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感度拍高黑白,哪款高ISO黑白底片好?

Q:以前找過一篇說push(增感) Tri X 和 HP5 會比 Delta 3200好,看了比較我記得是比較喜歡HP5的效果,但現在找不到了。不很介意顆粒,但不喜高對比, 135或120 都可以!

01.jpg
Mamiya645 / Delta3200
在夜晚的相機選擇當中,我最喜歡的搭配就是配有OTF(Off the film),是一種即時性的測光模組,它並不是像TTL採用預測曝光,而是實際去測量當下通過的光通量,於是這個設計就很適合在夜晚的時候,得到準確的曝光量。

身為一個夜貓子

做暗房的常常在晚上醒來,拍照的時候也常常在晚上溜搭,所以說到推薦高ISO拍攝的底片選擇,我覺得我好好像特別適合。這裡要特別先講一下目前底片感度產品線的分布。先講結論就是我自己會比較喜歡ILFORD HP5的增敢表現,一直以來它一直是陪我在晚上玩耍的好底片,雖然Delta3200某部分更稱職,但一來是它沒有推出便宜的100ft包裝,其次則是說起來還是有點貴,一捲Delta3200可以買兩捲HP5。中片幅的部分我自己暫時不推薦柯達的產品,背印的風險有點高,因此ILFORD全系列產品中,Delta3200與HP5+400,算是我目前比較喜歡的夜拍組合。

HP5
ILFORD HP5 400 │ 英國製高速黑白底片

現代底片與傳統底片

如果劃一條線來區分世界上的底片種類,其實可以分成現代底片,由新型T-Grain為主,加入染色轉染銀離子的技術的現代底片陣營,以及舊型傳統塗佈乳劑的舊時代陣營,但實際上在經歷過一些時代上的更近之後,有些過去以傳統乳劑著稱的底片也會參雜著一些現代底片的技術,只是T-Grain的比例不高,所以一般會稱為混合型或是半現代底片,目前最好的例子就是Kodak於2012年後的TX400(Tri-X)。

02.jpg
Mamiya645 / Delta3200
高感度底片的實際表現就是在微光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到比較低的反差,通常意味著更多的暗部細節。在拍攝微距的時候,高感度可以替你取得更好的景深,同時反差也不至於突破天際。

現代底片別有特色的辨識方法,就是在定影完後,還會帶著淺薄的紫色片基染色,這一般可以視為轉染色料的殘留,這個現象在彩色藥劑C41,沖洗的黑白底片上頭也可以觀察到。所以相比起Tri-X,我認為ILFORD HP5+算是沒有中途更新的舊型乳劑的代表,補充一點就是黑白電影底片Double-X在彩色底片踏入Vision3之後,中間雖然沒有特別宣布修改了配方,但是沖洗過2009左右前後的底片後,我覺得後期的Double-X也開始很容易有紫色的染料殘留,所以可能也加入了T-Grain的塗佈。不過這些都是我的猜測,這部分在柯達的原廠文件或是已經很少的電影底片拍攝討論當中,都沒有特別關注到這件事情。

03-Xtol-24-15-s-eos1n-HP5-800.jpg
Canon EOS 1N / ILFORD HP5 @ 800
增感的場合下,可以注意到後面背景沒有光源的地方,就很容易與有燈光的地方形成很高的反差。

這裡補充一下,實際上柯達對於銀粒子的扁平化技術還是比較好的,距當年的評測柯達的銀鹽粒子不僅比較尺寸更扁平,尺寸也更加均勻,巨觀上的表現就是更優異的粒狀性與更加銳利的邊緣,以及更高的感度表現,ILFORD與FUJI(讓我們為富士停產黑白默哀三秒鐘)雖然後續分別推出Delta與Acros來與TMAX系列對抗,但市場上的反應還是偏向市場的老大哥柯達。這一點可以從去年復刻的TMZ3200看得出來。

04-Xtol-24-15-s-eos1n-HP5-800.jpg
Canon EOS 1N / ILFORD HP5 @ 800
在某些場合,增感也是前製與後製的反差搭配選擇。

2009年柯達停產TMZ3200,至今將近十年,但是中間Delta3200雖然沒有停產,但也鮮少掀起話題。富士旗下的NEOPAN則是停產得更早,因此如果你跟我一樣從2010年後才加入底片拍攝的行列,你可能跟我依樣沒有看過這捲底片。

05-Xtol-24-15-s-eos1n-HP5-800.jpg
Canon EOS 1N / ILFORD HP5 @ 800

高感度≠高實效感度

先講一個概念,底片的感度在生產的時候就已經決定,攝影師所決定的感度其實只是決定底片的「曝光」,改變機身上的ISO盤不能直接改變底片的感度,我們改變的是讓底片曝光的多寡,而我們常說的增感與減感,實際的意思是增(減)感沖洗,藉由後期暗房延長顯影的沖洗時間,來迫使底片上的淺像轉變更多的銀粒子來提升濃度。

