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心理學作業的一部分。

不過我還是把它放上來,一來我覺得這本書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二來部落格可以刺激我寫報告以及打字。
我實在是不喜歡單純只是為了交作業以及拿個分數就算了。

後註:

2013年的時候又重修了一次這們課,算是一門和我很有緣份的課吧!

P106

Key:飢餓

人越來越胖...在美國及西歐,大約有30~40%的人過胖,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15年時,大約有七億人是過胖的。

控制飢餓機制的中心也在下視丘。身體各部門的情況透過荷爾蒙、神經肽註1及神經傳導物質等複雜的交互作用,不斷把訊息送到下視丘。

飲食失常的一個原因可能在下視丘。下視丘有兩個神經核:側核和腹內側核註2控制食慾的角色。側核負責感應血糖降低並送出飢餓的訊息,腹內側核則負責題高血糖濃度,送出飽和訊號。假如側核被破壞,動物就會吃得很少,而腹內側核破壞的東物則會一直吃得不停

然而,這個雙邊機制並不是簡單的開關食慾。腹內側核破壞的老師固然會吃過量,但是這只是在食物很容易取得的情況下才如此如果必須按桿才有食物吃,牠們甚至會比正常老鼠按的次數更少。有個有趣的實驗顯示人們可能也是一樣,二組過胖的受試者面前都有一盤花生、腰果等堅果,讓他們在做一些無聊工作的時候可以自由的取用。有一盤堅果是已經剝好殼的,另一盤則是帶殼的,但是需要自己動手的卻很少碰。這個有趣的研究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肥胖症都與只要熱一下就可以吃得調理包垃圾食物的進食習慣有正相關

註1:肽(peptide)

註2:補充:另外一個腹內側:腹內側前額業皮質與貨幣幻覺

DSC02747  

引用自鹿溪星籽雜記貨幣幻覺與泡沫經濟學

「這個部分會影響人類的前額葉皮質區有一區塊,稱為VMPFC「腹內側前額葉皮質」(如上圖)紅色大區域的部分,就是經濟學家稱為「貨幣幻覺」的中樞所在地。上圖的杏仁核與恐懼有關依核則與貪婪有關。人們在購物時,有時會忽略明顯的通貨膨漲扭曲效果,非理性的地衝動行事,以為商品價值比標示價格更高,這就是貨幣幻覺。貨幣幻覺讓投資客以為買房子一定會大漲,投資房市一定是大好。但是行為經濟學家卻認為人類心理因素在對經濟性的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值得重視,因此,德國波昂大學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實驗報告很清楚讓我們了解;某些決策的腦神經迴路確實顯示了貨幣幻覺的跡象。幻覺是因為人們無法認知通貨膨漲對貨幣真實價值的影響所造成的;例如,房價上漲與薪資增加的幅度如果與通膨的幅度相等就抵消了,那房價漲與薪資增就只是幻覺而已了。而在實驗時,腦部的決策中樞,受測者看到假收益時,腹內側前額葉皮質會變得很活躍,此區就是貨幣幻覺之所在。


 

P107

Key:撒尿牛丸、厭食症

厭食症(anorexic)跟肥胖症一樣,都是下視丘功能失常的關係,腦造影研究顯示,邊緣系統的活動並沒有正常輸送到皮質,不知道是為什麼,從下視丘食慾偵查器到皮質表達飢餓意識區域的神經連結通道間,沒有正常運送訊息,使訊息不夠有效。這可能便是厭食症患者都說他們不覺得餓肚子的原因,雖然他們的身體已經瘦得只剩下皮包骨。

不能把完整的身體改變的影響傳送到意識的大腦去的現象可能可以解釋厭食症和正常飲食者的奇怪差異。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讓兩組人玩一個遊戲,然後監控他們的大腦中立即情緒反應的地方,即前腹側紋狀體(anterior ventral striatum)。這個遊戲很簡單,贏的人可以得到獎金,結果大腦掃描顯示在正常人組,大腦情緒中心的反應根據是贏是輸大不相同。那些最近才復原的厭食症者,贏跟輸沒什麼差別,就好像他們感受情緒的能力已經降到最低程度了。因此,很可能吃一頓美食的報酬和忍餓的懲罰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情緒上的差異。邊緣系統深處的下視丘受損會有這情況(但這情形很少發生),所以看起來大部分下視丘的功能失常使來自攜帶訊息的神經傳導物質出了問題,使訊息不能順利送達和釋出。例如,血清張素就會降低下視丘兩側的活動,所以高濃度的血清張素就會降低胃口,而低濃度會增加食慾。現在很多的研究都指出神經性的厭食症的確根部正常的血清張數素上升有關,而狂食症(bulimia)跟過低的血清張素有關。狂食和厭食長久下去會造成大腦的損傷,因為假如一個大腦區域沒有受到足夠的刺激,它會萎縮。

雖然我們發現越來越多因邊緣系統區域功能失常而造成的飲食失調症,但是很顯然的,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而已,文化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厭食症患者的慾望是「比瘦更瘦」,狂食症患者則是不斷防止身體吸收吃下去的熱量,這些都是大腦的意識在作用,與患者本人的想法有很大的關係。厭食症患者通常都很有自制力、意志力,可以堅持下去,而狂食症患者通常會縱容自己,事後再行補救。這些特性使人覺得飲食失調症可以用心理治療方式來治療,所以現在雖然有一些相當有效的藥物可以直接作用在大腦上,但是大部分的治療辦法方式還是以改變意識為目標,而不是改變生理。

