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是入秋,今天就感到溫度著實像溜滑梯一般滑落。對於暗房人來說,溫度對我們來說總是別有意義。
越接近冬天,室溫越接近20度,就越能接近原廠標定的沖洗溫度,也不必費心在控制溫度上。
以前倒也是習慣隨著室溫增減沖洗底片的時間,每每季節更替轉換的時候,就要稍稍換算一下待會沖洗的時間與濃度。
室溫22度,宜人而且舒服,旋開顯影劑的保存瓶,倒出稀釋後,底片就在沖洗罐中嗷嗷待哺。
今天想講一捲沖洗到特別的底片
#ILFORD PAN 400 for Education
這捲底片其實在過去也交手過幾次,不過大多是原裝底片為主,
這一款底片似乎不曾有推出過盤片的品項。
一般代理商較長進口的品項就以
#ILFORD DELTA 400 與 #ILFORD HP5 400
這兩款底片為主,當然剩餘的品項像是 #ILFORD FP4 125 、#ILFORD PANF 50 、#ILFORD DELTA100
在早期以柯達為大宗的底片市場當中,使用過這些底片的攝影師不算多,到近日聽過這些底片的朋友,或許仍算少數。
而我們工作室知道這些底片的品牌,也要拜柯達破產的原因,逐漸高昂的價格讓這些過去不太常見的底片,
得以取代昔日攝影界不倒的巨人展露頭角。是非
但是有趣的是這一捲的底片編碼與標示方式,與原裝版本的PAN400相當不同。
除了缺少齒孔旁邊的底片型號,ILFORD PAN 400,反而由只有ISO 400
底片張數編碼的方式也與ILFORD慣用的方式不同,可以比較右邊Delta 400的數字。
其次是片基的顏色也稍微有些不同,竟然是帶些紫色。
雖然有可能是底片過期導致的灰霧,不過當初再沖洗的時候我誤以為是定影不足,於是重新加入新鮮的定影劑延長時間。
但過了標準時間之後,重新水洗後的顏色依舊沒有褪去。
這就讓我有些納悶了。
這個是底片原本的底片包裝。
這類外貼上貼紙的Repackage Label比較常出現在分裝底片上頭。
一般確認是否為分裝底片的方式就為將底片頭抽出檢查固定在片罐的狀態,
大部分分裝底片皆由片舌用膠帶延長接合而成,但若是原裝片則會一路延伸進片舌內。
(柯達底片的片舌倒是是用黏的)
但抽出來之後確認是原裝底片的片舌形式
撕開貼紙之後才是真的大開眼界,裡面是彩色負片的片罐,
這包裝倒還蠻像義大利品牌Ferrania solaris 100的包裝。
底片資訊
編號#3311
型號
#ILFORD
#PAN400
顯影資訊
#KODAK
#XTOL
#1:1
#10(mins)
#22(C)
觀察
反差適中、顯影時間尚可,但片基濃度有上升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