來,這台採用Intel i5-4260U二核四序2.5GHz,採用22奈米的低電壓功率版本,現在看起來這顆核心實在有點"有趣",在爬核心天梯的時候順手查了一下這顆核心的分數

3571...?

我直接在記事本上打上了一個問號,這個分數也太驚人(的低XD),我們家洋垃圾還仍有16494分的效能!

當年配上DDR3 8GB記憶體與500GB傳統硬碟,現在看起來可能還算是個不錯的文書機,不過想要拿來打遊戲(內顯HD4000),連AMD的阿罵都比你會打。所以這一次也幾乎是用一般的組裝思維來開菜單。還記得在2014年配電腦的時候想說可以省一些時間。後來稍微想了一下因為年代不同的緣故,當年看起來很難解決的問題,機板ITX/MATA片數不足,組裝起來的性價比沒這麼好的情況下,當年的Mac mini到現在過了六年,看起來還是依樣經典而且好看。

AMD的年代

還記得推土機FX架構嗎?那可是AMD自己幫自己挖的一個大坑,好比當年1995年的噴火戰鬥機PENTIUM 4,核心時脈打不贏的情況下只好加壓超頻,能力是上來了,但是過高的功耗與散熱反而讓他成為棘手的炸彈。FX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將多核封裝再一起加上層疊架構的確模組化了多核心,但是也因為層疊架構導致單核的效能不足,兩核共用浮點的情況下單核執行還輸給當時低一階的Intel單核。尤其當時的多序支援不足,單核處理過慢的問題一直為人詬病,導致一直到Zen架構出來之前,AMD幾乎很少成為裝機的首選。

但是

ZEN時代來臨之後,這個六年的悶氣直接大爆發。

BFA4bo0.gif

以前死忠的INTEL粉,也抵擋不住強大的時脈工序與真香的價格。

過去各種評測與雜誌,也是一致吐槽AMD大過於INTEL,

2019-12-09-雲飛.JPG

 Ryzen二代目推出之後,更是一洗大家的眼睛,有如當年Nissan GTR彎道超車的姿態。

2019年的趨勢

2018年是記憶體RAM價格苦悶的一年,減產漲價的新聞著實壓著裝機人的錢包,不過2019年的價格可以說是像溜滑梯一樣從年頭降到年尾。目前RAM與SSD的價格都來到一個相對划算的甜蜜點,相同的價格在年前可能在年尾買到翻倍的容量,時脈大幅度提高,甚至之間的差價幾乎可以讓你忽略不計,DDR4的記憶體大家幾乎都抓3000而不會去抓2333,兩者之間的價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還記得2017年左右我重新購入第二顆256GB SSD來擴充被吃乾抹盡的128GB,當年的價格,現在已經可以直上1TB M.2接口的TLC顆粒大佬,所以說現在裝機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時間點,可以稍微揮霍一些,吃點甜頭。

裝機菜單

核心 CPU
AMD Ryzen™ 5 2400G 3.6GHz 四核八序

主機板 MB
ASUS PRIME B450M-K

AMD AM4 mATX
USB 3.1 Gen 1
USB 3.1 Gen 2
M.2 PCIE x4
DDR4 3200 (OC)
DDR4 雙通道 最大32GB

記憶體 RAM
Micron DDR4 3200 8GB*2 雙通道16GB

儲存裝置 HD
ADATA SX8200 PRO 1TB M.2

M.2 2280
Gen3 X4
3D TLC

顯示卡 VGA
AXRX RX590

8GB DDR5
PCIE 3.0
3D TLC
255mm
8-Pin 

機殼 CASE
Jonsbo V4

M-ATX
USB 3.0*1 (Front)
USB 2.0*1 (Front)
255mm VGA Max 

電源 Power
be quiet!Pure Power 11 500W 金牌

控制預算
$20,000

四核核心 :$3,890
AMD Ryzen™ 5 2400G 3.6GHz 四核八序 

AMD主機板: $2,790
ASUS PRIME B450M-K 

16GB 記憶體:$2,099
Micron DDR4 3200 8GB*2 

1TB SSD 儲存裝置:$3,999
ADATA SX8200 PRO 1TB M.2

顯示卡 VGA:$4.990
AXRX AMD RADEON 590 8GB D5-DHD

機殼 CASE:$1,690
Jonsbo V4 Black 

電源 Power:$2,150
be quiet!Pure Power 11 500W 金牌

總共$21,608

屠龍\(゚∀゚)

