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禮拜三還是要說一下去達蓋爾的事情。

但是還是先說一下前面的事情。

五點傅銘傳老師的課結束之後,距離緊急脫離學校的時間還有倒數一個小時。

想說先去暗房整理整理,經過半個學期(大二下)的摧殘,可以說暗房幾乎可以寫上我的名字。

還真的只有我會來。

 

開學第三天,現在大二的同學也要進入《基礎攝影》的課程了。

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二年級的小學弟小學妹們,看到《基礎攝影》你既要有一個概念

 

就是「玩暗房」的意思啦。 

 

這種文字遊戲就跟近年來大學系名的演變一樣深奧。

舉我們自己系為例,《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的前身其實叫做歸屬於《美工科》。

十年前我們大學還是《藝術專科學校》,十年後變成大學叫做《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現在我都自我介紹為美工科。

聽起來雖然很Low,但這代表一件事情,我看透了。

 

掛設計師的名字領美工的薪水,還其實只是個愛面子的美工而已。

雖然我現在的情況是掛美工的名字還是領美工的薪水。(無誤)

實在也沒什麼臉去講這件事情。

 

其實初衷是因為講視傳系沒人懂這在幹嘛,美工科倒是就很瞭。

「喔,就畫圖和做設計嘛。」

視傳系就文謅謅的,一臉包裝過度又稍微膨脹的樣子。

(純粹小抱怨而已)

 

今年二年級的基礎攝影老師換了。不是林行行老師。

雖然我以前常抱怨林行行老師教錯一些暗房的小細節,但我仍然挺尊敬他的。

畢竟現在還在使用底片攝影、而且會暗房技巧的人,老實說也所剩無幾了。

 

周鴻祥老師是今年大二的基礎攝影老師。

中午的時候遇到老師,老師問我說:「你們二年級的時候有上暗房的課嗎?」

喜不喜歡以及覺得要不要上。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實在很有趣。

一來我實在不想有人來"Share"我使用暗房的時間,

二來又希望學弟妹們也能一起來玩底片,一起沖片放大等等。

備註第二點就是我就可以拿75元的底片用150塊錢賣學弟妹,而且學弟妹還會一臉學長你好神的表情,

「學長,你去哪裡找的黑白底片?」

但是備註第二點我現在還是沒有實現。分裝底片其實挺花時間的,老實說一捲我賺五塊錢。

到處騎車去找空片殼、花時間去貼膠帶、去博愛路問哪裡還以賣盤片...

然後他媽的只賺五塊錢。(丟筆)

 

講回初衷,那時候是覺得拍不了這麼多,所以其實我也是到處問人要想不想買。

比起盒裝片也著實便宜了三分之一。倒是沒想過要賺錢,而且也太難賺了。

在eBay上買的分裝器一顆就要兩千大洋,所以基本上資本額已經是負的。 

 

在我的印象中周老師的專業是環境空間設計,攝影算不上是專精。

所以我其實有點小擔心。更何況是連專業攝影師都不見得會暗房的事情了。

Well,其實這裡我就有點想念林行行老師了。

但是還是要講一下,拿相紙顯影劑(Multigrade)來沖底片,底片絕對拉肚子的。

 

一點上課的時候,二年級通通擠到攝影棚前面。好像期待什麼嗎?

但是並沒有實現,通通回四樓的大教室上投影片。 

 

講回去霸佔、侵略、佔有、吞食暗房這件事情。

其實我一直有在整理暗房,我覺得比起一年前,我們的暗房絕對是變得更好。

修好不少東西、重新整理出很多器具、丟到很多壞了、不能用的器具。

同時也從很多地方搬了很多東西進暗房。像是一組音響和一桌描圖桌。

從學長己收購來的兩個小冰箱和兩台除濕機,從系辦偷拿下來的電風扇還有借了沒有還也不押證件的磁鐵。

再講下去負責管系上器材的周愛玉助教明天就把我從三樓丟下去。

 

a  

但是一用起暗房什麼東西都會失控。

基本就是到處丟,所以老實說開學前幾個禮拜暗房一直處於一種被核彈炸過、被坦克輾過的樣子。

開學前處理了小歡的六捲彩色負片、兩卷黑白底片,以及之前自己從日本帶回來的六捲黑白底片、兩卷負片、一卷正片,

還有區同學回澳門被X光機打穿的兩卷負片。回台灣之後帶著Lubitel-2生出來的120黑白底片兩三捲,還有君山哥哥悲劇的645洗出來空白的120黑白底片...

