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250D116.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翠蘆莉,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唸成翠蘿莉。

颱風前夕的寧靜

颱風來的前一天準備完最後一批底片,一抬頭看了一下掛在牆上的時鐘,開頭已經跨過了開始跨過了六字頭,通常晚睡的人會有幾個選擇,拉上窗簾然後與下午的夕陽說早安,或著準備好相機,然後去見見許多人睡眼惺忪的第一道晨之美。

20180710-250D106.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翠蘆莉,一開始我以為是路邊的牽牛花。

路邊的牽牛花(?)

一早出門第一件事情就是選要騎什麼車出門,這通常取決於我找得到什麼車的鑰匙。以前急著出門拍照,我們家百吉發是沒有鑰匙插在上頭的,在1960年代的老車都長得像這樣,在龍頭的鎖只鎖住轉向,如果你喜歡還是可以把它的引擎踩起來,然後原地尻圈。

20180710-250D138.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一台七零年代的老山車

這是一台老本田

可能是因為檔車的緣故,天生就少了一些方便,又因為愛帥所以又堅持不裝上尾架或是側包,所以出門的拍照的時候還是比較喜歡大白一些,後面的一個小藤箱,可以裝上不少東西。他原本是一台老野狼,沒有記錯了話應該是1984年的三陽老野狼,在2018年的時候從一位師大的學弟那兒接手而來,已經停牌了好一陣子,在老車拍賣社上的價格是九千多塊,當天晚上跟他聊了一下之後,七千塊入手,當時的車況其實不太好,也在外頭淋了將近三個月的台北,引擎咬住、外觀跟放在陽台的熱水爐相差無幾。四月份的時候在 KMOTORS 完成整理之後,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說起來,他是2018年來的新朋友,也是我的第一台老本田。

20180710-250D107.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她,是一日花,也就是說每朵花的花期只有一天。,

底片與採集盒

從車庫發動引擎,這台老本田沒有特別設計阻風門,因為用的是CB100的車架作為原型,CB100的化油器與C95這樣的車都屬於阻風門做在化油器上的樣子。不過Klaus把化油器調得剛好,冷車的時候即使不拉阻風門,只要發起來的時候稍微轉一下油門,就可以開始今天的旅行。

20180710-250D108.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沿路上,跨過河堤,騎進疏洪道裡面,前晚車子就開始從疏洪道裡大逃難到河堤上投,所以可以看到車輛井然有序地停在河堤的斜坡上。從小住在疏洪道旁邊,每每對於颱風算是相當有印象,記得嚴重的幾次颱風,都可以看到疏洪道裡面夾著幾座籃球架往淡水河奔騰的樣子。

20180710-250D109.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像我們這樣的底片人,大多會說自己在玩的是街拍來介紹自己,不過有時候我會比較喜歡說,其實我只是在散步,隨處撿了一些影像回家沖洗,然後從類比裡頭放大。總是喜歡在路邊撿點東西回家,放在紙上,最後釘在牆上,就像是以前小時候在戶外撿到死去的獨角仙,帶回家看著課本上的方式,陰乾、泡著酒精,防腐後做成標本。我想底片就像是我們的採集盒,而這些影像就是我們的獨角仙。

20180710-250D112-1.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翠蘆莉,現在打字的時候還是不自覺想打成翠蘿莉,可惡!

不過老實說我是很怕昆蟲的那一種少年,獨角仙對我來說跟蟑螂的恐懼差不多,所以我一直到回家之後洗完底片,我還一直以為這是躲牽牛花。「你有看過不用爬藤蔓的牽牛花嗎XD」「這個是翠蘆莉,近期園藝很喜歡用的花種」在底片世界貼完照片之後,移動生物圖鑑的誌堂學長傳了訊息跟我說。他是櫻花鉤吻鮭的保育員,可惡,好羨慕這種一眼就可以看穿動植物的能力,如果我出生在真新證,我覺得誌堂學長一登入就會變成神氣寶貝圖鑑。

20180710-250D113-1.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哈蘇與電影底片

以前陪我散步的相機是我的第一台中判相機,Rolleiflex SL66,不過在五月份的一次散步當中,又遇到了纏著這一台相機久九不能自拔的卡機漩渦裡頭。我還是比較習慣祿來的拍攝拍攝方式,左手對焦,右手調整快門速度,加上自帶倒接的鏡頭設計,讓在拍攝這樣子路邊的花花草草,多了更靠近的距離。不過祿來的片盒與機身設計總有些處不好的時候,後廉不同步的鬼影也常常不知不覺成為一把捅在心中不確定的刀。不過相比同樣為後簾快門的哈蘇相機2系列,你也不得不讚嘆,當年祿來推出第一台單眼反射相機就採用後廉快門以及倒接鏡頭設計。(然後就因為複雜的結構賣輸給哈蘇破產了)

20180710-250D118.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翠蘆莉,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唸成翠蘿莉。

我自己手邊的哈蘇都屬於五系列的版本,一台是為了強化攝影棚使用增加了墊子閃光接點的503CX,和早期500系列始祖的加強版500C/M。這兩者在機身外觀上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差別,不過最有標誌性圓圓的過片把手,在503CX之後就改成搖桿,算是500系列相當具有歷史性的一處標示。