後記

因為實在是太久沒有裝機了,上一次裝機是2016年還在玩洋垃圾E5-26402的時候,不知不覺這台一萬的破傢伙竟然狠狠地撐過四年,現在正在打字的就是這一台華南金牌主板搭配洋垃圾核心。不得不說那年組DDR3時脈不過1600Hz,組了32GB的雙雙通道(8G*4),就已經是大佬,這麼大的容量也將近花上半萬,現在這個價格,你可以組到頂天的DDR4 3200 64GB,而且還會找錢。

記憶體跟儲存裝置的部分採用比較奢侈的配置,1TB SSD跟16GB雙通道,B450M5這塊算是入門版,插槽只給你一對,所以其實沒有往下升級的空間,比較理想的做法可能是買單條16GB(價格相同),未來有預算的時候仍留有16GB的升級空間,雙通道麻煩的地方就在於一次要換一對,而當你要升級的時候,剩下的這16GB可能就會變成銅板價的孤兒,雖然是入門主板,不過還是留有32GB的空間,16GB還有一次升級的機會。

不過換個方向來說,當要換下一階的時候,可能DDR5都已經再跳一次水,升級可能已經不是現代最好的選項。其次是控制預算在兩萬的預算內了話,我覺得多餘的錢拿去投資顯示卡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我自己在使用32GB RAM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也用不滿,通常爆掉的時候都是無意識間開了數百個Chrome分頁(養成壞習慣開了不關XD)。

核心跟主機板通常會一起配,也會比較便宜。譬如原價屋針對2600G+B350M就有不同的優惠,會比單買來得便宜,譬如這次的組合高興價是$5,600,比起各自單買便宜了一張一千塊,不過偶爾優惠價的另一層意思是幫店家清一下庫存。一開始往上配到R5-3600X,後來評估預算跟顯示卡之後,選擇是核心較少的2600G,不過不得不說,在同樣的預算搭配裡頭,2600G+B350M的組合i3 9100F+B365M,在PassMark上分數還超車了5%  。

接著是顯示卡的部分

稍微爬了一下魔物獵人的顯卡需求,其實他的低配只要1060 3GB的版本,在網友2017年的評測當中有提到AMD 580在相同條件下測試接近GTX 1060 6GB的幀數,FHD的情況下RX580,就已經可以在高畫質的情況下,達到還算流暢平均的54 Frame,在不溢出太多效能的情況下,相比RX580 8GB與GTX1060 6GB,多一些記憶緩存其實對遊戲運行更有幫助。

然後頭一轉看了一下RX590 8GB的價格,這張價格在年初的時候還要九字頭,在下一個世代RX5700推出之後(售價$8,888),RX590變成一種信仰卡,不過在九月的時候砍了將近一半夭折到五字九尾,幾乎可以說是取代了GTX1060 6GB市場位置,同時RX580 8GB也因換代受到擠壓。再過了三個月後RX590正是跳到四字頭,相比來說不僅從晶片、記憶體來說,這一張可以說是AMD中階的最佳選擇,相同的預算,你只能買到GTX1650 4GB Super的版本,但是GTX1650在跨界天梯的比較當中,效能相近(畢竟RX590是訂價在7000級)而GTX1650 Super因為是十一月新卡,目前價格還很接近六字五尾,即便換上DDR第五代,短時間價格還不算到一個相當划算的範圍。

2019-12-9-RX590.png

雙風扇跟Gaming的設計其實相當好看

2019-12-9-RX590-2.png

自帶防彎背板,以及高效能五倍導熱管

2019-12-9-RX590-4.png

不得不說,這個IO接口很有誠意
給滿三個PD口跟單個HDMI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RX590的晶片較老,功耗也比較大,相比之下兩者雖然可以做出類似的FPS,不過RX590的功耗可是來到建議600W的電源來推動,要額外加上8Pin與6Pin的電源接口,整卡功耗來到225W,相比起新製程的GTX1650 Super,功耗只需要一半的100W,因此如果你是N家的信徒,打算過年後裝機,那麼這款中階新卡可以考慮GTX1650 Super,不過若是AMD 再推出下一代來應戰,或許7nm的新製程也會有不錯的表現。

最後,來屠龍吧!
登登登登~登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nsheep 的頭像
    Greensheep

    綠羊萬萬歲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