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x MZ-S

誕生於2001年五月,說起來是非常後期的相機,同年RIOCH末代隨身機GR1V也在同年出生。在此之前Pentax其實已經逐漸邁入一種無法掌握市場的窘態,大多數消費市場已經由Nikon與Canon所掌握,而自家的專業市場主要還是留在中片幅像645之餘,全片幅方面就有點乏力。

不說你可能還不知道,台灣當年代理Pentax的經銷商叫什麼名字,在博愛路打工的時候聽聞過過去代理賓利的貿易商也順便代理過一陣子Pentax,當時交車會送一組Pentax的中片幅相機,用鋁箱裝得好好的一起交給車主。

作為一台高階旗艦

不得不說在底片的範疇裡面,越是近代的底片相機都長得跟現代的數位相機頗像,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後期1990年推出的單眼SLR,像是Nikon F601、Nikon F801或是Canon家一票EOS 55、EOS Kiss,又或是Minolta AF系列的範疇。

二手價格都蠻便宜的,幾乎可以用一千塊左右買到一台功能接近無敵,測光模式買三送一、連拍、重曝、各種拍攝模式一應具全,更重要的是自帶捲片馬達。

不過貌似是因為這類相機的外型與鏡頭的搭配,即便是我自己很喜歡的Nikon系列F80、F-601,前者幾百塊,後者也只要多一點點還不到一千元。

1004│F6-川島│01.jpg
《明星》© Kawashima Kotori

濱田英明之於1V;川島小鳥之於F6

不過在每個族系當中都會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旗艦,像是Nikon家的F100、F5與F6,就是屬於較多人注目,所以基本的價格也稍微高一些,像是F100大約也有$4500元的水平,末代旗艦Nikon F5與可能還找得到全新保固內的Nikon F6,在二手拍賣上還有上萬的實力。

Canon比較特別,也比較熱門,從旗艦的一系列(Canon 1、Canon 1N、Canon 1V)可能是因為使用Canon 1V的攝影師有濱田英明,所以在台灣專攻人像的攝影師,也幾乎都會有一台Canon EOS 1V。1V的價格也約莫在一萬之間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Nikon F6也有一位著名的攝影師川島小鳥,不過好像比較少人知道。

1004│未来ちゃん-川島│02.jpg
《未来ちゃん》2011© Kawashima Kotori

梅佳代與EOS 5

外一位使用EOS創作的攝影師也是日本攝影師梅佳代,他的標準配備就是一台看起來方方正正的EOS 5,他的等級比1系列退一個位置,不過是第一台納入眼控對焦的相機,他的對焦點與旗艦1N齊平,但是因為機身較小,成為不少攝影師的備用相機,或是許多入門帶是想隨身帶著拍照的相機。

我特別喜歡梅佳代在解釋他為什麼會選EOS 5的一段話,梅佳代是一個使用P Mode的攝影師(Program/通常稱為自動檔,也被稱為新手檔,因為所有的參數都交由相機決定)他一直以為P的意思是Professional(專業)的意思,雖然是美麗的誤會,但也透露出,有時候相機身為一個工具,能夠決定怎麼使用的還是由攝影師來決定。

如果你曾看過梅佳代的作品,就不難發現作品的趣味來自於生活中的微小事物,而這些事物一閃而逝,如果你使用的是手動對焦的相機,那很多時候就會錯過那個瞬間。在那個當下,你有更重要的事情。

1004│梅佳代與他的EOS5│03.jpg
梅佳代的Canon EOS 5© │umekayo
不過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梅佳代買這台EOS 5的時候很便宜。

我有提到Olmypus嗎?