總有一天,大腦地圖的研究可以提供一個清楚的藍圖,讓我們知道食慾系統如何可以直接進行改造。目前,我們體內的食物搜尋基因繼續帶領我們的身體去尋找食物,使血管塞滿脂肪,提早讓我們進墳墓去。

 

註:目前大部分的瘦身藥品也強調阻斷與脂肪燃燒等等的作法,但是大部分我認為只是幫助人體的代謝而非進行所謂的「分解油脂」。否則最新的暗殺方式就是讓受害者吃下過量的「減肥藥」就會過瘦而死。絕大部分的瘦身見效一開始都是以消水腫為主。如新(NUSKIN)在2013年的時候推出一款瘦身產品Nuskin TRA與TR90:

引述官網說法:這是全球第一款從基因層面體型體重管理的產品,15天減掉1.5公斤脂肪,60天男士胸肌腹肌出現,女士變成魔鬼身材,【90天】打開全部代謝基因,【成為易瘦體質】,並打開控制食欲的基因和控制情绪的基因,人類將遠離由血脂高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或許他說的代謝基因是將下視丘的側核給癱瘓掉也不一定。


P109

Key:性、性傳感

男性受試者被綁在像椅子一樣的儀器上,在無痛的情況下,他的頭被固定住,下視丘插著一根極小的電擊。女性受試者也是用同樣的方式綁著,距離男士幾公尺之外。

男性受試者邊有個按鈕,他可以按按鈕把女士的椅子移近自己。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們可以在男士不必移動頭的情形下性交,所以頭上的電極可以讓我們知道,從看到女士開始,一直到完成性交之間,男性受試者的大腦神經的活動情形。

當受試者按鈕把女受試者移進他時,大腦中最高的神經活動頻率(一秒五十次)是在下視丘的前視覺區內側(medial preptic area);當他性交時,神經的激發減少,而性交完畢後,神經不再激發。如果把女性受試者改成一根香蕉,也得到同樣的神經活動紀錄。—摘至實驗報告

 

大腦研究者如果要研究「性」,尤其是人類的性行為,必須忍受比別的實驗雙倍的辛苦與挫折

一開始找受試者就是一個問題...(因為不能動,移動會使影像模糊。而測試的空間像是磁核共振也難容下兩個人。最重要的問題是,在被夾滿橡皮皮栓和限制移動的情況下,還能性勃起也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結果我們再一次的看到大腦迴路最活化的就是多巴胺驅動的報酬迴路,這個迴路活化也會產生性衝動撫摸的慾望,和羅曼蒂克愛情有關的強迫性思想雖然羅曼蒂克的幻想看起來很浪漫、很高貴,骨子裡還是性,因此,當多巴胺迴路不夠活化時,性慾和性反應都會減低。所以病人在服用抗憂鬱選擇性血清張素回收抑制劑的藥物時,他們的性慾會降低,因為當血清張素濃度高時,多巴胺的濃度就會下降,因此產生作用後,病人會感到安靜冷靜,但是這個安寧冷靜,會讓渴望羅曼蒂克感情的那種強烈情感驅逐出境。(也就是會失去性慾,進入聖人模式)

當他們在描述性高潮時,男生女生所講得都很相似,所以他們大腦活動的位置很相似也就不奇怪了,好幾個大腦造影的研究都顯現男生女生在大腦處理生殖器感覺的地方有很大的活化—這應該不會令你驚訝,另一個活動的地方是邊緣系統報酬有關的地方。

有一些證據顯示在他們達到性高潮後,男生女生在大腦的活動上有很奇怪的差異。...

先前對男性的研究顯示性高潮時,杏仁核的活動降低。杏仁核主要跟情緒反應和警覺有關,但在男性性高潮時卻和其他大腦的情緒部位保持在最低活化程度。對女性來說,正好相反,在高潮時,大腦的很多地方活動突然停止,一點都沒有了。在這些沒有聲音的大腦部位包括左眼框皮質外側,這個地方在活化時是產生強烈的有意識知覺。在額葉鄰近的地方,背內側前額葉皮質也暗下來到幾乎沒有任何活動。這個地方在道德推理上扮演著主要的角色。研究者解釋這個發現說,女性在性高潮時,將情緒的覺識、判斷和推理都關掉,使更能享受這個愉悅,因為這些地方的大腦功能主要都是自我保護—情緒警覺是提醒自己可能的危險,判斷和推論來啟動直接的反應。看起來,在高潮的時刻,女性把維護安全的責任交給了她的伴侶,把自己在那短暫時間完全放空,去除原來的防衛。這個發現可能可以解釋位什麼在嬰兒期有過不安全感的女性比較難達到性高潮。她們的情緒警報系統已經擴張到了極點,即使在性交時,她們還是不能放下警戒心,讓高潮出現,而顯現出社會逃避行為(social avoidant behavior)。

相反地,有些人的性高潮來得非常容易。雖然通常是生殖器官被刺激才會達到高潮,有些人卻只要去想像就可以達到高潮,研究發現這些「只在大腦中」的高潮,跟實際性交所達到性高潮時的生理反應—心跳加快、血壓改變、瞳孔放大、對痛的忍受度變大—完全一模一樣。

