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底片日記 (1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何調整掃描機的自動對焦距離

這個設定要從功能Funtion裡面進去熟悉的系統設定,也可以用快捷鍵F1直接打開,按下F9就會出現密碼欄,輸入管理者密碼2260後就可以打開管理模式。重新回到輸入媒體Input Media裡面的維護Maintenance,在原本做校正與AFC清理的地方,會出現藍色的新按鈕,裡面就會有掃描器模組調整Scanner Unit Adjustment的選項。

通常這個原廠會建議搭配一個金屬薄片(Z019786-01 )來做校正,做為一個基礎的平面對照。檢測畫面裡面會有一個理想波形與實際波形,將兩者對齊就可以達到最佳的對焦位置。

不過你也可以用手動的方式來做對焦,分別設定一個區間用結果來判斷哪一個更接近準焦的狀況。2024-03-07-暗房│📁Noritsu掃描機的對焦調整_00000247_Kodak_100D_Canon_EOS_35mm_3mins|001.jpg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暗房│彩色反轉沖洗流程:開始讀原廠手冊

Canon EOS KISS/35mm
Kodak 100D電影底片
自宅冲洗

我特別喜歡傻瓜相機的日期打印功能

隨身的傻瓜相機

半夜把正片拍完
就是閃光燈直打對決的時候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蠻喜歡中階的自動相機
他們往往有自帶的小閃光燈

相比起一些旗艦機像是Nikon F5、Nikon F100或是Canon 1N
它們在這種臨時的時候就沒這麼好使

 

我其實不太喜歡Canon家的傻瓜相機

他們當初死腦筋設定只要計數器到了36張,說什麼都不讓你拍第37張

對我們這種任何底片都想偷到38甚至39張的人來說,這種設計簡直違反我們基因裡的客家本色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來讀書,
要讀的是柯達的

VISUAL TROUBLESHOOTING OF PROCESS E-6

正片沖洗流程中關於各種看得到的疑難排解

 

暗房│彩色反轉沖洗流程:開始讀原廠手冊

自宅冲正片真的是...

一件很麻煩又複雜的一件事情啊!

我一直覺得底片最珍貴的一個時間
就是剛定影完,迫不及待拿到燈光下的那段時間
錯過就沒有了,底片再也不會在水裡如茶葉般舒展
也不會因為好奇內容而心生期待


即便很多人在拍底片
但這個時刻也格外稀缺與陌生
只有親自顯影的人
以及迫不急待的人
才能享受到的一時一刻

暗房│彩色反轉沖洗流程:開始讀原廠手冊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底片日記|《富士的最後一款黑白底片:Fuji Neopan

 

【富士最後一款黑白底片】
 

這一卷底片的討論其實逐年減少,過去與柯達並列的Neopan,對於台灣這樣子攝影師承日本攝影來說,有不少攝影師是非常迷戀富士的底片與藥品。

不過對大市場而言,過去柯達的底片還是佔大多數攝影師使用的大宗,可以想像成柯達是豐田,富士則是本田,ILFORD與AGFA都有點像是冷門的雪鐵龍或是標緻那樣。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底片日記|《五百塊錢的XPAN》Kodak 100D|Spr

Sprocket Rocket 35 /|Kodak 100D

【五百塊錢的XPAN】
等等,我好喜歡這台相機ヽ(*´∀`)ノ゚

Sprocket Rocket|Kodak 100D

以前就蠻喜歡這台相機,上個月從一位板橋的朋友520塊錢的價格買到,還附了一個黛安娜的閃光燈。仔細研究一下這台相機的結構,雖然過片的方式很簡單,但還是有停片用的指示與計片器。

後蓋的結構只是用彈片固定住,至於過片就只是左右各一個旋鈕,也不會有所謂忘記回片的問題,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正轉與逆轉。

快門組是一個很簡單的傳統模組,跟四五相機類似,一個撥桿作動快門,很簡單的只有一個快門速度1/100,光圈有兩格,一格太陽一格陰影,陰天使用f10.8,而太陽使用 f16,實際看起來光圈改變的幅度很小,也有點懷疑到底有沒有差到實際上的一級。

100度的底片最佳使用時間在目前來說,大概就是五點之前,夕陽其實有一點勉強,不過這台相機實用的地方就在於,他既配了B快門,也做好了腳架孔,所以他基本上就有了無限了創作能力,只是他忘記做快門線。