我想很多人開始接觸哈蘇之後,也正式踏入菜園的行列,包含每個人一開始都會拿到的新手大禮包Planar,這一支雙高斯設計的鏡群結構,從一開始發明倒至今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作為一顆兼顧銳利、發色、校正以及製造成本兼具的鏡頭,可以說是玩德國鏡頭的朋友的入門磚。我手上的鏡頭是屬於中期的鍍膜版本T*,相比起過去祿來同為蔡司製造的無鍍膜版本,在面對這樣的強光直射方面都有很好的抗耀光,即便在大光圈也還是有很棒的表現。

20180710-250D120.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不過也因為這樣他的光痕也就不太明顯

電影底片上的碳層

電影底片上一開始最讓人頭痛的沖洗問題就是碳層(Rem-Jet),他是一層塗在底片正面薄薄的碳粉,他在設計上有一些優點,譬如在電影高速過片的時候,可以潤滑攝影機的滾輪與幫助過片,這層結構還可以避免輕微的刮痕,碳層先幫你擋上一刀。不過這些在靜態攝影(Still Photography,相比於動態的Motion Picture)上都不算是什麼好處,最大的優點就是碳層還肩負著抗暈染層的作用,英文叫做Antihalation,可以在高照度的狀況下攜手多餘的反射,在畫面上的意義就是高光點不容易有暈影(Halo),畫面也會更加銳利,這大概有點像是有鍍膜以及沒鍍膜的鏡頭那樣,可以為你的底片多增添一些銳利的細節。

20180710-250D121-1.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翠蘆莉,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唸成翠蘿莉。

中片幅電影底片上的齒孔

從135相機走到中判或是大判,算是底片人不知不覺就會走進來的一個循環。其實電影底片的格式從過去到現在也是不斷有在變化,不過相反的是最早的底片攝影都是屬於頁式(Sheet Film)的木箱相機,也就是我們目前在大片幅攝影當中提到的4X5規格(或是8X10),不過當年其實還有一些整除不了的尺寸,電影底片最早的規格是35mm,1895年時在巴黎拉開了電影的序幕,這其實多少也影響了柯達在1934年制訂的135規格(36mmX24mm),不過一直在60年代之前,中片幅(120規格)還是當時底片拍攝的大宗選擇。不過電影底片的中片幅版本IMAX,是一直到1970年才真正問世,當年在日本展覽館上,世人才第一次看到超越35mm底片格式以及Cinemascope(寬景變形鏡位)的大片幅投影。

在早期中片幅的歷史當中,其實也出現過70mm版本的中片幅機背,1970年,為了解決中片幅相機攝影片長不足(每12張就要換片)的缺點,當年在登月計畫之時,哈蘇除了設計自動過片的EL版本,同時也替NASA製作了如同湯普森衝鋒槍的彈鼓底片系統A70。外型上這種A70片匣稍微比一般的哈蘇片盒A12大上了一些,不過裡頭的底片長度為4.5公尺,如果拍攝6X6的大家,可以拍攝到60張,有興趣看看當年哈蘇公司在阿波羅十一號任務中的設計可以看看華盛頓國家太空博物館的介紹●

蠻有趣的是都是在1970年發生的事情,或許是一種巧合,不過這也為70mm靜態底片在00年後陸續停產後,我們得以轉向從IMAX底片上看到一絲復活的跡象。

20180710-250D121-1-2.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底片剛掃描完的樣子

格式是70mm還是65mm呢

其實IMAX攝影機在拍攝的時候,是使用65mm的格式作為拍攝,在拷貝成放映用的母片時,才會採用70mm的版本。IMAX底片在拍攝的時候是額外收音的,所以他並不需要額外的空間來容納音軌,但是在早期的放映設備,為了讓影像與聲音同步,故在放映的底片上都必須留一小段空間作為音軌寫入。所以如果使用65mm規格的IMAX底片在中片幅上,在拍攝的時候會將左右兩旁的齒孔也一起拍入畫面裡頭,大多數時候在掃描的時候我會避開齒孔的地方掃描,外圍大概會縮小1mm左右。不過人特別喜歡這樣的齒孔,比起完整的一幅影像,有時候在在底片上的齒孔,就紮紮實實的展示身為底片的驕傲。

M1612-013-7607-MPF-PERF-Greensheep-早餐-Kodak-5203-50-50-Rolleiflex_2.8D-Walk-2016_12_1912.jpg

Rolleiflex SL66/   Kodak Finegrain 50D  / igreensheep
有齒孔和邊緣上的印樣,總是底片之於數位最大的特徵

不過因為為了要留下齒孔,影像就不能裁切或著旋轉,這對於水平苦手(尤其是腰平)的我其實有一點蛋疼,腰平因為左右相反的緣故,在抓水平的時候總會顯得有些肢體障礙,所以大多數時候我還是會在後期用Lightroom把齒孔在抓水平的時候修掉,不過遇到一些漂亮的畫面時,能把齒孔留在畫面上頭有時候也能增添幾份底片味。

20180710-250D129.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機場捷運線

20180710-250D143.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重陽橋上

20180710-250D141.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走上一段天橋

 

20180710-250D139.jpg

Hasselblad503CX/   Kodak Sunbeam250D  / igreensheep
颱風台之前的天空

IMAX PROJECT

目前工作室有準備四種不同格式的中片幅電影底片版本,目前主要正在販售的分別是適合夜拍的高感度Glame/500T、以及日常拍攝用的Sunbeam/250D,如果你對這兩款底片有興趣,可以到工作室的底片手推車來看看!

工作區域 1.png

   Kodak Sunbeam250D  /賣場的手推車

02.png

   Kodak Glame500T  /賣場的手推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