性慾中心在下視丘,但是像其他慾望一樣,它投射到邊緣系統和皮質的很多地方去。它也像很多其他的慾望一樣,它可以分解成很多元素,每一個都有它特定的地點。這些產生不同層面性感覺和行為的細胞組織不只是受到神經傳導物質的影響,也受到性荷爾蒙雌激素和睪固酮的影響。這些荷爾蒙幫忙設定這個人的性趨向(同性或異性)、性交型態與性驅力。

與性有關的大腦區域有男女性別上的差異。基本的線路圖是在位出生前就已經被基因設定了。這些生理上的差異與行為上的觀察是相符合的。任何一個夠大的族群,不論是人類、猴子還是老鼠,這些行為上的差異都大到足以讓你正確地討論行的男性性行為和典型的女性性行為。

典型的男性性行為比女性更有主宰性,通常比較有攻擊性,扮演插入者的角色;女性比較服從,通常會脊柱前凸、展示性器官,在性交時採接受者的角色。這些差異有一部分可以由大腦來解釋。

下視丘的前視覺內側區似乎是男性性行為的中心,在交配中的日本獼猴可以看到他非常活躍。在這個地方,對男性荷爾蒙敏感的神經元數量最多,而且在男性身上的體積比女性大。當這個區域受到刺激時,公猴會對任何發情期的母猴都有興趣,假如母猴不在發情期,則公猴是沒有興趣。相反地,如果把前視覺內側區切除掉,公猴會對所有母猴失去興趣,不只是對性交失去興趣而已。腦部這個區域被切除後,公猴還是可以手淫(亦即還可以勃起)但是會有越來越多的典型雌性行為出現,如展現生殖器。...

前視覺內側區同時也接受杏仁核的兩個神經核,所傳送過來的訊息;一是皮質內核,另一是基側核,兩者都與攻擊行為、主宰性、維護自己領域的行為有關,這種連結可以解釋為什麼男性在性交時會有攻擊性的暴力行為出現。下視丘前視覺區內側核的興奮可能對杏仁核有激發的效應,使攻擊性出現。

一旦被適當的性刺激所興奮後,下視丘的前視覺內側核將訊息送往大腦皮質,使身體做出適合交配的姿勢。在此同時,訊息也送往腦幹,使陰莖勃起。一旦性交開始,運動皮質就參與了,製造出恰當的抽縮動作。最後,另一個下視丘的神經核「背核內側」激發射精動作。...

(刺激男性的隔膜可以製造高潮、但是沒有快感,所以所謂的高潮其實「反射性的顛顯反應」,隔膜影響男性生殖器反應,若受損可能導致異常勃起(永遠勃起)相反地,缺少刺激則會造成陽萎,如下視丘的訊息無法達到腦幹,則無法勃起)

女性的性行為中心是下視丘的腹內側核,掌管飢餓的腹內側核。這個區域有很多對女性荷爾蒙敏感的神經元,便是這種荷爾蒙使腹側內核興奮,做出展示性器官的動作,這種行為是多動物典型的邀請行為。...人類展現性器官的動作則是完全受到意識控制,不過看A片的人會告訴你不全然如此。

性充斥整個大腦,尤其是人類的大腦,從邊緣系統中的性嗅覺區、性搜尋區到性激發區投射出來的神經連接,幾乎通到所有的皮質,...。

大腦中的性訊息傳遞是雙向的,當下面送上來性的要求時,意識的大腦也把從環境蒐集來的性刺激訊息送往邊緣系統。在這來來往往的時候,人類的大腦就使我們暖好身子,隨時準備性交。其他動物在雌性發情期才可以性交,只有人類是隨時可以性交的。性交其實包含了大腦所有種類的活動,從高層的認知(羅曼蒂克的愛)到視覺和身體的辨識,一直往下到情緒和身體的動作功能。因為如此,任何地方出了毛病都會引起性的功能喪失。因為額葉充滿了性,而額葉又是人類建構最精密思想抽象理念的地方,所以前額葉受傷的的人會性猥褻、淫穢和不可抑制的性衝動行為出現。

(在有些案例指出,腦額葉的腫瘤可能會使的人成為色情狂、跟蹤或是強迫性的強暴女性,但是將腫瘤切除之後行為又回復正常)

註1葉在性功能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顳葉前面以及底下的杏仁核受損,會導致「Kluver-Bucy syndrome」,病人會把眼睛看到的所有東西都塞進嘴裡,或跟這些東西做愛。...腹側內核會驅使人把容易拿到的東西一直塞進嘴裡,另一個功能則是激發典型女性行為。所以當顳葉受傷,就會量激發腹側內核,造成不斷想進食與交配的現象,很可能跟病人失去辨識物體的能力有關,這是顳葉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功能。把這兩種障礙放在一起,於是任何東西都會看起來很好吃、富有吸引力了。

 

註1:[顳]這個字唸「涅」音。就是臉部控制下巴活動關節的顳顎關節,也有人唸「你」音。


 

