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壓底片。突然發現《攝影的精神》這本書剛剛好跟底片套一樣大。好方便阿(茶)

 

拍底片這麼久,其實如何收藏底片也成為一個問題。最近Moible01正好在統計今年大家到底拍了幾捲底片呢?其實我是蠻想參加的,只是數位檔案和底片套讓我有些頭痛,有些沒有掃描、有些則是掉了檔案,不過零零總總,或許還真的拍了一百捲底片吧。沒有仔細算過。不過堆起來的底片套倒是相當驚人,疊起來有個厚度了。最早以前都是用相館的贈送的半透明底片套,上面往往會印有店家的地址或是一些詭異的字樣。現在由於很多沖印店結束了沖洗底片的業務,所以有時候在A店拿的底片套,上面寫的是B家電的地址。或是在富士店裡頭拿到柯達的底片套。不過共同點是在三孔頁旁邊會「有本店備有底片套裝,請裝訂成冊」的字樣。

而到了後期開始自己沖洗底片之後,閱讀了一些關於保存以及保護的資料。於是開始找其他的底片套交叉使用。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無酸底片套應該就是「Printfile」,這家廠商出產很多關於攝影的無酸用品。這種底片套的材質是用無酸性聚乙烯。和普通的聚氯乙烯相比,他在遇潮溼的時候不會釋放出酸性物質。但是這種底片套普遍都有個問題,就是塑膠材質的透氣性很低,如果真的潮溼,就算不會釋放酸性物質,水氣也會使底片沾粘,然後你就會發現底片和相片套,相親相愛在一起,而且永不分離。不過,如果撇除掉這個問題,以聚乙烯的透明度,這種底片套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作為直接印樣(touch print)使用。另外,在尋找底片的時候也有很高的透光度。不過既然已經做了印樣,這個優點倒也沒這麼必要了。

 

另外一款我使用的底片套則是以「聚乙酸酯」,是Adox這家德國的底片廠商製造的。

In photography, ADOX is a trademark with a long history. It was originally a brand name used by the German company, Fotowerke Dr. C. Schleussner GmbH of Frankfurt am Main, 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materials manufacturer. The company's founder, Dr. Carl Schleussner.did pioneering work on the wet-collodion process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photography, and formed his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 1860.

這一家歷史悠久的德國攝影公司不僅出產底片和藥水,也有相機和各式各樣攝影產品。從1860年就開始,算是一路陪著銀鹽走來的公司。但是無可避免也要接受時代的浪潮,在近年的攝影用品市場裡頭,Adox這家豎立在歷史中的公司也漸漸淡去。所以這款底片套也算是相當的不好找。剛好是有一次去光影工作室的時候,和曾啟豐老師討論到印樣,然後就談到這一塊,還有和蕃薯前輩討論到這件事情。蕃薯現在比較偏好的是蠟紙做的保護套,因為他以前就被潮溼的Printfile搞過。基本上完全不透明,但是這種保護套的好處就是,如果真的遇水沾粘,把整張底片套拿去泡水,蠟紙就會跟底片分開。最少底片上的影像不會受損(我想應該還是多少會有些)。比起塑膠的保護套可能會把銀鹽一起黏起來,蠟紙似乎更安全了些。不過終究講起來,如果可以確定相紙的保存環境,那其實潮溼和沾粘的事情或多或少就不太容易發生。

 