我覺得近期的底片相機計畫都有點太高,這種高就是一台相機會往三萬四萬那種設計去執行。我其實更喜歡像是過去LOMO那樣子,雖然東西都相對簡單(貧乏)但卻可以創作很多更不一樣的作品。

就連鏡頭都是塑膠的,就連過片結構都是塑膠的;但也沒什麼問題,他們總是做出很多很好玩的東西。

現代的LOMO開始走向高貴的鏡頭復刻時,總覺得那不太像以前有意思的LOMO。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02-03-底片的字邊齒孔判斷-RVP100.jpg

這個是最近拍的RVP100

怎麼知道每一次的藥水
還好好活著嗎ヽ(*´∀`)ノ゚

【齒孔字樣 Edge Print】

這個地方常常被我們拿來當作
★顯影成功與否的檢查項目(Check Point)

譬如說在原廠的手冊裡頭有提到
如果底片發生全黑的情況下


★檢查齒孔字樣
沒有出現齒孔字樣代表→第一個顯影失效或被跳過
確認有出現齒孔樣代表→底片沒有曝光

前面第一個是沖洗失誤
後面這個則是裝片失誤或是單純拿錯底片

2024-02-03-底片的字邊齒孔判斷-RVP100-1.jpg

從這裡可以判斷每一次的顯影時間有沒有足夠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底片日記|《正片》Kodak 100d|Nikon FM3A

今天蠻喜歡的一張構圖。

這個禮拜其實都在調黑白的藥水,然後順便把手邊的正片也做完。感覺越來越理解化學的成分與底片之間的關係,這堂課其實老實說也學了快要十年,對很多人來說沖洗出來有東西就可以了,但有時候計較一些小東西,反而讓底片這件事情變得更加有意思。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0818_Kodak250D_hasselblad_SWC_01.jpg

Hasselblad SWC|Kodak 250D

多做了一份
天亮的時後就把他拍完了

八月份中片幅電影底片又變多了起來,平時不太喜歡進暗房捲底片,這幾週每隔幾天都要多做幾捲出來。以前都會做得比較剛好,現在好像要多準備一些備用才行。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2305020-CR-135-NIKON_F5-Kodak_100D.jpg

Nikon F5 / MP50|Kodak 100D

隔...
薩爾達都出第二代了

「學會一個新的沖洗流程總是有各種過程;有時候拍完一捲底片後也在斟酌是要用還沒有熟練的沖洗方法,還是就保守的用老經驗的方法。但這就是一個要原地踏步或是艱難的往前踏一步的過程。」

這句話是之前在練習黑白正片的時候寫給自己的,現在到了彩色正片的範疇還是一樣的想法。水星的魔女蘇萊塔曾經說過,往前走了話最少能得到兩個東西,後退了話就什麼都得不到。學習底片的路程就是在不斷的跌倒跟試錯後,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上一篇是什麼時候

是去年的十月份阿!整整過了八個月,再拖一下就變成周年慶了。

這一年底片市場的變化變得有些嚴峻,各種底片的漲幅從原本每年稍稍漲個三成或是動輒四成,直接變成一倍到兩倍。富士直接就不做了把底片的名字丟給柯達,成為具有柯達特色的富士底片。電影底片也來到一個新的時代,各式各樣的電影底片紛紛誕生,算是貼紙行銷最具有爆炸性的一年。

同樣各種去掉炭層的底片也從中國工廠大量製造,Cinestill的地位岌岌可危,畢竟動輒十二、三美金的底片,現在有了青春版九點九九美金就可以入手,對許多預算敏感型攝影師還是很有競爭力。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10-05-小有斬獲的兩年後.jpg

搞懂了一些東西

彩色反轉的步驟其實很簡單,也就是雜揉著黑白顯影流程與彩色步驟的綜合顯影辦法。

與彩色相紙反轉有類似的概念
先用黑白顯影流程將原本底片上的銀反應完成之後,這些已經反應的銀就沒辦法再去驅動耦合染色體的發展,如此一來就消除了負像的顯像效果。此時再重新曝光,重新將已經發展完負像的底片再次進行顯影,就可以得到正像的彩色影像。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onica_Minolta_Centuria_400_轉盤_齒孔.jpg

 

 

Konica Minolta Centuria 400 |Nikon F5

 