06-Xtol-24-15-s-eos1n-HP5-800.jpg
Canon EOS 1N / ILFORD HP5 @ 800

就像是數位相機上拉高ISO會產生噪點,藉由增感沖洗的底片會有兩個明顯的特徵,1.顆粒增加 2.反差提高,換句話來說,增感沖洗本質上也沒有真正的提高底片的感度,但是藉由提高反差的方式,讓底片上的濃度(銀,顯示出影像的地方)變得更多,但是曝光不足與未曝光的地方,無論顯影再久也不會有所感變,而高濃度區的亮部則還會持續發展,生成更厚重的銀,因此反差提高是可預期的,而重點是,位於中間調附近的濃度,是否有因為增感而達到我們要的反差與濃度。

07-Xtol-24-15-s-eos1n-HP5-800.jpg
Canon EOS 1N / ILFORD HP5 @ 800

在過去ILFORD的增感沖洗指南裡頭([說明書]廢綠羊讀ILFORD APPLICATION SHEET PUSH PROCESSING 增感沖洗應用文件#1 ),增感顯影比較像是一種補償現場光源與調整反差的方法,務實面來說,大多數延長顯影時間的沖洗方式,最多只能增加1.2倍的感度提升,四百度的底片增感最多只能提升到實效感度到640度左右。 這裡又要提到測光系統在面對特殊光源,像是點光源、舞台燈這種情況下的均衡測光策略,於是在大多數夜拍的情況下,整體估算曝光與核定實際ISO的方式就變成相對複雜。

08-Xtol-OM2-HP5-400.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400

我的意見

高感度部分我會建議要從後期沖洗一起考慮進去,因為在高感度底片的沖洗上,選擇感度提升型的顯影劑(Speed Enhance Developer),會比較符合我們的目的,大多在處理這些底片的時候,我會優先選擇Kodak Xtol(以Ascorbic acid(抗壞血酸)為顯影主劑)以及Tmax Developer(T-Grain專用顯影劑)來得到比較好的效果,而不太建議使用D-76的原因在於,D-76本身的顯影成分當中有亞硫酸鈉,比例也不少,它會溶解表面的銀讓畫面變得更加柔順,雖然會損失銳利度但是可以得到更佳平滑的邊緣,但也會降低底片的實效感度。

09-08-Xtol-OM2-HP5-400.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400

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用底片的感度,換取更高的快門,或是更小的光圈以換得景深,但是就像《鋼練》中所提到的,凡事都有等價交換,高感度的底片成本較貴、同時無論是增感沖洗後的底片或是原生高感度的底片,本身的顆粒感就會較重,反差也會相對較高,這意味著整體的階調在要達成同樣感度的情況下,反差曲線會像是雲霄飛車一樣迅速拉高,而不會像未增感/中慢速底片一樣可以拉出一片緩慢上升的小山丘。

10-08-Xtol-OM2-HP5-400.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400

不過實際上,Delta3200與TMZ3200雖然實際的實效感度的確不在3200度,依照實際的實效感度測試,還是有1250左右,在高ISO的層面上,基礎感光還是比HP5與TX400來得好,這也就意味著在同樣的場合下,保持相同反差的基礎,暗部的細節會比較豐富。

11-Xtol-OM2-HP5-400.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400
 
但一般作為畫面的組成來說,階調可能會是許多攝影師考慮的部分,譬如以人像來說,不是每個人都喜歡T-Grain的銳利感,因此TX400與HP5才會是許多人寧願增感來使用的選擇。不過以價格來說,HP5/TX400的確划算許多,即便加上增感的費用,也是相當於Delta3200與TMZ3200的2/3左右,但是最終還是要看每個攝影師的用法與使用結果,而其中又包含了後期沖洗與掃描的選擇。(TMZ3200目前沒有120版本)

30-XTOL-OM-400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400

12-Xtol-OM2-HP5-400.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400
原本Mamiya645裡面放的是Lucky100度的黑白底片,不巧遇到片頭脫膠,不過托它的福,拿出一直放在包包裡備用的Delta3200。

實際拍攝

13-Xtol-OM2-HP5-800.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800

14-Xtol-OM2-HP5-800.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800

15-Xtol-OM2-HP5-800.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800

16-Xtol-OM2-1600-9M-26-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1600

18-Xtol-OM2-1600-9M-26-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1600

19-Xtol-OM2-1600-9M-26-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1600

20-Xtol-OM2-HP5-320-Xtol-6m-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320

21-Xtol-OM2-HP5-320-Xtol-6m-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320

22-Xtol-OM2-HP5-320-Xtol-6m-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320

23-Xtol-OM2-HP5-800-Xtol-10m-20C-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800

24-Xtol-OM2-HP5-800-Xtol-10m-20C-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800

25-Xtol-OM2-HP5-800-Xtol-10m-20C-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800

26-Xtol-OM2-HP5-1600-Xtol-12m-20C-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1600

27-Xtol-OM2-HP5-1600-Xtol-12m-20C-R.jpg
Olympus OM2 / ILFORD HP5 @ 1600

28-Xtol-OM2-HP5-400.jpg
Canon Eos 1N / ILFORD HP5 @ 400

29-Xtol-T2-HP5-1600-Xtol-12m-20C-R.jpg
Contax T3 / ILFORD HP5 @ 1600

延伸閱讀

Maco PTC 400 │ 德國拍攝用紅外線黑白底片
Ultrafine 400 │ 米國極度細緻黑白底片
Svema Photo 64 │ 老蘇維埃黑白電影底片

arrow
arrow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