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8721_10151842305157844_5643449_o

 

 

 

 

前言


「哪邊沖洗底片、店家比較好?」這或許是許多玩底片一陣子的攝影人常常會問的問題。有點像是在品嚐食物的味道般,每家店家都有不同的特色與風味,不太有一定的標準與選擇的流程.你可以試試把每一家店家的名字打上Google上搜尋,不難可以從一些網友的心得當中找到各式各樣的評論和分享,在這些分享當中,有好有壞,你可能也會驚訝被大家推薦的店家,也是有過搞砸的心得、而一向很穩定的店家,也難免不會在你送去沖洗的時候出包。

人生就是這個剛好的第一百零一次,就像是底片上的刮痕,我們很難要求完全沒有,但是我們希望盡量避免。

本篇文章不會告訴你哪一家會沖得比較好。

本篇文章不會告訴你怎麼沖洗底片會比較好看。

本篇文章讓你知道寫這篇文章的人沖壞過很多底片。

 

[雜寫]在光影工作室發呆的十二個小時 

[攝影]攝影的真實 

[底片]底片的神話:階調連續性與寬容度

[底片]The Overdue 

[底片]要不要用過期底片?(一) 

[底片]要不要用過期底片?(二)  

 

 

 

 

 

132428_10152141558287844_6008803628154048385_o  

 

 

 

 

 

 

市場的選擇


在沖印業務來說,比起過去十年前的沖洗量,我想已經到了一個對折再對折的環境,過去可以天天開機、而現在一個禮拜可以開一次機,不需要轉送其他店家可能就已經是萬幸。在底片業務逐漸變成邊緣的產業,對我們這些喜歡底片攝影的朋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底片該去哪裡買、而底片又要去哪裡沖。

以前巷口就有的沖印店、現在不是變成修補衣服,就是開始賣起個人化的印刷商品,不光是沖底片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已經陌生、連沖印相片這件事情都逐漸改由噴墨影印,而非銀鹽雷射輸出。當底片的小圈子越來越小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少。

說選擇少,其實也不會說很少,這塊市場雖然慢慢在凋零,但是還是維持一個基本盤,散落在全台灣各處。在踏入底片的這幾年內,最常回答的問題莫過於就是「請問現在哪裡還有在沖底片?」「某店家沖洗出來的照片好嗎?」其實當我們提到好不好這件事情的時候,究竟怎麼要去判斷店家品質的好壞呢?

 

 

 

 

 

10348642_10152141558297844_3987538554750024055_o  

 

 

 

 

 

我們在意品質或是⋯⋯


或許我們先來談談品管這件事⋯⋯

沖洗的藥水就像是食物一樣,越是新鮮越能陪襯出底片的味道,相反來說,過期的藥水不僅不會幫底片加分,可能連帶著也會把底片的味道一起搞砸。至於如果兩個都過期了話⋯⋯或許是另外一種相輔相成(負負得正XD)。在大量沖片的底片業務裡頭,藥水不是隨時替換、用過即丟,而是藉由補充藥水的效力,在連續沖洗的過程中將衰竭的藥水提昇回原本的穩定性。在過補充的劑量都由機器自行設定,在處理過幾呎的底片之後,會自行加入多少的補充藥水,在過去業務量大的時候,維持新鮮穩定的品質是掌握客源的不二法門。

在現在業務量縮減的情況下,但家的補充量與補充時間可能因為業務的增減而有所縮短,藥水在沖印業裡頭也算是一項成本,如果收入不夠打平成本,那就沒什麼第二句話了。藥水在混合之後就不斷的在氧化,即使沒有與底片反應,也會隨著時間逐漸藥力衰退。

所以現在店家主流的做法都是先聚集一定的量之後,才會開機沖片,避免中間藥水的氧化與不穩定的件數造成藥水的浪費。如果件數累積的時間太久,那麼也有所謂轉送的同業支援,像是團購一般將四五間沖印店的底片聚集在一起,交由一家大量的店家統一沖洗,一來可以避免客人等待過久的時間,二來也可以避免藥水不穩定的狀況。現在許多正片的業務,大部份都走向這類集中沖洗的方式。