 

這次來講講
惡名昭彰的傳奇底片

 Konica Minolta Centuria 400 

他有個台灣名字叫做優世紀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卷底片即便是玩過期底片的人眼中
也是很不受歡迎的選項

就沒有人拍出好的樣子
大部分都用很悲劇的姿勢收場

以沖印店的角度來說
收到一卷創世紀
基本上都可以判斷這一捲十有八九是一卷黑片

雖然我自己也是玩過期底片長大的
對這捲底片我也少有成功的經驗

總而言之上一次講了一次,感覺這個系列可以發展成一個系列
雜談|過期底片要怎麼用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odak Tri-X Reversal_Nikon_F5.jpg

說不上得心應手
但是能成為日常的習作

學會一個新的沖洗流程總是有各種過程;有時候拍完一捲底片後也在斟酌是要用還沒有熟練的沖洗方法,還是就保守的用老經驗的方法。但這就是一個要原地踏步或是艱難的往前踏一步的過程。


▍意外的番外篇

這次是黑白正片反轉沖洗的第八輯,中間偶然跳過了一個沒有計畫要寫的Fujifilm Presto 400的番外篇,意外的保存得還不錯,正片流程也很順利地跑完了。這類底片的測試有時候也是兩難,是要好好的拍完然後賭一把他會順利顯影,又或是拆成兩個部分先處理前面六張,而後再看看結果來決定要用什麼方式來處理,是要增感、減感、打薄、負沖還是直接他成為一捲練習底片。

急性子總是這樣,像以前在暗房打試條的時候,按照舊規矩就是先將原本的相紙裁成四分之一,分別用隔板印上六到八格色階來判斷適合的濃度。沒有在管濃度的我就是一張下去,濃度適中就是神來之筆;要是差了那麼一點舊是再對畫面做細部的調整,總之試探性的實驗好像從以前開始就不太是我的風格,真的是大膽的假設,然後大膽的求證,結果通常就是極好,或是剛剛弄半天的時間通通打水漂。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一個問題可以講十年

過期底片其實一直是一個有趣的議題,過期的底片到底能不能用,答案是可以但也不可以。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01.jpg

ˍ

PRESTO 400

偶然間收到的一捲底片
過期的日子跟我的生日差不多
在1993年
ˍ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覺得當日記很厲害的刊頭.jpg

早上散步

編號【0513】【0514】【0315】,帶兩台相機出門,原本要去信義區修手機,然後發現預約時間錯了。吃完早餐到工作室附近走走,發現長時間再旁邊的停車場開始整理,蓋上金屬鐵皮,感覺附近要開始蓋大樓的感覺。這好像是重劃區必經之路,從停車場回歸空地,然後長出水泥建築物。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2-09-關於底片這件事情001.jpg

ˍ

私の一本

不曉得你有沒有仔細讀過關於底片的敘述
這種寫在底片介紹上的文字大概只有我們這種以底片為生的人
才會特別去揣摩的東西
看了這麼多關於底片的解釋
其實意思都是
它們都很棒
總而言之你先拍拍看
ˍ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11-07-《送底片去掃描的時候路過中興橋》-Olympu OM2 - 21mm - Kodak 50D - 020


每次出門的時候大概都是接近夕陽西下的時候,隨著冬天越來越近,日落的時間也漸漸從夏日的七時,鐘慢慢移動到更接近下午的五時,六點的時候天色已經被藍色給吞沒,從看到日落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暫,每每騎過橫跨淡水河的聯絡橋時,都不免想停下來看看西邊的落日,只是車流總會讓你不停往前,像是電影般你只能隨著時間軸往前,沒有暫停,更沒有倒帶的選擇。

2021-11-07-《送底片去掃描的時候路過中興橋》-Olympu OM2 - 21mm - Kodak 50D - 015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_2.jpg