然後我自己很常使用Olympus OM系列,則是比較晚期才加入單眼反射式相機的競爭,所以在AF時代,直接缺席。推出最後的OM-3與OM-4之後,就直接默默的潛水到2003年,推出數位化的OM-D數位系統。即便是最末代的OM-4/ti,其設計上,還是無法跟當時邁向全數位自動對焦標準時代的前輩們競爭,也因此Olmypus就變成小眾攝影的一支了。

不過說起來OM系列的誕生相較於其他大廠來說,都相當晚才投入相機與鏡頭的研發。其實當年Olmypus是做顯微鏡起家,當時受大眾市場歡迎的的第一台相機是半格機的袖珍相機PenF,換個方面來說,Olmypus也是專注於自己擅長領域的一家公司呢!

那Pentax在幹嘛?

Pentax其實起步非常的早,從最早的旭日光學(Asahi)時期開始,1919年就開始製作攝影相關的設備。比較有趣的是我們Pentax圈裡面常說的第一代鏡頭大姑媽(Takumar)其實是當年旭日光學的社長,他叔父的名字(梶原琢磨)而來,跟我念一次琢磨的日文就是Ta-ku-ma,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念以前社長叔父的名字。

Pentax這個名字也很特別,如果你曾經聽過另外一家光學廠商Contax,你或許就琢磨出中間有一點點曖昧的關係,最早以前蔡司(東德那個 VEB Zeiss Ikon)以五稜鏡(Pentaprism)的前三個字跟借了Contax的尾巴,和成了Pentax這個名字。

第一個念頭你可能也會覺得這個名字很不日本,不過看世紀末的Contax也賣給的日本京瓷,年蔡司也在1957年就輾轉將這個名牌賣給了旭日光學。

題外話
我說那個Makina...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荒木的中判愛機Plaubel Makina,他最早最早也是德國的公司,後來在80年代與Nikon/Maminya/Copal等日本廠商合作,1975年來自日本的土屋先生(Kimio桑)到德國買相機的時候,跟當時的Plaubel先生簽訂合約,購買了整個品牌與Makina這種類型相機的商標。

不過當年買品牌的時候有附一份新式Makina相機設計藍圖,不過土屋先生不太滿意,於是就找了Nikon設計了另外一顆Nikkor 80mm f/2的鏡頭,與小西六(Konishiroku /Konica以前的名字)合作製做機身,1978年就誕生了一台德國品牌的日本相機。

Pentax的單眼相機之路

從編年史上可以看到Pentax幾乎踩著開創者的步伐前進,領先了將近大半個20世紀,但是最後栽在最後十年的數位進展當中。

1980年可以說是Pentax如日中天的時代,推出Pentax LX,紀念旭日的六十周年,當是不僅具備防水防塵的機身膠條、自動曝光,也開創了Pentax很喜歡推出紀念機的先例。(後代各種Limied跟用不完的Special)XD

在後期1980年代的自動對焦進程上也不輸其他公司,那時候Nikon認為機身對焦馬達才是未來,Canon則提出了將馬達直接設計在鏡頭上(因為這樣躲過了Minolta的授權之戰,但設計上還是不成熟),同時也從這時代開始,各家的對焦系統開始有了自己的步伐。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1980年代的自動對焦大戰,這時候各家都推出了一些很奇怪的對焦產品(連Olympus也做了,只是整個大失敗XD)蠻有趣的文獻就是,我一直專門做空氣清淨機品牌的Honeywell,其實在1980年代是最早發展自動對焦系統的公司,而後來還跟Minolta因為侵權問題而槓上(米家把設計全部建於機身當中踩到線),而這個問題也間接賠掉了不少股本,導致後期米家的產品也漸漸走了下坡。

Pentax在這個時期還是跟在節奏上的,尤其搭配自家獨特的SMC鍍膜,仍受到不少用戶的喜愛,不過在數位時代,Pentax的進展就令人惋惜,2008年被鏡片大廠HOYA併購,變成HOYA Pentax,過幾年後於2011年被RICOH再次併購,名字變成Pentax Ricoh。也一直到2016年才推出全片幅的電子機身,距離2002年Canon推出的全片福1DS、1999年Nikon D1的誕生,已經晚了整整十五年。值得一提的是Pentax在2010年反而先推出了數位中片幅的Pentax 645D。轉頭看現在2019年,或許是全片幅機皇的最後一年了,下個世代,就由Canon RF/Nikon Z系列,以及黑科技Sony A系列所繼承了,又或是會被Apple iPhone/Sansung Note給取代呢?

