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IN120FILM.gif
《Kodak 120 Brownie II》

你知道中片幅

你知道第一台中片幅是柯達在1901年推出的Browmin No.2(布朗尼二號),當年的相機比較特別,都是由底片廠商主導,接著製造才製造相機。因此當時很多想跟柯達競爭的底片公司,都各自推出了不同規格(可能只差了一點點),但就是要跟你的相機不相容,當年如果你能壟斷整個市場,便能從底片的製造、中間的拍攝、到最後的沖洗,都可以一起包辦。

如果你查過富士的中片幅原文-你會發現他們把中片幅稱之為「ブローニーフィルム 」這個意思是就是”Brownie film”-所以你知道後來的中片幅相機Bronica(碧浪)的個品牌的名字就源自於這個有趣的柯達相機

不過後來

由於柯達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後來的相機廠商直接就屈服跟柯達使用相同的規格。這規格就成了後來的中片幅底片(medium format)的代表。在1950年後,135底片(35mm)底片由於體積更小、功能更強大的緣故,普及率比起中片幅相機來得更好,所以很多人會以為135底片比120底片來得要早(實際上在電影規格中,35釐米的系統剛好是從120系統切出來的),甚至會沿用35mm這個名稱,然後稱中片幅底片為120mm。(Nope!)

實際上

中片幅的規格其實是61mm,而大家常用135底片規格其實是1又 3 / 8英寸,大概很接近35釐米(34.976±0.025毫米)。如果你想知道這類電影的第一個專利擁有者,其實來自伊士曼(Eastman)公司以及大家很熟悉的專利大王愛迪生,當然當時也有很多人去研發其他的規格,不過結果跟上面的結果一樣,電影公司的大量使用以至於非35釐米的系統通常都比較貴,最後大家都還是跑回來用愛迪生系統的35釐米。

當然這個好日子沒有過太久,這種壟斷的技術指導後來被政府判定違法(跟同個年代萊特兄弟的故事有點像)但因為已經廣為業界使用,所以還是變成一種指標,而眾多公司也可以比較自由的使用這個規格來製造底片。後來的伊士曼(現在的柯達)在這個世紀也常常被各地的政府告壟斷產業,以致於必須公開一些藥劑的沖洗配方以及兼容數據,這可能算是當年大公司不得不低頭的世界宿命。

不過後來富士傾家蕩產跟柯達削價競爭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改良的調配藥劑的方式

這次依舊從原本煩惱的比重與藥劑比例來著手,首先在調製漂白劑的時候,決定一次調製十公升來避免小劑量調製的時候導致的些微誤差,這些小誤差可能大大影響最後成果的比重。然後是針對每一次藥劑的使用都採用一次性使用,在穩定之前好像不太適合去挑戰藥劑衰退的程度。

今天的功課

延續著昨天的經驗,這次重新回去看了一次ILFORD原廠的手冊,不得不說手冊這個東西就是越看越有味道,第一次看的時候總只是摸清楚流程,實作之後才會開始咀嚼裡面有意思的字眼。這次留意到每道藥劑的之間的水洗過程,內容中特別要求

"again with fresh water and invert it ten times. Discard the water, refill the tank with fresh water and invert it twenty times."

原廠似乎非常要求灌洗的次數以及反覆攪拌的方式,所以這次特別按照手冊裡頭說的水洗來看看結果有沒有改善。

強化每道藥劑之間的水洗流程

昨天研究了一下乳劑表面的破裂,看起來有點像是以前柯達品管手冊中提到的二氧化碳針孔。常發生在過於強力的酸鹼中和,也就是顯影劑與過濃的急制劑反應後,在乳劑內產生中和後的氣泡,從乳劑層內破裂的現象。改善的方式就是用清水代替急制劑,又或是使用符合正確酸鹼值的急制劑。