P117

Key:同性戀、大腦結構

有所謂「同性戀」腦嗎?1991年,享有盛譽的科學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了一篇論文,一群死於愛滋病的同性戀者的大腦經過解剖後,發現他們的大腦結構異於一般人,在下視丘引發典型男性性狀行為的神經核比一般人很多,比較像女性腦的下視丘神經核。這篇論文的作者是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沙克研究所和加州大學生物系副教授拉維(Simon LaVey),論文出現後就立刻受到同性戀團體的攻擊,他們害怕同性戀會被認為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而導致再度受到歧視與傷害。拉維本身是位同性戀者,他後來又發現,同性戀者得胼胝體比較大。三年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分子生物學家哈默(Dean Hamer)發現,母系方面有一個基因會影響性傾向。在2008年,瑞典的科學家研究了90名同性戀與異性戀的男生和女生的大腦掃描圖,發現同性戀男子的兩個腦半球大小跟異性戀的大腦跟異性戀男生不像,反而跟異性戀的女生相似就異性戀的女生來說,她們兩個腦半球大小相近,但是異性戀的男生右腦比左腦大一些。但是在這個研究中的同性戀男生,他們的兩個腦半球相當對稱,跟異性戀的女生很像。同性戀女生的大腦不對稱,比較像異性戀男生的大腦。綜合上述證據,同性戀是有生物上原因的,所以對「疾病」這個看法的敵意就消失了。

註:在2013年10月台灣所延伸出來的「多元成家」法案,其中也指涉相當多對於同性戀是天生與後天的、疾病與遺傳等等的論述。在科學以及醫學界目前都已經把同性戀視為「天生」而非「遺傳疾病」。


 

P154

雖然那時已經知道強烈的刺激杏仁核會產生暴力、恐懼或情緒障礙的行為,但是那個時候,精神醫學還是受到佛洛依德派的控制,講求的是心理分析。這種生理上的不正常會引起有意圖的暴力行為,在當時是異教邪說,與主流不符的。

 

編註:1966年9月8日德州檔案惠特曼災奈的報告。惠特曼因杏仁核上長了一個瘤,會不斷刺激杏仁核。而杏仁核一般只有在受到刺激、挑戰與被威脅的時候才會開始活化,所以當時有此一說是壓迫杏仁核造成惠特曼的暴力行為,屬於一種疾病而非惠特曼的主觀意識。


 

P155

在開庭時,他不認罪因為雖然他承認是他的身體在犯這個罪,但是他宣稱這個犯行是他的身體再犯這個罪,但是他宣稱這個犯行是他在睡覺時發生的,他是在警察局報案時才醒來,發現自己兩手鮮血淋漓。

 

編註:此案例是派克(Kenneth Parks)的例子。


 

P155

睡眠專家支持派克的說法,因為他的大腦研究顯示他有夢遊的症狀,他的辯護律師說他是一個溫和守法的人,非常喜歡他的岳父母,後來法庭判他無罪,因為在謀殺的當下,他「人」不在哪裡。

編註:派克的個案並不是很特殊的,紀錄顯示有68個夢遊殺人案,最近的案子有用大腦掃描圖在作證,顯現夢遊的症狀,所以後來都被判無罪


 

P155

曾經有夢遊者騎馬、煮飯菜、作室內裝潢,還有一個人去修理冰箱。夢遊者可以說話─但是沒有什麼意義─他們可以進食,但是進食的風度比他平常差,有一位夢遊者喜歡摻塗了牛油的香菸作零食,另一個人喜歡貓食三明治,有一個義大利的夢遊者吃了他的手錶。雖然這些行為看起來是故意的(即使這意圖看起來很奇怪),但是外表是騙人的。有一位研究者設法把一個夢遊者帶進了大腦掃描室,發現這個人的額葉室幾乎整個關掉了。雖然他的行為看起來是有目標取向的,但是大腦沒有足夠的「光」亮起來說他是有意圖的。

 

編註:大腦在工作時,需要比較多的血流量,因此,活化的地方在大腦圖片上市「亮」起來的。因此這個人沒有法律責任


 

P157

恐懼症(Phobia)是最限制人們生活的一個情況。假如你只害怕一種東西,而這種東西是你可以避免的,如乘飛機,雖然會限制你的旅遊範圍,說不定加上工作的選擇,但是基本上不會妨礙到你的日常生活。不過有些人的恐懼症就不一樣了。

約瑟芬非常害怕雞腿,每次要參加宴會,她都得事先通知主人不能有雞腿。有一次消息沒有傳到,約瑟芬的反應如此劇烈,使她和女主人雙雙掛彩進了急診室,從此,她不敢去外面吃飯。


 

P158

我們對某一些東西的恐懼是事先設定在大腦中的,透過動物實驗和對人類嬰兒的觀察發現,本能會從某些危險逃避或對某種刺激退縮。這種反應並不是在刺激第一次出現時就存在,但是在第一次經驗時,只要有一點點暗示這個東西可能不好,這個恐懼的連結就永遠形成了。

在實驗室中出生的小猴子並不會對蛇有自然的恐懼反應。但是假如蛇出現時,同時也出現另外一隻猴子呈現恐懼表情的影像,小猴子以後就會怕蛇。但是假如把花朵和她的母親的恐懼表情一起配對出現,這隻小猴並不會懼怕花朵。所以這樣看起來,對蛇的恐懼是先天設定在靈長類的大腦中,就像一個很淡的記憶痕跡,在我們遙遠的演化歷史上,曾經對我們的祖先造成傷害,這個設定一直冬眠在我們的大腦中,直到有適當的信號來將他喚醒。所以,最常見的恐懼症對象都是曾經對我們有過巨大傷害的,如蛇、蜘蛛、大鳥、狗、高度和爬蟲類。這些對象的根源深藏在我們演化的歷史中,因此很守仁對現代的危險東西,如汽油和槍感到恐懼。