這其實是一個物理的現象


以前在暗房的時候,很常會把影像放滿,就是如果相紙尺寸是20x24就是連邊帶框都要放到20吋短邊全滿。窮學生的思維就是不要浪費一點點的感光空間。

不過實際上你在展場或是收藏,這種放滿的照片就比較少,大多都會少一點,主要就是跟你的四切壓版有關。

更多時候是你在拿相紙的時候,有個可以忍受凹折的地方,白色的部分大多數會被裝裱的襯紙蓋住,那裡凹到在展示上比較不受影響,不過要留意如果是收藏品,還是建議再做一張。

不過我現在其實更喜歡那種調皮的攝影師(或是放相師)會在這些空白的地方寫字,有的寫一些「好辛苦啊!好想去海邊」有的則是會拿來計算數字,是如果要做幾吋,扣掉幾吋兩邊均等之後要留幾吋等等。我反而特別喜歡這種偷偷留下來的字跡。雖然好像很不專業,但是在現在這個數位出一張就是一張的年代,這種年代手工的痕跡反而就很少見了。

我喜歡買有做過筆記的二手書,前年因為失戀的緣故買了幾本二手詩集。蠻有趣的是前一本書的主人應該是位女孩子。她畫的重點都是「自己不好」然後總有幾頁,寫到情緒的高點,那部分總有幾滴淚水(希望不是鼻涕)

最近我特別喜歡把照片做成方形,但這其實沒什麼太特別的緣故,原本是考量到有些平台(像是IG)的排版,但是在網頁上方形的照片其實會好用一些,因為他占據空間的方式比較均衡,在手機版與網頁版上都可以取得比較好的視覺平衡,文字置中一下版面就會漂亮。

方形的構圖其實一向都有比較均衡的傾向,只不過在看待一些具有延伸性或是方向性的構圖空間時,橫幅的好處又讓人喜歡。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現最近整理底片的編號

變得亂七八糟ಠ_ಠ
因為測試底片的緣故,常常十卷底片底片有用的大概只有一兩捲。大部分可能都是片頭或是曝光測試片,但是如果都編號了話就會有中間跳號的狀況,順下來的時候往往中間都會掉號碼。這種調號碼的狀況會導致後續在抽檔案的時候,會不確定是已拿出,或是原本就有缺號。

R3相紙 反轉 RVP100F 印樣.jpg

中間的應急辦法

一開始編號的順序是在沖洗前先使用試算表做表格,登記好之後再進入沖洗。然而因為中間有不需要掃描(歸類)的底片,所以在掃描編好的流程中,就會再重新編碼。雖然這一點也會很麻煩,因為還要從掃描端重新調整一開始的表格。

如何同步

這裡就牽扯到要怎麼同步,如果兩邊有不對稱的情況,後面的號碼就會開始從這裡錯到結尾。
以至於後面再歸檔的時候都仰賴純粹的順號,但這樣子就沒辦法管理到實體底片的部分。

KODAK 100T 黑白印樣 方形.jpg

作品本位

如果不以拍攝的捲樹為主,那麼就是從主題開始去做設計。這種歸類方式就比較適合特定的(而且要完整)的創作流程,譬如一捲底片都是拍攝同一個主題,在同一個時間段。譬如以出國的主題當作用【地名】來做分類,像是【東京】【池袋】【京都】來作為分類。(用Printfile中的任務歸類方式)

如此一來主要的記憶點就來自【任務】,接著從時間順耗去找尋底片內容即可

不連續的日常

那如果是以一般生活的攝影來看,移動的地點過多、拍攝的時間又太長。(這也是為什麼我比較喜歡有日期的打印相機)以至於雖然把底片歸類在當月,但底片的內容,可能橫跨前月甚至到去月的內容。這個時候你又要考慮是要以【放入底片的時間】又或是【底片拍攝完的時間】,那麼在後端來看,那是要記錄【底片沖洗的時間】又或是【數位化(掃描)的時間】

關於後者其實可以依賴數位化的時候的【製造日期來校正】,但這種在分檔的時候,譬如從無損壓縮轉存為壓縮檔案時,這種日期校正就會偏移,以至於這種還是會需要一個錨釘的日期來做歸類。

目前的規格

紀錄的方式依舊為
首位代表的字母"M"
兩位數的年份"21"
兩位數的月份"06"
分隔的分號-
五位數的連續編號"21001"

分隔的分號-
底片的沖洗格式"BW"(CN、BW、MP、CR、RB)

【CN】彩色負片【C41】
【BW】黑白負片【HC110】【D76】【特別的顯影編號後續說明】
【MP】電影底片【ECN2】
【CR】彩色正片【E6】
【RB】黑白反轉正片【D72】【ID-11】

分隔的分號-
底片的片幅格式"135"(135、120、110、4X5、Super8、16mm)

底片的名稱【GC400】

簡單的呈現就是

M2106-21001-RB-135-KDDX@400-TIARA-TIFF

至於可以撐多久

記得上次的系統從2016一直用到了2019年左右,至於可以執行多久就看看造化了!

