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0-1.jpg

毫無頭緒

昨夜寫的文章得到一些迴響,剛好EDEN也對這個技法很有興趣,中午通了一下電話,下午帶著藥水去迪化街的工作室,找EDEN聊一下關於反轉的經驗。在暗房的領域當中,實作永遠是最好的實踐,再多的推測或理論以及別人怎麼說,都比不上自己的嘗試。這可能是我最敬佩EDEN的地方,照表操課其實不難,但最難的就是願意擁抱失敗以及不斷嘗試的勇氣,EDEN就是其中一我很敬佩的暗房人。

我們對反轉的過程有著一些歧異

大致上是:

「在沖洗的時候反轉時,光反轉曝光後,需不需要放回原罐裡進行避光」

EDEN一早自己測試的時後,用了過期正片來作測試,得到的結果有點不如預期,第一個判斷是光反轉後採用明室處理,會不會在個環節造成額外的曝光,第二個是漂白劑失效,他使用的是Cinestill的套藥,屬於定影與漂白合一的版本,這個在處理的時後比較容易藥耗竭的問題。失敗的底片成果比較接近片基濃度過重,需要在強光下才可以看見畫面,不過畫面是反轉成功的樣子,亮部呈現片基顏色、而暗部呈現濃度。

「反轉出現的色偏應該是屬於第一道首顯來修正、或著是第二道的二顯來補足」

這裡我提到我前一晚的沖洗有遇到暗部濃度不足的問題,整體帶有綠色的色偏。EDEN在調整相紙反轉工藝的時後,使用黑白的首顯來控制反差與色偏,所以接下來的實驗我應該調整看看首顯的濃度與時間。

調整
先寫了這次沖洗的調整計畫

1.採用新鮮的補充液做ONE SHOT
2.採用常溫的顯影溫度,今晚的溫度是22度
3.採用連續攪拌的方式做出顯影的極限值,之後再針對手沖延長時間來比較攪拌的差異
4.底片選擇用Kodak EDUPE、Kodak 250D與Fujifilm RDP III來做交叉測試
5.首顯改用KODAK D72 (1+3)的比例,也做ONE SHOT使用

調整的結果蠻出乎意料,應該說比較像是找不到方向-以為修正的方式有幫助-但是結果剛好相反

在每一次的顯影調整當中,光反轉之後要進入彩色二顯流程時,我會再放一份彩色負片進去做沖洗校正-第一次顯影裡面沖洗校正正確,但是反轉的影像濃度不正確…KODAK EDUPE呈現跟EDEN試作的樣子很像,濃度過深、片基濃度不夠,反轉成功,但是整體灰霧極高。KODAK 250D反轉成功,反轉出來的顏色較淡,邊緣濃度依舊不到理想的濃度。第二次調整首顯時間,降低為原先時間的一半,結果與第一次類似。接著開始調整其他的流程,從第三次光反轉的時間、第四次漂白的時間、第五次漂白的濃度,這些條件都不影響後面的反轉效果。

第六次

第六次的時後開始重新考慮是不是底片材質本身的問題,在沖洗的時候加入了RDP III來做控制。RDP反轉的情況比較正常一些,只是與前晚做的濃度不足類似,整體顏色偏綠、暗部濃部不足。看來這個流程對過期底片(灰霧過重)的底片有一些反轉上的不明白,理論上在第一步驟顯影的時後如果能正常顯示,應該就能確認底片的反差正常,這裡重新考慮到是不是與定影不足有關。

第七次

第七次重新調整了定影的濃度與時間,底片有稍微更通透些,但整體畫面仍不理想。

是否溫度還是影響整體的沖洗表現,回頭看第一次實驗的KODAK 50D邊緣可以達成「全黑」,整體是負片反轉成功的標準樣板,但是沒辦法再從今晚的實驗中重現,是不是跟底片的選擇(再使用一次KODAK  50D)有關?或著應該還是要採用加溫的流程會比較適當?

這裡就開始有點找不到頭緒

第八次依舊在第二次加入一捲負片做沖洗校正,來確認顯影劑的強度。RDP的表現依舊不好,負片反轉的濃度沒有提升,負片沖洗到是正常

回頭看一下這次的實驗

感覺沒控制好變因跟底片的選擇
中間加入了太多多重變因的控制元素

目前變成懷疑的方向有不少

HC-110的表現看起來好像比較好
是不是有特別的顯影主劑影響到彩色顯影劑的發色?

但是多重考量下會遇到濃度、時間、溫度這三個變因的考慮
目前最好的結果是用HC-110做出來的☆是不是該沿用這個顯影劑配方來搭配

溫度是不是一個最大的變因

彩色顯影劑會不會因為溫度不足而沒辦法達到濃度的極限?
理論上顯影劑該也可以藉由延長時間來達到最深的部分,
校正用的負片有達到D-MAX,意味著彩色顯影的部分應該足夠

或著會因位經歷過首顯反轉後的顯影時間會因此改變?
☆延長第二道的顯影時間到兩倍、甚至三倍如何

或著是首顯的顯影時間影響到第二次的顯影時間?
☆維持第二道顯影時間,加倍首顯的時間二倍比較差異、使用不稀釋的濃度來比較看看

今天的結論是
大失敗!

沖了大約9次,27段試片都以失敗告終,沒有抓到太獨特的改進特徵。反而要回到第一次成功的經驗來做修正看看。目前在做這麼多修正之後可能原因在於,媒材的選擇。像是黑白顯影劑(以及他的濃度)彩色顯影劑已經提高到完全新鮮的程度,但是仍然達不到第一次使用補充液的濃度,這裡要考慮是否因溫度導致濃度不足(但是彩色負片的控制結果相悖)這裡應該要暫時排除彩色顯影劑跟後續幾道流程的影響,先從整體流程的溫度與顯影劑的選擇來做測試。

下一次的實驗

把溫度控制在第一次成功的溫度41.8度
繼續使用HC-110 A式,底片選澤KODAK 50D與RDPIII來做控制

※過期正片的反應也跟我想像中的不同
以正常的E-6流程而言,應該會在反轉後反白(與暗部濃度不足)
但這幾次的結果都是片基濃度提高到一個不得了的境界

今天的沖洗實驗沒解決問題
反而衍生出了更多問題了
需要歸零跟重新檢討實驗內容

控制後期的變因為穩定的顯影流程,不改變原本的時間與溫度,先控制首顯來確定濃度問題的部分。做兩次試驗:八分鐘A式的HC-110與八分鐘(1+2)D72對後續反轉顏色的差異

沒考量到減溫之後,濃度的差異以至於今天做的變因測試都有可能來自於首顯濃度
☆會不會因位不足而導致反轉不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