這些大量沖洗的店家在的成本壓力就比較輕,比較容易可以做到穩定的補充與藥水補充量的替換,不用在天使與惡魔左右拔河,是要延一下換藥水的時間呢、或是這次補充量少一點呢。

一般來說店家如何評估藥水的效力與補充量是否足夠,除了使依照原廠的標準文件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品管試條,可以藉由品管試條與濃度儀來確定藥水的效力足夠反應底片上應有的濃度。如果你對你的沖洗店家有興趣,倒也可以去問問老闆開機前有沒有做品管試條,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方式,不過前提是店家有做才行。(笑)

在過去商業攝影師怎麼樣去選擇比較穩定的店家,一般來說可以在底片上翻拍色(例如說在底片的頭段),在穩定的光源與相同的器材之下,去比較不同時間沖洗出來的色卡顏色有沒有一致,大致上就能判斷這家店家有沒有做到穩定的品管,或是跟著同業中比較常送的沖洗店家,以前的婚紗最常送的就是爵士,在攝影工業裡頭沖壞掉底片很容易付出很高的成本,因此往往這些店家都有一定的品質(與膽量)。不過近年來爵士慢慢轉型的藝廊跟微噴輸出,對於沖洗底片的業務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有些事情就只能歸為過去,僅能緬懷。

 

 

 

 

10830626_10152573310312844_6518840069757134423_o  

  

 

 

 

 

其實品質對我們來說並沒這麼重要⋯⋯

這個論點其實在一些底片討論裡頭可以看到這樣子的討論:底片應該要保留一些粒子、顏色太正常反而不好看,一方面我們讚賞底片對現實的還原杜比數位好、另一部分我們又喜歡底片帶來的不預期的色偏。這兩個其實是有些些矛盾,底片的影像是否代表復古的色調(不飽和)有底片的質感(粒子感)與每款底片的發色(乳劑配方的色偏)。這些問題在LOMO的社群上又顯得很有趣,例如使用過期底片與交叉沖洗(正片負沖)帶來的效果。又或是因為底片過期後帶來的色偏與感度下降而產生的瑕疵,對店家來說,處理這些底片反而不太適合用太標準的流程來處理,因為機器有得有自動白平衡與加減光與降低粒子的功能,太過正常的照片反而客人會不喜歡。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即使店家遵守沖洗的標準,卻也不能滿足克的需求,反過來說,一家好的店家我覺得是可以配合客人的需要作出調整,當然,值得你付出多一點的代價。

 

 

 

 

 

1979129_10152062248627844_6791273650646751217_o  

 

 

 

 

 

 

自己嘗試比較重要


我覺得每一個沖洗店家都有他的個性與特色,這一點倒是跟老闆的性格有關係:像是最早我常去的沖洗店家武昌時代,就是一個富有娶親性質的沖洗店(誤)其實在許多的考量當中,一個店家好不好,品質不見得是我們考慮的第一個因素,參雜著像是距離、時間、老闆親不親切、收費高不高以及掃描好不好看這件事情。這些事情綜合起來,就會得到你對這家沖洗店家的評價,這個評價相當主觀,也相當不一定。所以最終還是得親門踏戶的去一趟才會知道,這家店與你的八字合不合。

像是一開始我常去的台北武昌,在底片大帝國的評價裡頭,就洗了那麼一次,而那一次就把他的電影底片沖壞了。(OPPS)

但是你可以從一些小地方去觀察這家店的細節:諸如剪底片的位置、底片上的指紋、灰塵,甚至是老闆聊天時的口吻,都是可以藉由評斷老闆服務的態度,不過有時候也沒這麼一定,如果你遇過全彩現象的阿發,嗯⋯就是個例外啦!