書接上集:

底片|要怎麼歸類自己的底片
看到人家在分類電影的時候用的方式
來檢討一下這幾年用的歸類方法

底片|整理自己的底片跑出來的想法 ☁️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印樣有感而發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6-01 中片幅 Kodak 100T 邊框 均衡.jpg

整理底片的心得

在整理底片的時候,找到這張2015年11月拍的樣子。雖然在檔案上只有留下未命名005,但你還是可以在底片的產生日期來找到他的時間。當時幾乎早上拍完照後,就急著將底片沖洗出來,整體的時間大約不會相差太遠。

不過放在文章裡面,白色的效果還是比較好,能夠比較好的融入在文章之中。這裡又要提到這種邊內距(PADDING)的視覺空間,到底是藥用CSS/Html的語法來填,又或著是在輸出影像的時候就要算好,這本身就是一個難題。譬如說現在自適應網頁越來越盛行的情況下,CSS的結構有時候就會被破壞。大多數撰寫文章的時候也都是用電腦端來處理,這意味著原本設計的間隔、字距與圖片的距離就會變得不同。

2021-06-01 中片幅 Kodak 100T 邊框.jpg

這張圖用了30%的底做襯底,為了凸顯中片幅邊框的黑以及字標的橘紅色,相比起白色的底看起來要突出得多。

用手機來看文章本身就產生了部分的失真,這一點跟影像也很像。你很難固定讀者要怎麼看你的輸出(文字、影像),所以這也是展覽(藝術館)存在的意義,空間帶來的儀式感,本身就會影響我們對作品的看法。

2021-06-01 中片幅 Kodak 100T 邊框 白色.jpg

如同藝術館這個空間本身就是一頂皇冠,也只有被加冕的作品,才有別於那些複製/臨摹的影像。這也是為什麼偽畫即便是偽畫,但只要被加冕之後也會原地轉生。

2021-06-01 中片幅 Kodak 100T 邊框 均衡.jpg

然而不同比例的表現其實也會影響視覺上的比重,譬如以正方形的結構(最外圍的比例)採用固定的距離(設定60px),上下兩端的黑線就會變得比較狹窄。加上左右兩邊的字樣其實會讓整個視覺變成從左到右。

2021-06-01 中片幅 Kodak 100T 邊框 均衡 Notosans CJK TC Light.jpg

然後這種比例在調整的時候,還是以我自己的視窗(銀幕)還有比例來決定。所以有時候拿到手機上來看就會變得很奇怪。這或許也是某一種羅蘭·巴特說的作者已死,就像是你永遠也不知道你煎的這塊牛排,吃的人要用叉子還是用筷子。

不過針對每一個載體做的適應化,本身也是現代小編的必修課之一,某種程度來說這種限制本身也是另外一種視覺突破的地方。

說回暗房

這種邊界的概念其實就來自於相紙的尺寸,以及固定相紙的尺的位置,在數位時代大部分人可能就會用原始的影像直接上傳,由瀏覽器或軟體來自動符合觀看的樣子。但是在暗房一開始就決定了你要的外框(Outlet)所以你只能往內縮放你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就無可避免會遇到構圖與重新取景的問題。

譬如說大部分規格都是以4X6與8X10這類2:3與4:5,同時因為不同的相機的取景框也不見得符合36mmx24mm的比例,中片幅就更加明顯,天生就有四種不同的片幅(還有更長的6x12)因此規劃這種比例在過去暗房就是一種事前作業,包含如何置中(這件事情也很麻煩),有時候在放相前還會先需要置做輔具(跟製圖一樣)。 

以前總覺得底片有白框沒放到有點浪費,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以放到滿為主,但因為缺乏了白框的視覺引導,很多時候讓影像變得很浮躁。也不曉得為什麼作品加上了白框,其本質上就更像照片一些。

這一點在底片上也有類似的感覺,當底片加上了齒孔與底片的編號,他又比一般的影像,更像底片一點。

書接上集:

底片|要怎麼歸類自己的底片
看到人家在分類電影的時候用的方式
來檢討一下這幾年用的歸類方法

文章標籤

Greensh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