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器材們
這幾個禮拜的測試有用到hasselblad 503CX、500CM與903,方形的還有另外一台是Rolleiflex 2.8C。六七片幅則是由Mamiya7II擔綱。六四五也是同家的Mamiya645M。說起來我自己是比較習慣Rolleiflex SL66的拍攝方式,不過他在六月份的時候英年早「修」,目前正在排隊準備檢查中,所以重新回到比較陌生的哈蘇器材裡頭。
逆光
這裡就要稱讚一下蔡司在哈蘇鏡頭上下的功夫,我手邊的鏡頭都屬於中期的CF鏡,已經是普遍帶有T*鍍膜的版本,可以看到再直接面對光源的時候,對於光斑以及耀光都有很好的表現。鄉比起我自己在Rolleiflex比較早期的Non-HFT鏡頭,對於這種構圖就要稍微調整一下與光線的位置。
*備註:Rollei與Hass在當年都委託蔡司製作鏡頭,在後期Rollei入主成為蔡司最大的股東,故有一說是Rollei先挑選比較好的鏡片與塗層技術,其他才交給哈蘇使用,雖然不可考,不過在鏡頭之間的比較裡,Rollei的鍍膜演色的確也比較多變,在Rollei的鍍膜稱之為HFT、而蔡司一般的鏡頭都稱之為T*(念作T Star)。
夜拍
這幾幅使用的是Rolleiflex 2.8 C版的雙眼相機,鏡頭是Schneider Xenon版本,這個年代的相機鍍膜上就還停留在早期的技術,所以在比較嚴峻的光源下就很容易有耀光的問題。不過在老鏡的角度來說,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比起許多現代鏡,他的獨特耀光卻成為一種現代鏡沒辦法做到的效果,至於喜不喜歡,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陸續測試中
這次其實是有位香港攝影師從香港寄了三盤不同版本的底片來請工作室分裝,也因為這件委託所以重新訂製了刀台,從2015年的一些小經驗陸續修改成目前2018年的版本,目前還是用精度比較不好的壓克力作打樣,陸續測試完結構之後會委託金屬雷射與CNC完成後續的刀台製作,不過在這之前有不少的工作要完成,如果你有興趣幫我們一起測試底片,我們目前有提供一卷$150元的Alpha版本,以6X6片幅來說,哈蘇可以剛剛好容納12張,不過其他格式譬如6X7與6X45,都會稍微切到第一張的部分,所以這個版本如果你不是使用哈蘇的A12片夾,會建議跳過第一張,從第二張開始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