這並不是說,出生嬰兒的腦中有一序列可怕的東西排在那裏讓它們辨認,而是大腦粗略地告訴它們對某些刺激要小心,如頭頂上如果有很大的物體,地方偷偷爬行的東西等等。某些人類的姿勢和態度也會立刻引起恐懼,如心臟病突然倒地時,身體痛苦的扭曲會使旁觀者立刻發抖,雖然他可能從來沒有見過心臟病發作也沒有藝術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他還是會害怕。 

 

編註:我之前在科學人雜誌聽過一個案例,是關於嘔吐這個聲音。以及動作會激起其他人的不舒服甚至引起嘔吐的慾望。有一說是嘔吐的聲音代表食物的不潔和環境衛生有問題,因此在古代群及社會裏頭有一個引起嘔吐的現象就表示環境受到汙染,會連帶使其他人有這個環境不乾淨的聯想。進而造成身體的非意識反射。


 P132

 情緒的表達

心理學家有時候會用一組相片來引發情緒反應。這些相片是人在嚴重車禍後的痛苦表情、無助的浮沉在洪水中,或是從大火燃燒的窗口中大聲地喊救命。

在一次特別的實驗中,受試者在看這些相片時的身體反應被記錄下來。這些受試者都非常受到這些相片的驚嚇,他們的脈搏上升,血壓升高,壓力賀爾蒙開始進入血液中。看完照片後問它們的感覺,大多人說感到哀傷、反胃或焦慮。偶爾有一、兩人承認他們感到刺激般的興奮。

有個受試著艾略特卻什麼都沒有感覺到。多年前,他因腦瘤而將額葉切除了,從此他就成了沒有感情的人。迪馬吉奧(Antonio Damasio)這位神經學家曾被起人來評估艾略特的病情,他寫道:

「他永遠都表現得很有自制力,永遠以局外人、沒有熱情的觀點來解釋他的感覺。他完全沒有任何受苦的感覺,也沒有壓抑內心翻攪或抑制內在感情共鳴的表現。他根本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供壓抑。」這是一個沒有歡樂或愛情,沒有悲哀或憤怒的人生,但是你可能會認為至少有一個好處,即可以很理智地做決策,即使是在危機之中他也不會心慌意亂,因為他不會感到危機的壓迫。所以這個人應該會很成功。

事實上,結果正好相反。艾略特為什麼會去找迪馬吉奧診視,最主要原因就是他手術後在任何一方面都無法有效率地運作。他的智商仍跟手術前一樣,記憶力沒有問題,計算和推理能力也都完好,他是他無法做任何決策或做完任何一件事。他需要別人叫喚才會起床,上班時他摸東摸西,無法決定該先做哪一件事情,因而蹉跎掉一整天,或是專心做不重要的細節而忽略了緊急該辦的事情。當他被開除後,他投資許多新的公司,最後破產。

經過一長串的神經心理學測驗後,終於找出艾略特問題根源了。他的情緒無法在大腦中表現,依但沒有情緒的指引,他就無法決定哪一個是重要的、哪個是不重要的。當他面對決策時,他可以列出一長串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但是他不知道哪一個才是對的。他沒有任何直覺來警告他有些投資公司是會詐財的,他也沒有本能來告訴他誰是可以信任的。他自己知道,他的反應中缺少一些東西,在他看完那些照片之後,他說:「我知道這是件很悲慘的事,但是我就是沒有感受到一點悲哀


P134

所謂的直覺(intuition)其實是很細微的內藏訊號,這會驅使我們去做決定。像艾略特者種人就不會分辨出這個細微的差別,因為他們直覺回饋得不夠強烈。

情緒也在道德判斷上扮演關鍵腳色。我們都認為道德是人類最高的成就之一;跟其他動物只有本能的行為有天壤之別,然而,我們所謂的人類特有的道德決定,仔細檢視起來也不過是情緒的反射反應罷了。

下面是哲學家最喜歡的一個粒子,可以深入探討人們對人類行為作出價值判斷時的內在潘建。

你站在一條鐵軌的旁邊,往一邊看,你看到有五個人在遠方正沿著鐵軌走。不知為什麼原因,或許它們熱烈討論一個問題,或是它們都是聾子,或只是愚蠢,他們並沒有注意到周遭的事情。在交叉點,有鐵軌轉換器,可將火車導致主線或支線。當你看到另外一個方向火車來了,你感到恐懼,又看到火車的司機睡著了,所以他不可能看到前面有人而踩剎車,把火車導致支線上去,但是支線上也有一個人再沿著鐵軌走路,因此,如果搬動板手,你會救了五個人的命,卻會犧牲另外一個人的命,現在的問題是,你該不該去扳動那個扳手?