 

 

 

 

 

332562_10150409129272844_787061632_o

 

 

 

 

 

結論就是


我想客觀來說,有一些指標可以用來評斷哪一家店家比較好,不過主觀來說,即使大家風評很好的店家也可能踩到你的雷。又或是在價格上與店家的距離無法妥協的時候,也必須有所取捨,有捨才會得。在這個底片逐漸變成攝影圈的小眾行為的時候,攝影人與店家的角色更顯得重要,彼此都需要彼此的幫忙才能夠一直走下去,放棄很容易,要找到可以信任而且一起在攝影這條路上下去的夥伴,老實說並不容易。

底片攝影其實是一個不同工作內容系統化的過程,從拍攝前就開始決定不同的變因,不同的場景該使用什麼底片、搭配的感度以及要決定什麼樣的沖洗方式,選擇的器材怎麼樣可以最符合心中想要的景象。攝影結束後的沖洗,藥水是否穩定、沖洗的時間是否延長、藥水的濃度是否改變、場景的對比是否適合用這樣子的沖洗流程,晾乾的環境、上片的刮痕、可以避免的塵點,進到掃描時又必須選擇什麼樣的寬容度適合攝影師的工作,是要做出高寬容度低對比修圖使用、又或是直接將底片的檔案直出依照底片描述檔修色而不作調整呢?需不需要針對邊緣做銳利化、使用數位除塵或是在掃瞄前先將缺點處理掉呢?

比起數位的影像流程,底片要成為影像之前仍有很事情在等待,在每一個流程當中,都隱藏許多調整的細節與選擇。底片並不是一條好走的路,玩底片是一項簡單的入門磚,只要有一台相機、他可以放進底片,拿個鞋盒扎個洞也能成為一台底片相機。但是在面對各種影像成形的過程中,你會需要更多的知識去克服在這些工作流程當中的問題與困難,當你能夠在這些困難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你要朝著你的影像更前進一步。

如此,我們才能說,底片成為我們的創作工具、而非底片控制住了我們的攝影的視野。

 

 

 

 

 

10583026_10152453587562844_4906631805095171094_o  

 

 

 

 

 

邁向暗房的路


你有沒有想過你可以自己完成這些過程、都經由自己的手,調配每一道藥水、將底片捲上片軸,放進底片罐,開始旋轉,乃至到最後掃描都由自己精心照顧。當然,這不會是一條簡單的路,比起把底片放到沖印店老闆的櫃檯,寫個單子、留下底片,和幾個銅板,底片上的影像就會理所當然的在三天後燒錄在光碟裡面,一切水到渠成。

一開始踏入自沖自掃,目的很簡單的僅是:想省錢。

以前一個禮拜常常會拍完兩三卷,每個月要整沖印店老闆四五次,一個月花在底片(與沖洗)上的錢,大概每兩月都可以再買一台底片相機。出國一趟回來拿給沖洗店老闆一大袋的底片,一個禮拜後來拿才發現,原來底片的存在感這麼重。但是如果你真的開始自己沖洗自己的底片,你會發現終究是省不到錢的,甚至你會花更多的時間成本去處理你的影像,而且沒有一定標準,你得跌跌撞撞的從各種手拙的失誤中撿回那些影像、在沖壞中找到如何不再讓自己犯錯,甚至是拿錯藥水這種蠢事情,還有把忘記放片軸然後底片走了光,留下一格一個可愛的光斑。

到最後,你會發現原本的初衷變得不再重要,在暗房中你學到控制自己的影像、比起許多人僅能藉由後製與數位編修,你多了點在化學上的小技巧、以及讓底片處理得更乾淨,只要用點心。這些工作不見得可以替你省下多少錢,可能還會多花你更多錢,但是當影像材料成為你在影像中的夥伴,一起參與他的每一個過程,你得以站在攝影的巔峰,用你自己的方式。

當你踏進了自沖自掃,就沒有什麼可以責怪的權力。不想要的灰塵、不想要的刮痕,得要自己想辦法避免。想要新鮮的藥水,就要花錢買新的然後趕在氧化前把它用完,底片剪到破格也沒辦法找人取暖,不過好處就是,你不會永遠犯錯、在經歷這些過程之後,你更能在有限的選擇之下找到自己能夠配合、溝通與測試店家的能力,付出你的每一塊錢都覺得值得,我想,那時候你就會知道,什麼是你心中最好的沖印店了吧!

Will you?

 

7月份課程計畫!July DarkroomCurriculum Program --------------------------------------/古典影像制作系列 _ Kallitype 初級班/...

Posted by 光影手工暗房工作室 on 2015年6月16日
arrow
arrow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