我現在的保存方式是疊在一起收在喜餅鐵盒裡面,放了乾燥劑和抗氧化劑還有濕度試條。放在鐵盒的原因大概跟氧化還原有關係,其實鐵本身就是相當好的抗氧化劑,因為鐵的活性相當高,空氣中的氧氣會先和鐵產生反應,藉以讓底片不會因為空氣氧化。不過,堆疊也有他的問題,就是相紙彼此摩擦、推擠,如果有潮溼的樣子,那大概就又要一起相親相愛了。同時,也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不容易尋找。簡單來說你就是在一堆底片裡面撈底片。想要找到某一時期的作品大概要把整疊拿起來攤開。所以新的一年決定要用系統來管理這些底片,基本上要和掃描、印樣做同步。最少可以降低搜尋的時間。另外,我要抱怨一下爵士的底片套。因為爵士的底片套沒有打孔,所以整個大悲劇,我大概用了近二十份爵士的底片套,然後我在歸入三孔夾的時候整個大驚。看來得花一點時間把底片移出來重新整理...(不過爵士的底片套不用錢XD)

 

剛好最近有位學姊跑來問我底片套的問題,剛剛好把這些問題也一起整理出來。不過學姊的問題只是他覺得一般買到的底片套太多字。以我在武昌時代買到的兩款底片套而言,有酸(笑)半霧面底片套其實挺乾淨的,只有三孔附近的裝訂成冊字樣,沒有多餘的店家地址。線條是綠色的。不過,這種車線通常都不太牢固。另外一款是不確定酸不酸,但是透明度很高的底片套,品牌名稱是「Keeper」,之前在達蓋爾工作室的時候,有遇到同學去五色鳥沖洗的底片套也是用這款。當初會在武昌拿到這款底片套是去掃描120底片時發現的。後來發現老闆也有135的底片套,所以就買了兩打回去。比起「Printfile」和「Adox」這兩款無酸底片套,「Keeper」的價格實在便宜得多,所以推斷他是有酸的透明底片套。但是他拿在做印樣的效果也不錯,所以我想以後應該會用「Keeper」為主。Keeper的縫線也很一般,說不上多牢固。

 

另外一個則是「Adox」。Adox的材質也算是比較特別,曾老師說他的材質跟底片的片基是一樣,也是種無酸材質。但是我說的問點跟Printfile差不多。這款比較有趣的地方就是,底片套上完全沒有字樣,就只是很單純的底片套,連Logo都沒有。其實也不是沒有,他的LOGO打在三孔夾附近,很低調。他的縫線相當牢固,而且是屬於雙開式的開法。這種對於不是六格的底片相當親切。像是一般開單邊的底片套,要是有那種三、四格的底片掉進去裡面,那就萬劫不復了。話說,Printfile也是屬於雙開式。

 

講完一開始的底片套。最近幫問題羊同學掃描兩捲250D,結果發現家裡的底片套都,用完了、多的也帶去學校暗房去了。所以只好去附近的沖印館買底片套。這家是Konica,然後上面的字超級多。連每一格都打上了無意義的「柯尼卡快速沖印」...hmmmmm

 

最後補充的一點就是,底片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蜷曲。所以這會影響底片套對於隔絕水氣、濕氣的效果。所以底片最好在收藏的時候最好還是要經過一段壓平的動作。越是過期的底片,他的片基越硬,也越翹。你甚至可以發現裝進底片套之後還是呈現拱形。這種說什麼保存都是空談。台北影業沖洗小軟片的時候,他會捲成一個軸給你,所以在掃描前還是要稍微吊一下。雖然我大概吊了快一整天24個小時,但是在掃描的時候還是呈現小彎,這對我們這種平台式掃描其實相當的煩,因為一彎之後,你就得想辦法弄平再上匣,這也是為什麼我不那麼喜歡幫別人掃描的緣故,因為其實這個動作挺花時間的。另外這種彎曲在實際放相、印樣的時候都是一種困擾,所以新鮮的底片某方面來說除了有比較好的色彩以外,在後端保存、工作也提供相當好的進行節奏。最後是關於印樣的大小。Printfile的間隔較小,所以他的印樣可以收在8x10的相紙裡頭,但是其他兩款(Adox和Keeper)都得用到10x12的相紙。其實大部分印樣版也是用10x12的相紙。不過三孔的位置倒是相同,所以收納起來雖然是短了點但是並不會造成索引上的困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