當問人們這個問題時,大部分人認為他們會扳動板手救五個人的命,雖然這表示另外一個無辜的人要被犧牲掉。但是這個故事很聰明的地方在於這個理性的決定是很容易被感情摧毀掉的。


P135

假設你現在並不是正好站在鐵果旁邊,看到五個很不謹慎的行人,而是站在橋上俯視著鐵軌,旁邊還有個朋友。五個人會被輾死,但是你在橋上,你並無板手可拉。你能夠停住火車的唯一方式是把身邊的朋友推下去,因為他過胖,所以她的體重應該可以阻止火車前進,你會救了那五個人,卻犧牲你這個朋友。

這個情況基本上跟前面的是相同的,犧牲一個人去救五個人。但是講起來正確的行為應該是把你朋友推下,但是當這樣去問人們時,卻很少人認為把朋友推下去救五個人是對的事情。扳板手去救五個人大家都贊成,因為在動作和後果之間有了距離,但是親手動手去推人致死就不對了。這並不是因為這個胖子和支線鐵軌上的人有受到不一樣的苦,也不是因為最後的結果有差別,這看起來不對是因為我們的直覺(gut feeling)感覺不對。


 

p135

大腦腹內側皮質(ventromedial cortex)受傷的人,如艾略特,就不會有這種不隊的感覺,他們認為把胖子推下去跟扳那個版手是一樣的,因為後果是一樣的,雖然它們的判斷好像很冷血無情,但是他們才是真正最接近理想的理性決策法院的法官要做的也就是這種決定。

 


 

P136

有所謂的道德器官嗎?

相對於道德是情緒所驅動的另一個比較另類的看法,其實是認為他跟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對語言的看法一樣。這個另類看法我在我的研究中曾採用過。這個看法認為所有的人類天生就有道德的器官,一個冷漠無情的計算系統,負責評估一個行為的道德成分,他的標準是這個人的信念和意圖,加上對行為後果的評估,有多少貨多壞,最後做出決定。因此,就像喬姆斯基提出一個普遍性無法(universal grammar)來解釋所有語言的習得在結構上和形態上的相似性,以及神經可以被化約到更小層次的本質,我們也提出一個普遍性文法來解釋我們道德系統的類似層面。這個看法直到最近才得到實證的根據。

假如這個跟語言的類比有一部分是對的,那麼道德的器官是獨立在情緒之外運作的,是一個冷漠無情的計算系統,提供一套抽象的原則來建構道德系統,在傷害發生時,他會被系統化的分解。最近有好幾個研究的結果都跟這個看法相符合,但是前面還有很重要的挑戰。

我的同事和我所做的心理病態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人們在做道德兩難的問題時,它們判斷的正常型態是什麼。所以當問它們把一個人推下去可以救五個人時到不道德時,心理病態者說不道德的機率比扳板手來得高,這個結果加上大腦影像的實驗,以及額葉受傷病人的實驗,顯示對許多不同的道德問題來說,他們的計算是冷漠的,沒有像反射反應一樣。這六個原則為:

1.造成傷害的動作比沒有動作還糟,雖然沒有動作也會引起同樣的傷害。

2.傷害別人作為達到較大益處的手段,比這傷害是來自副作用的更糟。

3.用身體接觸去傷害別人比沒有身體接觸所造成的傷害還更糟。

4.因故意造成有直接因果關係的傷害比沒有直接因果關係的傷害還更糟。

5.用個人力量造成的傷害比用間接、媒介、非個人原因造成的傷害還更糟。

6.傷害別人以達到更大的益處而且使它們比原本的狀況更糟,比用傷害別人為手段但是沒有使它們比原本的狀態還慘更糟。

要說明這六個原則請想像前面擠的火車會輾死人的問題,原則1就是推一個人下去比沒有警告在鐵軌上走的人還更糟。原則2是比較推一個人跟扳板手,前者是為了救五個人必須這樣做,後者是扳了板手後的不幸副作用。原則3、4以及5都是推人(有實際身體接觸)和扳板手(沒有身體接觸透過媒介,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就直接因果關係來說,推人下去是有意圖的直接將人推落鐵軌使死亡,但是救了五個人的命。相反的,假如這個人是在支線上,搬了扳手使火車改道,輾死了這個人,雖然都是犧牲了一個人的性命,但事先講火車導入支線,然後才有人死,因此她是間接、非直接因果關係的。最後,原則6可以用推人的例子來解釋。推這個動作會使這個人比沒有推更糟,而推一個已死的人的屍體到鐵軌上沒有使這個人更糟,那麼前者比後者更不好。

不論這些原則是否有普遍性,也不管他們是否為自動化的操作,或對文化的改變反思免疫,都是一個很有趣、而且在目前沒有答案的問題。但它們是可以回答的,這是為什麼道德判斷的科學是一塊令人興奮的處女地,他讓我們有機會將大腦研究這種基礎科學根與每天生活相關的心智健康、教育、和老綠等應用議題連接在一起。


 

P178

如何產生感受?

「妳的名字理查嘗起來像是巧克力棒,融化在我的舌頭上。」這好像是對情人講的甜言蜜語,但是說這句話的人真的是這樣覺得。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正坐在神經學家賽托威克(Richard Cytowic)的研究室,而巧克力的味道與她對賽托威克醫生的感覺毫無關係,因為「理查」這個字嘗起來像巧克力,就像一杯熱可可之於你的味覺一樣

這位受試者的情況叫做「感覺相連症」,她的感官知覺包括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通通混合再一起。有些感覺相連症患者可以「看見聲音」,「聞到」視覺。每一種感覺的混合都曾經被報告過,有一個男孩發現文字是有不同身體姿態的,她可以扭轉她的身體做出很多字的姿勢出來。另外一個人則看見味道:「我們要等一下才能開飯,雞還缺少一些釘子才可以吃。」他的話曾經使晚宴客人大笑。甚至有些人會在面對某些特別感覺的時候,體驗到很強烈的情緒:摸到牛仔褲的時候覺得憂鬱,摸到蠟的時候感到難為情。