由於正片反轉會使用到硫酸這類強酸作為洗滌劑,於是看來中間的水洗有必要確實而且做冗於才能確保流程不會發生乳劑脆化等問題。

但是

這也是個有點摸不著頭緒的方向,原因是過去雖然都有經由水洗,但發生的狀況仍不穩定,以至於有時候很難判斷是哪裡產生了問題。水洗過長也出現過乳劑脆化,直接溶解成一攤黑水。也有水洗不足但藥膜不受影響的狀況,這一點可能還是要綜合評估一下漂白劑的酸鹼值以及後續藥劑的酸鹼值是否有一定的匹配關係。

以前我一直以為是漂白劑的鍋。但是後來溶解都發生在二次顯影的流程,反而是增加水洗之後在清淨這個步驟就解離的也有。

(゚∀゚)
暗房真的是非常奇妙
你說是不是

這次的作業

 一樣用了一捲正規正片Fomapan 100R以及我印象中好像可以反轉的富士停產又復活的黑白底片Acros100(還是中片幅的)事實證明呢,我印象中Acros100好像失敗了好幾次(笑)但我一直以為是我漂白沒有做好,這次確實地做好六分鐘的漂白以及兩分鐘的清淨,完整的水洗以及控制的流程。片基的顏色爆炸了,得證明

ACROS這傢伙跟TMX一樣
不適合用於正片反轉

 阿偏偏Acros的前一代Neopan就可以-真的是氣死ㄇㄉㄈㄎ(這一卷很貴QAQ)

 

 

圖集
ACROS100

掃描機是Noritsu HS-1800

首先

首先來看的就是失敗的Acros100,其實本質上底片的片基有點過重,以致於掃描的時候會出現馬基線。邊緣變得超級銳利,老實說有種特殊效果,但是以燈箱來看,底片是黑不溜丟的樣子。

21030105 - Acros100 - 黑白正片 - Pentax67-06.jpg

21030105 - Acros100 - 黑白正片 - Pentax67-07.jpg

21030105 - Acros100 - 黑白正片 - Pentax67-08.jpg

21030105 - Acros100 - 黑白正片 - Pentax67-09.jpg

21030105 - Acros100 - 黑白正片 - Pentax67-10.jpg

Rollei Otho25

我覺得還是很吃底片。(゚∀゚)
但是想一想黑白正片如果不特別做一下額外的裝飾-譬如直接拍燈箱或是幹嘛了話,他本身的視覺張力好像跟一般黑白沒什麼兩樣(真的沒什麼兩樣)所以以黑白正片來說,最好的展示效果就得要從翻拍入手才行。

色盲片

Rollei Otho 25 這是一卷很特別的色盲片,也因為是色盲片的緣故,所以片基可以做的比較透(因為天生就捨棄了需要靠片基來濾色的光源),因此紅外線底片也有類似的特性,只是因為剛好相反,所以透明的片基反而會導致片頭漏光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這類底片都要注意在室內裝片)趕光度更強的底片甚至會要求在暗房裝片以避免任何紅外線導致的曝光。

最苦惱的就是Acros100不能用。
(´_ゝ`)

21030106 - Rollei Orth 25 - Pentax67 - 黑白正片-05.jpg

21030106 - Rollei Orth 25 - Pentax67 - 黑白正片-06.jpg

21030106 - Rollei Orth 25 - Pentax67 - 黑白正片-10.jpg

延伸閱讀

暗房│如何沖洗黑白正片
簡單的黑白正片結構以及科普介紹

暗房│黑白正片反轉沖洗/實作心得(1)
如何第一次沖洗就上手!

暗房│黑白正片反轉沖洗/實作心得(2)
更多的黑白底片沖洗起來會如何?

暗房│黑白正片反轉沖洗/實作心得(3)
第一次出現馬基線的狀況

暗房│黑白正片反轉沖洗/實作心得(4)
雖然沒什麼內容,就是失敗的檢討

暗房│黑白正片反轉沖洗/實作心得(5)
改良的調配藥劑的方式與心得的檢討

 


實用文件導讀

說明書│廢綠羊讀《APPLICATION SHEET REVERSAL PROCESSING:黑白正片沖洗應用手冊 》
黑白反轉沖洗的配方、流程以及我的小建議

A Black&White Reversal Process In Memory Of Agfa Scala 200x
德國攝影師 Jens Osbahr 的黑白正片反轉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