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器要怎麼選/怎麼掃描才會有最棒的影像呢?

我該買哪一台掃描器比較好呢?
Question:
120,4x5,8x10底片高階掃描機
全有跟愛普生各位的看法跟經驗
可以分享嗎?
A:EPSON建議不要,他的解析度嚴重注水,標4800dpi,實際連2000都不到
B:已有朋友告訴我,全有沒有隔著玻璃掃描。
在接觸自掃這個階段的時候,第一個通常考量的都是預算,大部分人很難花超過五千或一萬的金額去購買掃描器。低成本的考量下都會選擇燈箱翻拍(最近比較流行IPAD翻拍)或是平價翻拍掃描機(長得像一座塔推進去的那種),我最早的掃瞄機也是這種,是COSTCO買的(我連型號都不記得),插上記憶卡,底片上夾,然後對準底片按一張就掃好一張。
那時候我又很喜歡用過期底片(那段時間幾乎沒有拍過正常底片),一部分原因就是:我真的很窮(額)。
如果說文青也有分戰鬥力了話,正常人如果只有五百,那時候的我應該有一萬。哦,我說的不是吟詩作對的那種,而是面對醜陋的影像也可以覺得非常不可一世的那種能力。
那時候我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實在是很難上夾,因為片夾要對夾,底片又會捲,齒孔又很難固定,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想怎麼裝底片。如果手一不小心沾到影像,那照片上還真的就有保證是你拍的指紋浮水印,如果法官不相信你可以直接驗照片上的指紋,這下絕對是保護你珍貴影像作品不被竊取的不二選擇。如果一不小心壓到人像的臉,也不用擔心,看過火影忍者中的帶土吧,你可以說這是IG最新出的火影忍者帶土套裝,面具特仕版。當然,這些都是拿來安慰自己的,拿靜電布把指紋擦掉再掃一次才是正道。
第二個則是入塵。這裡分兩種,一個是底片上的塵點、第二個比較麻煩,是翻拍鏡頭上的塵點。這大概是所有掃描系統一定要遇到的兩個超大的問題,不管多貴的系統,即使搬到無塵室(因為也不是真的無塵)裡面也會遇到這類的問題。
底片上的塵點也有分是沖洗過程中,晾乾前後所造成的塵點,如果是沖洗前就沾上的塵點,例如環境不良、黏到工作區,那重新水洗可以解決大半問題。如果是晾乾後造成的塵點(例如烘乾環境不良、缺乏靜電除塵設施、保存環境不良),可以藉由重新水洗、靜電刷、吹氣來解決這些問題。
但是如果你真的很懶了話(應該說很勤奮),你上面的東西什麼都沒有(像我一樣),就是掃描完之後打開Photoshop然後按下你的快捷鍵(J),把每個看到的塵點通通J掉就可以了。雖然之後如果你換了掃描機之後會發現有一個很酷的東西叫做ICE(image correction and enhancement)可以幫助你把一些毛阿、灰塵阿去掉,可是在黑白影像中會造成什麼問題呢?幹你老師他會把銀粒子也當作是塵點,你就會發現你的影像會像是丟進去AI裡面做五色描圖那樣的色塊。
而有時候ICE開太強也會導致軟體誤認一些區塊(例如眼睛的亮點、對比過大的線條)都會把它給抹平,同時也可能會造成部分區塊模糊(其實是被仿製成附近的像素)。所以在某些時候ICE(即使原廠說的再神奇)而然有它的侷限。
(所以還是動手自己清比較妥當)
在大型底片的處理上,類似的挑戰會更艱鉅。不管是再沖洗前、還是沖洗後,面對灰塵的難題會需要更多的環境控制。對這部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攝影家周慶輝攝[人的莊園]的沖洗工作室INFOTO。如果你對滾掃得一些問題也可以跑去Facebook請教一下楊老師。
回到正題,大概存了好一陣子的錢之後,我也在想要換什麼掃描器比較好,其實那時候也只知道epson的v600,那陣子剛好要去日本京都,想說去日本買一台v750回來,可惜因為重量和京都的經銷商沒有貨就作罷。
回來台灣之後,還是買了原本計畫中的V600。(那時候好開心啊!)