 

P179

我們可以想像感覺相連症患者的感覺:聽音樂時看到顏色和形狀,或是濃稠的「Soupy」這個字聽起來像是雙簧管的聲音,或是「味道濃烈」(Sharp)嚐起來像檸檬。但是兩種類型的感覺相連的這種情況,只影響了我們之中的少數人,估計比例最多是二十個人中只有一個。

感覺相連症並不是茶餘飯後談話的話題,而是直接關係到一些最基本的假設,關於我們的感覺認知以及外在世界的本質問題。

是什麼樣的東西使得聲音是聲音,影像是影像,為倒是味道?是聲波的大小和分子的結構嗎?再想想看,假如一個人把光波體驗城音樂,另一個人把升坡體驗成巧克力,誰還能肯定地說,是光波創造出影像視覺而不是味道或是味道分子呢?或者,為什麼不是聲波創造出嗅覺呢?我們所提到的是其實是「多數決」(Majority vote)

 

P182

例如音樂家的大腦跟別人的不同,它們的大腦在演奏或聆聽音樂時,工作的方式跟一般人不一樣。有一個研究發現音樂家大腦對聲音起反應的部分比別人大了13%,而增加的部分直接跟音樂的經驗有關。它們對世界看法不一樣並不止於音樂一樣。他們也對情緒比較敏感。他們對聲調比我們敏感,比我們更快了解嬰兒笑聲的意義,這些經驗使他的世界比我們更情緒化。非常獨特的看事情方法可能來自「奇怪」的大腦發展。

 

P191

KEY:感覺

感覺沿著好幾條不同的路通往大腦。痛覺是由兩種不同的神經傳遞,快的路徑攜帶尖銳的刺痛,慢的則攜帶深沉、燒灼的痛。刺激其中一種神經會阻斷另一種的傳遞,因為這次機會關掉了脊椎的「門」,這便是為什麼搓揉傷痛處會使孩子覺得痛苦減輕了。

前扣帶迴這個與情緒和注意力有關的地方,是產生意識痛覺所必須。鴉片型的止痛藥,包括嗎啡和可待因(Codeine),是最有效的止痛藥,它們阻擋了大腦中腦啡的感受體,這是大腦自己產生的止痛劑,通常在很痛的刺激時才會釋放出來。鴉片也會降低前扣帶迴的活動。

前扣帶迴在疼痛上的重要性可以從腦造影中看出,當有心臟血管毛病的人因心臟缺氧而引起胸口劇痛時,只有前扣帶迴是亮起來的。有些人則是只要心臟缺氧ˋ,前扣帶迴就立刻亮起來,造成議事的痛覺,警告病人立刻停止它正在做的事,以減輕心臟負擔。也有其他人直到心臟嚴重缺氧後,前扣帶迴才亮起來。這些人容易有突如其來的心臟病。


 

P191

KEY:第六感

我們身體會有一種感覺告訴我們四肢現在何處,身體的姿勢平衡感。這需要許多感覺的綜合:皮膚、肌肉和筋腱送上來的觸覺和壓覺,大腦的視覺和運動知覺,以及內耳的平衡資料。這些組合起來,產生我們的第六感。他用了我們大腦得這麼多地方,所以極少會完全失去這種感覺。但是,偶爾會有人在腦傷後,失去它身體現在何處的感覺。也有些人在參禪打坐時會有靈肉分離,靈魂飄浮在空中,往下俯視自己軀體的感覺。這種靈魂出竅(out-of-body)的現象,可能是短暫性的失去身體的第六感

 


 

P206

KEY:製造幻覺的工廠

一位荷蘭的眼科醫生送出一份追蹤調查問卷,想調查那些接受手術治療病人的視力恢復情形是否理想。這份問卷是一位英國助理寫的,再轉譯為荷蘭文。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問病人的視力是否有所扭曲,如果有,他們看到的是什麼樣子。然而,因為翻譯的錯誤,扭曲變形(distortion)錯寫成幻覺(hallucination)。

醫生很驚訝地發向,有幾十份問卷寄載了非常詳細的幻象。相信靈異事件的人絕對會以此證明另一個世界的確實存在。大部分的幻象都是有關日常生活細節的清楚影像,有時是陌生人,有時是他們認識的人。有一個人在任何地方都一直看見它的太太,但是假如他對著太太筆直走過去,這個幻象就消 失了。糟糕的是,屋裡還有別人住,因此當他筆直對著她以為的幻象走過去,而這個換像是格有血有肉的人時,傷腦筋的事情就來了。後來,這對夫婦終於發展出一套辨識的方式,以避免相撞。

有人報告說他看到一大棟建築物的時候,雖然他知道這裡是塊荒地,其他人看到一大群人在做不同的事,這些幻象通常維持幾個小時才消失。有位婦人報告說,他從窗口望出去,看到一大群牛在對面人家的院子裡吃草。她坐在窗邊看這些牛看了一整個下午。那是一個寒冷的冬日午後,到黃昏時他告訴朋友說,它覺得農夫不應該再這麼冷的天還把牛群放在外頭過夜,此時他的朋友才告訴她,外面什麼都沒有,而且一整天都沒有任何東西在那邊