說了這麼多
MZ-S在哪裡?

如果說底片發展有個終點,Canon的終點是1V(2000)、Nikon的終點是F6(2004),以及Leica M7(2002),這些相機剛好兩者都停在2018年,從他們出生的到現在,也經歷的十年一直被放在數位型錄一旁,仍有底片產線的一欄。Pentax MZ-S於2001年推出,用來取代前一代Z1-P,並加入了一些MZ-3的設計概念,最後於2006年停產,至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底片的後繼者,讓他成為Pentax最後的一台底片旗艦相機。

不過其實以Pentax後期的命名方式,從復古的專業相機MZ開頭,與純粹為專業而生的Z系列,再怎麼看起來以MZ-S的重量與大小來說,好像都不足以與Canon的1V與Nikon F6對抗。

有一說是在末期來不及推出,於是MZ-S就成為最後一台底片旗艦了。不過MZ-S的造型倒是影響了之後推出的MZ-D,只是因為伴隨著Contax當年第一次嘗試數位機身(Contax ND)就跌倒,MZ-D只透過原型機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感光元件供應商同一個,Pentax看到隔壁弟兄跌這麼慘就聳了)你也可以說Pentax差點2001年就推出全片幅了,後來取而代之的是APS-C規格的*istD系列了,但我猜在許多人的記憶裡,每每在戶外快門一按,反光鏡匡噹一聲,觀景窗眼前一黑的Canon 5D,可能是更多攝影人的回憶。

為什麼不買LX

其實就一個喜歡收集相機的人來說,Pentax其實有其他更具有收藏性質的相機,像是Pentax LX,即便放在今日,我仍認為他是急優美於一身、強悍電子功能於骨子裡的標竿,不僅兼具了電子快門與機械快門的優點,各種曝光、設置都一應俱全。原廠備至的木把更是畫龍點睛,緊湊的尺寸,甚至比我常用的OM系列還小了一截。

用料上又格外的用心,除了可以說是最早加入防水防塵的設計以外,全鋁合金的機身兼顧了輕巧與結構,表面還特別塗布了抗腐蝕的耐酸鋁塗料。

如果有一台相機一開始設計就是為了帶上火星,我想Pentax LX絕對能佔有一席。

鈦金屬快門、混合快門,最高達到1/2000秒的快門,最長自動曝光125秒!其他比較特殊的設計還有可以倒著走的計數器,也就是你可以拍攝到一半後回片至上一張的張數,位置會準確的非常剛好。甚至你可以在拍攝第三十張的時候,突然想到這個景物特別適合第十五張,那麼你就可以回片回第十五張,然後精準地將畫面重疊在一起。

連我們家OM祖傳的OTF測光模式也加入了LX的曝光系統,Pentax家的叫做IMD,總而言之就是在反光鏡後方仍有一組測光頭,提供更精準的曝光計算,有這類功能的相機都具有曝光足夠後自動關閉快門簾的功能。LX還可以把頭拔起來,切換腰平與其他放大率的觀景窗。

足足生產了21年的Pentax招牌旗艦,可以是Pentax巔峰中最值得入手的一台手動相機。

目前Pentax LX的水平大約介於$8,000元之間,不過前期到後期都有偷吃電/耗電的問題,電路版的問題導致許多電子快門的相機一遇到都只能在痛苦二選一,一是再買一台、二是再買一台壞掉拆他的好的來修。不過Pentax LX本身也具有機械快門,所以即便電子快門失效也還是能繼續工作,只是缺少了很多優異的電子功能,就顯得相當可惜。