有一陣子很喜歡把檔案掃的超級無敵巨大,秉持著一個優秀(?)的攝影新秀,認真對待每一件作品(即使很爛)也是必要的。所以那時候掃描底片時,很有耐心的把每一捲底片都用6400dpi、各種程式的優化全開、存TIFF無損壓縮是必要的選項,同時,為了避免軟體智障把我優秀的(?)構圖切錯,我是直接掃描整個檔案再自己進Photoshop裁切。
最近剛好整理到那時期的照片檔案。好奇打開一個TIFF檔案(4GB),一打開電腦就當機了,修改過的存出來的檔案是PSB。
那時候我突然發現一件事實,其實我拍得很爛。
掃描掃到10GB(或是長邊10000畫素)也不會變成安瑟亞當斯,就是把一個很醜的東西放大十倍,雖然是不會醜十倍,可是你處理影像的時間大概會多一百倍。
正常掃描一捲底片大概動作快要二十分鐘左右,像我上面的掃法了話,掃一次(兩條)要一個小時,整卷掃完要三個小時。如果加上後期製作面對裁切一張600MB的TIFF時電腦要跑三十秒的速度而言,嗯,這也的確算是優秀作品的基本處理時間了。
結果我拍得很爛還花了很多時間去處理跟攝影沒關係的事情上。(因為沖的時候就沖壞了)
所以最後我體會到一個基礎就是,從你要做什麼回推到你想要買什麼。如果你是要成為一位專業的攝影師,你根本不應該買什麼掃描器,甚至你不應該、也不需要自己沖片,找專業的暗房幫你處理作品,你的本業應該就是去拍照,你要做的事情是跟暗房沖印師溝通,然後餵飽沖印師讓他不要死。
如果你像我一樣是一個只是偶爾發發廢文、照片其實拍的也不怎樣但是要賣弄一下文青了話,如果介意直接拿店家掃描檔分享好像有點不專業,自沖自掃才是王道了話,我覺得EPSON V600就已經算是相當具有彈性的掃描工具。不僅可以吃135、210也沒問題,上夾的正片也可以。把遮光罩裝上去她也是一個稱職的A4掃描器。(你可沒辦法拿Nikon 9000ED掃描相紙)
而且只要一萬塊出頭(二手可能只要六折),一萬塊只能買一塊9000ED的片夾阿(只是一塊塑膠阿!),對於一個正常的攝影人來說,誰也不會想花錢買一塊塑膠(雖然可以夾120底片)。
最後的建議還是跟上面一樣,依著你的需求去跟店家溝通,像是不要調整(加亮、加色、加對比)、有掃描大檔的需求就多花點錢買大檔的掃描,如果需要比較大寬容的後製,那就大檔TIFF不要遲疑。
如果你是要當作輸出作品(20吋以上)時,那麼除了改用120(或是更大的頁式底片),你還可以考慮滾掃去達到近乎苛求的完美影像(與數位機背更高的畫素)
如果你的預算不高,或是拍攝數量不大,其實我認為找到可以處理的店家(符合你的需求),是比較好的選擇。其實如果你有打開店家的掃描檔看一下他們用的機器了話,超貴(笑)。算起來掃描的價格有點像是用搭計程車的錢開法拉利一樣。
如果你的拍攝數量很大,自己又有很多時間也不急著弄(像是我),那麼自掃可以幫你省下很多成本,可是這個成本並不代表省錢,因為你必須付出你自己的時間。我之前認真算過我之前這樣處理下來,一卷的掃描費大概是三百塊吧...(工讀生價格)
這樣算一算幾年前我就月入十萬了(爆)。
一萬塊的掃描器大概要掃幾卷才會回本呢?以一捲掃描80元來計算,大概一百卷左右就能夠攤平,而且你可以開啟一些特殊的模式像是超大檔免錢或是加TIFF免費的模式(笑)。(不過掃起來會很慢就是了)
在這兩年裡面我大概掃描了快三百捲底片(135&120),如果送外面掃描了話大概需要兩萬四千塊。這樣看起來自己掃描好像是一樁不錯的生意,不過花在掃描上的時間算成工讀生的薪水...
也差不多是送外面掃描的錢了(雖然是自己賺,可是也沒人真的給你錢啊!!)
「時間是買不到的,所以時間最貴。」這句話是番薯那時候跟我說他掃描這麼多的心得。
之後你會發現連續進片式掃描器會是替你省下時間最好的幫手(也是大多數業界使用的機器),但是不一定會有最好的畫質。
如何在品質/時間和金錢上做取捨,就看你如何去選擇對待你的影像與用途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底掃
    全站熱搜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