P209

許多病人說,他們不敢把這些經驗講出去,怕會被別人認為是神經病,所以當他們接到問卷,問到關於幻象的事時,不禁鬆了一口氣,這表示他們看到東西是手術後的副作用。但事實上不是。雖然視力受損的人常會看到幻象,但這些病人的視覺系統其實是完好無缺的。這份錯誤的荷蘭問卷所顯示出來的幻覺案例,絕對比你預期的還多

 

P210

大腦並不能看、聽、或感覺到外面的世界,它是透過刺激來建構世界。刺激通常來自外界,例如光波會從物體表面折射會來,落在對光敏感的視網膜神經元上這些訊號再刺激大腦根據所接受的訊息創造出影像

有的時候,大腦會誤讀送進來的訊息(產生錯覺),或自己製造刺激再解釋為來自外界。當這種情形發生時,除了用歸納法外,一個人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判斷這是真的來自外界還是來自他自己心中

P219

同樣的,當我們看到一個有曲線的橢圓形東西,光線從上面往下打光時,大腦會自動把它解釋為臉,光線從上面往下打光時,大腦會自動把它解釋為臉。因為臉的五官是突出的而不是凹進去的,所以建構的臉的概念是突出來的,雖然它是事實是凹下去的,所以建構臉的概念是突出來的,雖然它是事實是凹下去的。假如改變打光的方式從下往上照時,大腦就不再把它看成臉(這可能是因為太陽通常在我們頭上,臉通常是由上往下照亮的),而這個物體才會被看成它真正的樣子

 

P219

造成感覺上錯覺的偏見,通常是良性的:在沙漠中看到海市蜃樓是一個很殘忍的詭計,但是現在已經沒有太大作用了。魔術師利用我們視網膜上的盲點玩把戲,但通常是娛樂性的而不是欺騙。另外,錯覺用來當做科學研究的工具,可以帶給我們很多訊息。

  

 

P221

但是思想上的偏見卻是另外一回事。由於認知的錯誤建構所造成的錯覺,比任何一個偉大的魔術師還厲害。純粹的認知錯誤─即影響知覺的是想法、念頭,而不是感官、現象─可能跟感覺錯覺得產生原因一樣,都是要幫助我們很快對付複雜的挑戰。不過,想法、念頭比物體滑溜得多,例如我們依照偏見來處理事情,付出的代價會更高

例如,你是陪審團的一員,負責審理一件謀殺案,控方沒有任何證據,只有被告的DNA符合屍體上找到的兇手DNA。你知道,命案現場的DNA與隨機一個人DNA相符的機率是千萬分之一。你會定它罪嗎?

你可能會。這種證據在過去送了很多人進監獄。大部分的陪審員回家都能安心地睡覺,因為就統計上來說「有罪」的判決是正確的。

不過,即使被告的DNA模式在每千萬人中只出現一次,那麼在一個十億人口的國家中,就有十個人可能跟他一樣,假如這十個人都被關起來,你有任何理由說被告就是兇手而不是其他的九個人嗎?檢方並沒有其他任何證據來指控他,因此,從邏輯上來說,它的犯罪機率應該是十分之一而不是千萬分一。

這些就像是其他感覺錯覺一樣即使我們發現了錯誤,它的效果還是很強烈。上面的例子中,我們會先假設有罪除非能證明無罪這顯示一般人的偏見其實是根深蒂固的我們會努力找事情來附和理論,而不是找理論來解釋事實。我們會說;「假如警察沒有理由懷疑他,為什麼它會被捉呢?」

在過去,這種特殊的偏見或許在幫助生存上有相當高的價值。在我們生存演化的真實世界中。一般來說,不管有沒有證據,假設一個被懷疑涉案的人有罪,基本上是行得通的,因為像對人權或是統計分析等方面的關注都是晚近才出現的,所以我們還很不習慣。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很容易將「有罪」的判斷合理化。我們相信司法系統,認為司法系統對證據的蒐集很多規範,所以我們認為警察不會隨便抓人,既然抓它,總是有什麼理由,通常不會追問為什麼當初要抓這個人。所以,我們就用古老傳遞下來的偏見去定它的罪了。

這裡有一些真正、實際的考量。第一,觀念會改變,所以在昨天是公正的事,今天可能就變成可怕的誤導。在我們地粒子中,電腦DNA資料庫可以避免上述錯誤,因為在資料庫可以比對所有的DNA,而不只是警察懷疑的人。所以,警察在街上混亂人群中有效率地抓一個人關進監牢的機率,就大大的增加了。

對於統計的認知錯誤,帶給我們很大的錯誤代價。整個金融市場崩盤,是因為不理性的直覺買賣:政府公共事務支出政策的錯誤,很多也來自對統計數字的誤解。認知錯覺使我們對於不能理解、背景知識不夠而不了解的風險會特別小心,卻對日常生活中會帶來危險的是不當一回事。認知錯覺也使我們去賭博而不做理性的投資

 


 

補充資料:

班尼張的科普頻道

這是由一位國外的網友所製作的科普Youtube頻道,對於心理學以及是覺得現象都有精確與學術的解釋。在解釋的過程中,因查詢關鍵字而找到這個頻道。

像是「既視感」「盲視」「時鐘停止錯覺」

以上書摘有部分引用此頻道的解釋與注釋。

既視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50kyCbEYYg

時鐘停止現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pCa-YbAq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