小朋友才選擇
我全都要

ヽ(#`Д´)ノ

其實當初會入手MZ-S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一天在寶藏巖跟Ronson聊天的時候,偶然間聊到Canon家的單眼反射系統,想說我也是個常開車的老司機,從Canon一路開到1N、Nikon也開過F100,我不太喜歡米粉(不過,Ronson是個天然米粉)接著就提到有點可憐的Pentax,不過那時候其實提到的是Pentax家很特別的三顆鏡頭,被俗稱小公主的31mm、43mm與77mm,你知道怪廠商就是怪廠商,這幾個數字跟一般常用的焦段完全逆向行駛,大多數的版本是35mm、50mm與工整的85mm,光圈就更奇怪了,是f/1.8、f/1.9與/1.8,以35mm來說,f/2比較常見,其次是f/1.4,而85mm來說也差不多,但是身為一顆被列為limited版本的特殊款,既不是最大顆、也不是光圈最大,這裡就能體現到Pentax這家公司,只想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三不政策

焦段不妥協、用料不妥協、成像不妥協

焦段剛剛提過了,用料部分算是近代大量使用塑膠的年代很少見的配置(設計是是2001),不僅整隻由金屬材料一絲不苟,對焦的行程特別長而柔順,最後還用七寶燒(以金屬為胎,金屬掐絲的工藝,再燒製髮琺瑯釉料)妝點一下。成像部分則是玄學了,在許多Pentax用家的情懷當中,三公主總有不少故事,不過在數位轉接盛行的當代,這三顆當代銘鏡很明顯都是紫邊大爆發,一說是當年設計為底片的感光而生,光學與校正方面對紫邊的抑制,可以說毫無懸念的不行。

不過即便在數位時代他們並不適合,可是作為一個底片的鏡頭選擇,它們的傳奇色彩又變得相當吸引人。他們原生皆是可自動對焦的鏡頭,但又兼具手動鏡頭的手感跟行程,讓喜歡復古的攝影人有了另外一個選擇。至於Canon家的朋友們,我們就只有塑膠玩具可以用了。

三公主部份推出了黑色與銀色兩種塗裝,鏡頭上的蝕刻有德國萊卡的味道與字體。雖然同樣的預算買不到八枚玉,但是某種程度上也算是Pentax家的鎮殿之寶。 不過同樣的三公主中,我可能會更喜歡Olympus家的傳奇21mm,而中公主則仍不及OM家的魚鱗王來得實用,因此我的目光就放到了三公主中教段最長的77mm了。

FA 77mm f/1.8 Limited

鏡片採用七片六群,重量僅有270公克,算得上是非常小巧輕盈的鏡頭,口徑屬於比較小的49mm,九片光圈葉片是比較突出的參數,既內建了遮光罩,又可以收納至小巧的鏡身當中,我覺得這可能是三公主當中最令人驚喜的設計。額外一提,他有一套特殊的後鏡組固定的對焦設計,為了能夠在不同對焦距離都能夠產生依樣清晰的影像,在改變鏡片距離的時候,得以做到遠近都能夠更加銳利的影像。

那麼...
要多少錢呢?

三公主不愧是公主,價格也是相當貴族,但也蠻意外的是即便到2019的今日,你還是可以在Pchome買到這顆2000年推出的鏡頭。

FA 31mm f/1.8 $40,100
FA 43mm f/1.9 $22,200
FA 77mm f/1.8 $26,400

如果你一起買了話還有折扣,一共只要吉利的 $66,888 就可以一次嫁三個公主回家。

延伸閱讀

CameraCafe #047
My New Plaubel Makina 67

https://www.mycameracafe.com/post/cameracafe-047-my-new-plaubel-makina-67

Pentax MZ-S英文使用手冊
http://www.cameramanuals.org/pentax_pdf/pentax_mz-s.pdf

arrow
arrow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