以及放大和不斷放大的、烘乾相紙。

回收和補充的藥水零散的擺在暗房的四周,有時候還會被用來延長安全燈的延長線拌倒。

 

五點傅銘傳老師的課結束之後,距離緊急脫離學校的時間還有倒數一個小時。

所以就來暗房整理東西,把該放的東西擺好,不該出現的東西藏起來...

整天的課其實也頗累,今天一早就是早八,加上兩三點才睡覺的睡眠,

整理整理,走出暗房走到外面的攝影棚坐下來,

 

然後我就睡著了。

一醒來已經是六點半,而且外頭還下著好大的雨。

是有沒有這麼累... 

 

到達蓋爾的時候已經有點小遲到,大概是七點半左右。

老師好像已經講完了FB相紙的一些時間上的不同和特色。

遲到也沒什麼好說的,就自己去問其他同學唄。

 

我以前其實也放像過FB相紙,那時候對他的知識是零。

對所謂Facebook相紙的感覺就是

1.顯影的速度好慢

2.弄濕了之後變得好軟Q

3.超級不容易乾

4.乾了之後很臭

5.有奇怪的質感

6.莫名其妙的Q

 

先講(4),因為那時候定影的時間太短。水洗的時間也太少,

我想應該有部分定影沒有洗掉,導致現在放在相紙盒的FB相紙還是帶著臭雞蛋味。

(5)我那時候的FB相紙是光面,但是比起RC光面又顯得不同。

(6)因為沒有做壓乾推平的動作,所以一乾就翹起來了。加上那時候白癡拿去烘乾機李頭烘。他媽的全部都悲劇了,而且結果不可逆。 

 

S  

...而且用了奇怪的烘乾法。

 

對,然後FB真的很貴,而且處理時間很長。

實際上用起來如果不是因為他的銀鹽濃度以及紙基材料,不然我其實還是比較愛RC。

然而,塑膠與纖維這兩樣材質各有各的優點。

 

在等定穎的時候才和阿資聊到這個,

「FB可以放一百年以上欸!」

「一百之後我們都不知道去什麼地方了,呵呵」阿姿說。

 

今天放的底片是之前在講打灰時的人像。

一次應用了好多技巧,打灰和加減光。

但是做試紙就顯得挺麻煩的,要先重新打光檢查淺像的位置,

再把每張紙丟到放大機下打灰。

 

但是效果的確挺誘人的。

 

Book在最後水洗的時候,說

「你今天花不少錢在這位女同學身上哦...」

三張FB 8x10相紙就是兩個雞腿便當。 

 

那是那暗部的層次,是真的令人著迷。

但這個也是有條件,不能是逼迫的死黑,

要像是深邃的眼眸一樣黑中透著黑才行。

(好難啊...)

 

尤其是加入了ˊ加減光,導致每次出來的濃度都會有稍微的不同,

對加減光的位置也是個挑戰,以人的形狀來說,那實在太瘋狂了...

期待乾掉之後的樣子吧。

 

最後下課的時候跟MAX老師聊了一下最近放大圖的一些問題,

鏡頭、焦距、對焦、光圈、距離、試紙、濃度等等。

 

要做出一場展覽,真的不簡單。

但是,我要作出一場展覽,不管多難都要嘗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底片 放像 相紙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nsheep 的頭像
    Greensheep

    綠羊萬萬歲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